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竹溪镇念好“三字诀”助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解增收瓶颈推动发展蜕变
竹溪生态乐园。记者王晓宇摄/视觉开州

竹溪镇灵泉村荷花绽放。(本报资料图片)

竹溪镇柑橘喜获丰收。(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邓青春
  近年来,竹溪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聚焦村级集体经济短板,围绕“一般村壮大、富裕村做强”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一条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2023年,全镇1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均超10万元,超100万元的村3个、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3个、25万元至50万元的村7个,入股群众享受直接分红600余万元。
  盯准“三子”强发展动能
  “罗建桂8000元、邱工碧4500元……”1月23日,在竹溪镇大海村,数十名村民集中领取柑橘合作社的土地分红和劳务工资。
  “大海村共有2000余亩土地,户籍人口3872人。”大海村党支部书记李佐斌介绍,全村有9个新型经营主体,分别种植柑橘、蔬菜、红薯等作物。全村每年的土地流转费有150万余元,有300多名村民在土地上务工,一年下来,全村人均可增收两千元。
  据了解,竹溪镇全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建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推动、村(社区)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镇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制度,建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班子。提升村级党建文化阵地8个,创建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5个,完善集体经济治理体制,形成“头雁先飞”带动“群雁齐飞”的基层治理格局。
  多元兴农,产业富农。为找准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竹溪镇成立全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调研督导、适时调度、联系指导等工作机制,召开党支部书记专题研讨会5次,集中学习浙江、山东等地乡村产业振
  兴典型案例2次,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外出考察学习江津、梁平等地典型做法3次,同时深入挖掘自身潜力,理清发展思路,找准方法路径。此外,竹溪镇注重发挥考核奖惩“指挥棒”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富民强村有机融合,将村级
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倒逼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真正述出责任、评出压力、考出动力,切实压实集体经济发展担子。
  瞄准“三优”促产业壮大
  山上布局生态方竹林,沿河打造观赏溪竹景,配置一片片整齐的百花园、百藕园、百蔬园、水果采摘园等,旁边还有儿童乐园……2023年,灵泉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超400万元,实现入股分红96万元,1003户村民受益,户均分红957元。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灵泉村,走出了“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竹溪镇借助依山傍水、光照水源充足的地理优势,坚持“土特产”方向,做强特色产业,建成10000亩晚熟柑橘、8000亩应季蔬菜、3000亩再生稻,中稻—再生稻平均亩产超过1000公斤、居全市第一,“橘蔬稻”主导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山上月月尝鲜果、山下十里赏鲜花、休闲农场品田园”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竹溪镇充分利用距开州城区仅10公里的近城优势,抓住“泥巴味”需求,发展“傍城经济”,推出“树苗认领”体验种植等品牌活动,承接“谷蔬果植”农耕研学活动100余次,覆盖中小学生6000余人次、产生营收186.5万元。春秋、竹溪等村共13个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种植蔬菜1300亩,蔬菜销售占开州5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开州名符其实的“菜蓝子”。
  为培育品牌优势、做精特色产业,竹溪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走产业精品化路子,成功创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镇村6个,坚持“两品一标”建基地,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5个、“巴味渝珍”授权农产品6个,“春秋村向式蜂蜜”“盛山冰薄月饼”等金字招牌齐声唱响,竹溪沃柑远销北上广、进入东南亚,获评第22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精准“三促”助集体增收
  竹溪镇紧扣“丰富业态、创新模式、延长链条”目标,促进集体经济增收,以示范片区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村改革为引爆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内引外联、巩固提升,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据了解,竹溪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帮扶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实业、丰富业态。青吉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村校资源,创办重庆市开州区青吉服装有限公司,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为集体创收80余万元;与重庆邮电大学校友基金会合作,成立乡韵青吉电商服务平台,培育“乡韵青吉”品牌,实现直播带货50余万元。大海村购置无人机,组建农机服务队,年增加纯收入2.5万元。
  大海、白云2个村分别引进绿周果业和茂发农业发展柑橘产业,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解决300余人务工,累计增收7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收入8万元。灵泉村村民把土地交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入股开元鼎公司,采取“国企+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实现入股分红82万余元,3114名村民受益。石碗村、夫坪村将各自约200余亩青脆李扶贫产业项目的日常管护业务,交由不同的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建成“劳务外包+保底分红”模式,两村集体经济组织各增收3万余元。
  此外,竹溪镇紧盯游客“后备箱”经济,积极引入红颜草莓、阳光玫瑰葡萄等优质品种,在大塆村发展四季采摘园320亩,在高峰村和石碗村发展樱桃、青脆李采摘体验园1000亩,培育休闲农庄21家,一批旅游项目落地迎客,成功举办重庆市“庆丰收·感党恩”农民丰收节、“逍遥开州乐满城”等大型活动10余次,吸引游客体验10万余人次,农文旅融合发展产值1200余万元,灵泉村上镜央视《月是故乡明》中秋专题节目、获评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