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我区全力打造区域人才新高地
支撑创新驱动 赋能人才发展
    我区举办人社局长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面对面促就业创业”活动。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文/图
  创新发展,人才先行。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人才第一资源潜能,聚焦人才引进、使用、保障等关键环节,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核心,创新人才服务制度体系,打造优质人才环境,全面提升人才公共服务质量,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全力打造区域人才新高地。
  搭平台
  丰富人才服务载体

  去年暑期,在开州区艾迪儿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教室里,6名早教老师耐心地教幼儿做趣味游戏。这6名早教老师是应届毕业大学生,通过开州区艾迪儿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提供的青年就业见习岗位见习。在见习期间,他们既提升了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又积累了社会工作经验。
  近年来,我区不断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完善就业见习服务体系,拓宽见习岗位渠道,打造优质见习基地,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同时,我区搭建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把分散在各部门、多个窗口的业务整合到开州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打破部门壁垒,精简办事程序,提供跨部门、跨领域、便捷化、信息化的“一站办”全流程服务。
  我区还积极举办“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大创慧谷”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创业论坛等创业活动,为创业者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创业项目的平台。
  近三年来,我区建设青年就业见习基地26家,累计发布就业见习岗位2357个,累计招募高校毕业生317名,累计兑付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415.28万元,累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咨询服务548人次。
   优举措
  提升人才服务质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我区精准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通过企讯通发起“就业信息”在线问卷调查和安排专人通过电话对接,精准摸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岗位信息、就业意愿和服务需求,并根据掌握的信息,给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服务。
  我区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力度,及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资金、政策帮扶;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利用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筹建免费创业工位。
  巴蜀千载情,川渝一家亲。近年来,我区畅通川渝人才公共服务,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主题,成功签订人社事业协同发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协同、创业孵化基地合作等一系列合作协议,为推进万达开三地人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一体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我区依托渝快办和重庆市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开通川渝两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存放点查询、档案转入转出和出具证明等业务线上申办,累计办结1105人次。
  近年来,我区通过腾开人才网搭建“川渝统筹(万达开云)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累计注册用人单位近808家,其中达州市171家、万州区139家、云阳县71家。
  重引才
  涵养人才源头活水

  “引才”为基,充盈人才,才能聚集“蓄水池”。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鸿雁”引才计划,为企业和人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激发企业、人才创新活力;不断探索实施“互联网+引才”,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广纳英才;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培养条件,逐步实现异地引进与本土培养的双轮驱动工作模式,充实我区企业人才队伍。
  同时,我区积极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民营企业引才服务月引才活动,近三年组织用人单位63家,提供就业岗位1853个,现场吸引1500余名求职者参加引才活动。组织区内重点企业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护航”专项行动暨万开云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近三年组织用人单位34家,提供就业岗位1720个,吸引各类人才1305人。
  我区还主动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柔性引入专家教授、科技人才,为区内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我区依托产业集群地、科技创新前沿地、乡贤学子聚集地,布局建设人才服务站,定期组织人才开展文化沙龙、座谈会、洽谈会等活动;引导人才积极对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才智;利用开街创谷众创空间等平台,组织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单身青年人才举办联谊交流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爱才尊才留才氛围。
  近年来,我区已成功为企业引回、引入各类专业技术、企业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1.2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