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雁南飞”今日“凤还巢”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我区是全市第二人口大区、全国劳务输出大区,全区劳动力资源有105.3万人,其中5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在外资产资本超过3000亿元。
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通过重塑回引机制、优化保障机制、迭代服务机制,推动返乡创业人员引得回、留得住、发展得好。如今,越来越多的开州老乡携带资本、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返乡创业就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完善回引机制
近日,在长沙镇分水村一肉鸡养殖基地里,重庆亮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力正将出栏的肉鸡装入框中,准备装上车运往外地。徐力是长沙镇的一名返乡创业人员,是我区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养殖场从选址、土地流转到产业路建设和生产用水用电保障,各区级部门和长沙镇党委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目前,公司年出栏肉鸡16万只。”谈及返乡创业,徐力感激地说,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的公司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重庆市科技型企业及开州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引凤”先“筑巢”。近年来,我区先后出台《关于开展开州在外人才回引回馈行动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开州区“百千万鸿雁兴开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坚持全员发动、全员建档、全员对接,常态开展发展问计、家属问需、电话问候“三问”服务,精准掌握专业技术、企业管理、自主创业等8类和3.6万名在外人才基本情况及返乡创业意愿。
同时,搭建外联对接平台,设立在外联系服务中心(组)和流动党组织、流动共青团组织、流动妇联组织、异地开州商会等150个组织,形成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外联平台体系。常态化开展在外人员就地联络服务,实现开州人在哪里、工作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随着外联机制的不断完善,全区累计吸引返乡创业人员10万余人,创办返乡创业实体3.6万户,总投资达390亿元,带动全区劳动力就近就业25万余人。
激活创业动能
阳光明媚的4月,不仅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机,也是各工厂、企业铆足干劲忙生产的时候。无论是在重庆市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还是在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近年来,我区不断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出台《返乡创业行动实施方案》《企业入驻中国西部(重庆开州)返乡创业园若干政策规定》《返乡创业推进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免技能培训费用、免企业开办手续费、免国有资产租金3至6个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2年、失业保险补贴,推荐产业项目、推荐就业岗位”的“三免两贴两推荐”返乡创业政策体系。
有了好政策作基础,我区还优化用地供给方式。结合返乡创业需求,完善控规调整。配套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建立工业项目用地“定标出让、对标拿地、按标施建、依标验收”的闭环管理模式。
此外,我区不断打造项目孵化载体,专设返乡创业项目服务中心,编制“怎么找部门、怎么办企业、怎么搞创业”返乡创业指南。滚动更新返乡创业项目投资推荐库,推行重大项目专班推动、联合会审、代管代建、运行调度等制度。
在各项政策的加持下。如今,重庆市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市“两群”地区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是较早一批南下经商的开州人,返乡投资建厂后,其公司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半固化片和覆铜板供应厂家之一。我区发展电子轻纺返乡创业产业集群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
提升政务服务
好服务能暖民心,惠企业。近年来,我区依托“渝快办”“开心办”等政务平台,开设惠企政策直享、助企服务直办、意见建议直达“三直”服务板块。梳理汇集国家、市、区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文件,利用智能数据核验为返乡创业企业精准“画像”,量身推出政策符合度测评和项目申报等引导服务,实现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同时,将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对象,围绕创业初期、中期、成熟等全生命周期,实行“区级领导+行业部门+乡镇街道”三级跟踪服务。建立“实地走访+转办交办+回访问效”闭环机制。为返乡创业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约23亿元、定向招揽用工11.5万人次,“一揽子”解决创新创业、生活就医等问题600余个。
昔日“雁南飞”,今朝“凤还巢”。我区通过表扬激励、关怀支持、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在外人员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涌现出一批不忘桑梓、回报社会的返乡创业优秀企业家和技术过硬、贡献突出的工匠型人才。在粤联系服务中心为我区医护人员捐赠价值近百万元的爱心物资;在沪联系服务中心为家乡学校等捐赠教学物资和资金200万元;开州区红岩(北京)流动党员党委资助整修、新建家乡公路200余公里;在外企业家认领公益项目157个、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形成“反哺故乡、共建家乡”的生动局面。
