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我区不断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显成效惠民生
耕好医疗改革“试验田”勇做机制创新“领跑者”
  本报记者 熊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水平、推动健康开州建设的动力所在。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准确把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积极探索符合开州实际的深化医改新路径,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改革步履坚实有力,改革成效显著亮眼。我区创新医保基金监管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入选重庆市深化医改年度典型案例;中老年人群靶向防艾宣传干预实践案例入选全国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模式探索典型案例;精神障碍患者同伴支持康复试点经验代表重庆市在国家级培训会上交流。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区作为全国唯一区县代表,在国家医保局医疗救助会议、中国计生协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以开明姿态改“保障之困”
  “我区始终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全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思想方法上迭代升级,在理念方式上改革创新,全力推动医改工作。”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我区不断强化组织保障,成立“1+1+17”组织领导体系,由区长担任组长牵头抓总,分管副区长具体负责、17个区级部门为成员单位协同推进。多次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区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卫生健康系统“独角戏”革新为多方参与的“大合唱”。不断强化制度保障,制定“三明”医改经验推广措施24条,拟定9个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医改监测评价体系和动态工作台账,推动责任层层夯实、压力层层传导、工作层层落实。
  此外,我区不断强化资金保障,持续加大卫生健康领域投入力度,保障重大医改项目资金充足,有力服务和保障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自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投入卫生健康领域财政资金20.6亿元、年增长7.2%,其中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招聘和培训、医院设施和环境、医疗信息建设、医疗科研投入、医疗安全管理等六大板块的投入增长47.4%,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方面的投入提升增长3.3%。
  “去年,区卫生健康委为我院购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械,大大提升了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满足了群众就近就医需求。”温泉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感慨地说。
   以开放分级改“集中之弊”  
 “我区通过深化等级医院创建、深化特色专科打造、深化保障机制建设等医改措施,全面建成‘城镇15分钟、乡村30分钟’的便民就医圈,提升了群众就医获得感。”区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我区在“资源整合、均衡发展”上求突破,以医共体改革为抓手,持续深化医通、人通、财通的“三通”建设,大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不断推进等级医院创建工作,建成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三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甲等医院2家,逐步推动东里、江里、浦里3个片区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建设标准、13家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培育市级名中医和市级医学头雁人才10名,2023年硕博人才、高级职称人数分别较2020年增长44.7%、36.3%。不断深化特色专科打造,建设区级临床重点专科24个、区级中医特色专科11个、区级精品中医馆9个。
  此外,我区不断深化保障机制建设,对大德镇宝珠村、渠口镇渠口村、南雅镇蛮洞村等18个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创新村卫生室星级评定动态管理和医保总额激励约束机制,评定“星级”村卫生室400个,对五星、四星级村卫生室,医保预算总额在上年度基础上上调10%。扎实有效推进“区聘乡用、乡聘村用、定向派遣”医共体建设,自2021年以来共选派“区聘乡用”人员达区级医疗机构新招聘执业医师的131%。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资金+区级技术服务协作资金“双资金池”筹资机制,累计筹资3800万元,支持全区3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项目8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效能实现整体跃升。
  “我们农村也有了精品中医馆,可以在家门口针灸、拔火罐。我的腰间盘突出就是通过中医治好的。现在农村医疗条件越来越好,给我们带来了更便捷、更舒心的就医体验。”大德镇江东村82岁的村民彭焕铭说。
  以开拓惠民改“公卫之弱”
  “我区坚持医改工作与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相结合,突出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倾情关爱‘一老一小’,倾情关注脱贫人口,倾情关心特殊群体,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区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我区在“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上求突破,不断深化为民惠民举措,倾情关爱“一老一小”,建立65岁及以上老年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档案24.9万人次,实行“红黄绿”标注管理;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设置老年科,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61.56%,创建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1个、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2个。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质量控制,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9.7%、居全市第一;深入推进“托幼一体化服务”,设立托育机构118个、托位数超4000个,全区每千人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18个,让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此外,我区倾情关注脱贫人口,持续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三重保障”制度脱贫人口全覆盖。2023年全区资助参保稳定脱贫人口6.2万人、低收入人口6.7万人,稳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倾情关心特殊群众,对9万余名救助对象实行医疗动态管理,救助43.81万人次9645.87万元。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成率分别达100%、91%、100%。
  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我区切实做好医疗保障工作,主动在报销比例、收费标准、药品耗材上让利。2023年,全区医保参保率96.05%,大病报销比例提高至60%。自2021年以来,我区药品耗材年均降幅达52%,节约药品耗材费用超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