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
本报记者 邓青春
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干净温馨的餐厅、功能齐全的康复理疗室……走进义和镇养老服务中心,只见空调、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防滑扶手、无障碍通道、入户电梯等设计贴心周到。服务中心的老人们或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聊天,或坐在椅子上享受阳光,或聚在一起健身锻炼,一派温馨祥和、其乐融融的景象。
近年来,义和镇以满足群众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强化支撑平台、服务平台、公共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保障能力,让广大老人享受全方位、综合性、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强化支撑平台,实现有钱供养
4月2日,在义和镇敬老院,吃过晚饭的老人开始了晚间休闲娱乐活动,有的聚精会神地看电视,有的兴高采烈地打扑克,还有的在耐心侍弄花草,处处充满温情。
“这里的饭菜很可口,我还能和老伙计们一块下跳棋、锻炼身体,生病了有工作人员带我去医院。我们的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居住在该敬老院的相辞村村民梁文华说。
“全镇有60岁以上老年人7025名,占总人口的19.57%。”义和镇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有一个镇敬老院,安置特困老人31名;建成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安置老年人29名;建成相辞村、兴业村两个村级幸福院,安置特困老人15名;同时,利用仁和、农兴等村的闲置房,集中安置特困人员60余名。
2021年以来,义和镇每年享受居民保险待遇人员6000余人,发放居民养老保险金1000余万元;享受职工保险待遇人员650人,发放职工保险金1200多万元。该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落实特困人员医疗保障和护理补贴,足额及时发放自理、半失能、失能特困人员补贴。
2023年,为解决特困人员护理难题,义和镇共为364名特困人员发放各类供养经费443.23万元;为185名高龄失能人员发放高龄失能补贴57.43万元;为974名80至89岁老人发放生活、营养补贴9.74万元;为106名9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营养补贴13.11万元。
优化服务平台,实现有人护养
“在帮助失能老人翻身时,不要骤然用很大的力气把老人抱起来,要用握手或唤醒的方式掂量他的状态,给他提示,再抱起来。”前不久,义和镇养老护理员胡燕芳在兴业村耐心为失能老人家属讲解照护要领。
据了解,义和镇鼓励特困人员与村支“两委”、亲属、邻居等签署“一对一”照护协议。目前,集中居住之外的所有特困人员均已签订照护协议。由村、社区作为责任主体,与镇养老服务中心对接,为特困人员提供上门优质照护服务。同时,该镇积极与区失能集中照护机构进行衔接,实现有意愿入住失能特困人员“应护尽护”。
“现已为4514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低保、失能等困难老人的特殊生活照料需求,义和镇推行爱心“1+1+N”医养服务,由镇卫生院组织牵头,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对65周岁以上失能老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义和镇在9个村级互助养老点建立健全留守老人基础信息台账和日常定期探访“四有五助”互助式服务制度。“四有”即有一个互助养老点、有一个人定岗服务、有一支服务队伍、有一套结对帮扶机制;“五助”即上门助养、流动助医、定点助乐、智慧助急、定时助餐。
此外,义和镇养老服务中心、义和镇敬老院还与镇卫生院建立合作机制,设置生活照料、托养护理等功能区域,开展助餐、助医等服务。
孵化公共平台,实现有地宜养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腿脚越来越不方便,走路越来越吃力。”义和镇芦溪社区居民陈远强说,他的子女都在外地上班,以前自己一个人生活非常不方便。自从住进了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把饭菜送到床前来,他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据了解,义和镇按照“一镇一中心、一村(社)一站点”模式,扩容提能突出社区居家养老普惠功能。2019年,该镇在芦溪社区建成一个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提供娱乐场所和法律咨询,每年服务老人4000余人次;在9个村建成村级养老互助点,为6000余名老人提供各类服务,实现养老就在家门口。
2021年以来,义和镇投入119.8万元,对131户困难老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投入55万元,按照热水供应常态化、生活寝具标准化、卫浴空间适老化等标准提档升级镇敬老院,设置床位60个;发放补助4.74万元,实施居家托养服务79人。