未来,我区还将培育更多“领头雁”,发挥“雁阵”效应,让更多返乡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区是全市第二人口大区、全国劳务输出大区,全区劳动力资源有105.3万人,其中5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在外资产资本超过3000亿元。
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通过重塑回引机制、优化保障机制、迭代服务机制,推动返乡创业人员引得回、留得住、发展得好。如今,越来越多的开州老乡携带资本、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返乡创业就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完善回引机制
近日,在长沙镇分水村一肉鸡养殖基地里,重庆亮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力正将出栏的肉鸡装入框中,准备装上车运往外地。徐力是长沙镇的一名返乡创业人员,是我区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养殖场从选址、土地流转到产业路建设和生产用水用电保障,各区级部门和长沙镇党委政府,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目前,公司年出栏肉鸡16万只。”谈及返乡创业,徐力感激地说,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的公司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创新型中小企业、重庆市科技型企业及开州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引凤”先“筑巢”。近年来,我区先后出台《关于开展开州在外人才回引回馈行动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开州区“百千万鸿雁兴开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坚持全员发动、全员建档、全员对接,常态开展发展问计、家属问需、电话问候“三问”服务,精准掌握专业技术、企业管理、自主创业等8类和3.6万名在外人才基本情况及返乡创业意愿。
同时,搭建外联对接平台,设立在外联系服务中心(组)和流动党组织、流动共青团组织、流动妇联组织、异地开州商会等150个组织,形成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外联平台体系。常态化开展在外人员就地联络服务,实现开州人在哪里、工作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随着外联机制的不断完善,全区累计吸引返乡创业人员10万余人,创办返乡创业实体3.6万户,总投资达390亿元,带动全区劳动力就近就业25万余人。
激活创业动能
阳光明媚的4月,不仅是春耕备耕的大好时机,也是各工厂、企业铆足干劲忙生产的时候。无论是在重庆市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还是在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近年来,我区不断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出台《返乡创业行动实施方案》《企业入驻中国西部(重庆开州)返乡创业园若干政策规定》《返乡创业推进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免技能培训费用、免企业开办手续费、免国有资产租金3至6个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2年、失业保险补贴,推荐产业项目、推荐就业岗位”的“三免两贴两推荐”返乡创业政策体系。
有了好政策作基础,我区还优化用地供给方式。结合返乡创业需求,完善控规调整。配套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建立工业项目用地“定标出让、对标拿地、按标施建、依标验收”的闭环管理模式。
此外,我区不断打造项目孵化载体,专设返乡创业项目服务中心,编制“怎么找部门、怎么办企业、怎么搞创业”返乡创业指南。滚动更新返乡创业项目投资推荐库,推行重大项目专班推动、联合会审、代管代建、运行调度等制度。
在各项政策的加持下。如今,重庆市紫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市“两群”地区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是较早一批南下经商的开州人,返乡投资建厂后,其公司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半固化片和覆铜板供应厂家之一。我区发展电子轻纺返乡创业产业集群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
提升政务服务
好服务能暖民心,惠企业。近年来,我区依托“渝快办”“开心办”等政务平台,开设惠企政策直享、助企服务直办、意见建议直达“三直”服务板块。梳理汇集国家、市、区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文件,利用智能数据核验为返乡创业企业精准“画像”,量身推出政策符合度测评和项目申报等引导服务,实现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同时,将在外人员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对象,围绕创业初期、中期、成熟等全生命周期,实行“区级领导+行业部门+乡镇街道”三级跟踪服务。建立“实地走访+转办交办+回访问效”闭环机制。为返乡创业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约23亿元、定向招揽用工11.5万人次,“一揽子”解决创新创业、生活就医等问题600余个。
昔日“雁南飞”,今朝“凤还巢”。我区通过表扬激励、关怀支持、宣传发动,进一步增强在外人员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涌现出一批不忘桑梓、回报社会的返乡创业优秀企业家和技术过硬、贡献突出的工匠型人才。在粤联系服务中心为我区医护人员捐赠价值近百万元的爱心物资;在沪联系服务中心为家乡学校等捐赠教学物资和资金200万元;开州区红岩(北京)流动党员党委资助整修、新建家乡公路200余公里;在外企业家认领公益项目157个、投入资金3500余万元,形成“反哺故乡、共建家乡”的生动局面。
未来,我区还将培育更多“领头雁”,发挥“雁阵”效应,让更多返乡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