宽敞明亮的活动室、干净温馨的餐厅、功能齐全的康复理疗室……走进义和镇养老服务中心,只见空调、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防滑扶手、无障碍通道、入户电梯等设计贴心周到。服务中心的老人们或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聊天,或坐在椅子上享受阳光,或聚在一起健身锻炼,一派温馨祥和、其乐融融的景象。
近年来,义和镇以满足群众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强化支撑平台、服务平台、公共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保障能力,让广大老人享受全方位、综合性、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强化支撑平台,实现有钱供养
4月2日,在义和镇敬老院,吃过晚饭的老人开始了晚间休闲娱乐活动,有的聚精会神地看电视,有的兴高采烈地打扑克,还有的在耐心侍弄花草,处处充满温情。
“这里的饭菜很可口,我还能和老伙计们一块下跳棋、锻炼身体,生病了有工作人员带我去医院。我们的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居住在该敬老院的相辞村村民梁文华说。
“全镇有60岁以上老年人7025名,占总人口的19.57%。”义和镇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有一个镇敬老院,安置特困老人31名;建成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安置老年人29名;建成相辞村、兴业村两个村级幸福院,安置特困老人15名;同时,利用仁和、农兴等村的闲置房,集中安置特困人员60余名。
2021年以来,义和镇每年享受居民保险待遇人员6000余人,发放居民养老保险金1000余万元;享受职工保险待遇人员650人,发放职工保险金1200多万元。该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落实特困人员医疗保障和护理补贴,足额及时发放自理、半失能、失能特困人员补贴。
2023年,为解决特困人员护理难题,义和镇共为364名特困人员发放各类供养经费443.23万元;为185名高龄失能人员发放高龄失能补贴57.43万元;为974名80至89岁老人发放生活、营养补贴9.74万元;为106名9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营养补贴13.11万元。
优化服务平台,实现有人护养
“在帮助失能老人翻身时,不要骤然用很大的力气把老人抱起来,要用握手或唤醒的方式掂量他的状态,给他提示,再抱起来。”前不久,义和镇养老护理员胡燕芳在兴业村耐心为失能老人家属讲解照护要领。
据了解,义和镇鼓励特困人员与村支“两委”、亲属、邻居等签署“一对一”照护协议。目前,集中居住之外的所有特困人员均已签订照护协议。由村、社区作为责任主体,与镇养老服务中心对接,为特困人员提供上门优质照护服务。同时,该镇积极与区失能集中照护机构进行衔接,实现有意愿入住失能特困人员“应护尽护”。
“现已为4514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低保、失能等困难老人的特殊生活照料需求,义和镇推行爱心“1+1+N”医养服务,由镇卫生院组织牵头,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对65周岁以上失能老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义和镇在9个村级互助养老点建立健全留守老人基础信息台账和日常定期探访“四有五助”互助式服务制度。“四有”即有一个互助养老点、有一个人定岗服务、有一支服务队伍、有一套结对帮扶机制;“五助”即上门助养、流动助医、定点助乐、智慧助急、定时助餐。
此外,义和镇养老服务中心、义和镇敬老院还与镇卫生院建立合作机制,设置生活照料、托养护理等功能区域,开展助餐、助医等服务。
孵化公共平台,实现有地宜养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腿脚越来越不方便,走路越来越吃力。”义和镇芦溪社区居民陈远强说,他的子女都在外地上班,以前自己一个人生活非常不方便。自从住进了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把饭菜送到床前来,他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据了解,义和镇按照“一镇一中心、一村(社)一站点”模式,扩容提能突出社区居家养老普惠功能。2019年,该镇在芦溪社区建成一个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提供娱乐场所和法律咨询,每年服务老人4000余人次;在9个村建成村级养老互助点,为6000余名老人提供各类服务,实现养老就在家门口。
2021年以来,义和镇投入119.8万元,对131户困难老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投入55万元,按照热水供应常态化、生活寝具标准化、卫浴空间适老化等标准提档升级镇敬老院,设置床位60个;发放补助4.74万元,实施居家托养服务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