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我区积极探索小微湿地治理模式
孕育绿色能量赋能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邓青春
  早春时节,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在汉丰湖畔的滨湖大道上骑着自行车,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小孩手里捧着彩色的气球,咯咯笑个不停;湖岸边泛着金光的草坪成为了露天茶坊,人们坐在桌前谈笑风生。
  岸边广场上,不少老人慢悠悠地踱着步子。一会儿看看湖中扑腾的水鸟,一会儿望望天上翻滚的白云。一艘古色古香的游船在湖中悠然前行,有游客向岸边的熟人挥动衣袖。
  “以前没有汉丰湖,是三峡大坝蓄水后才有的。”市民席万军的家曾经就在开州老县城,三峡大坝蓄水后,县城淹没,由此形成汉丰湖。但席万军不知道的是,汉丰湖的形成是经过不少专家学者研究,并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下,最终在开州城区内东河与南河交汇处建成水位调节坝,使得消落区形成一个常年蓄水高程在170米左右的湖泊。
  我区以湿地消落带生态修复为抓手,积极探索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在汉丰湖南岸芙蓉坝设计了环湖多维基塘湿地,在消落带构建多功能基塘系统,在塘基上栽种耐水淹木本植物,形成网状林泽。在175米高程以上至人行步道之间营建雨水花园、青蛙塘、蜻蜓塘、生物洼地等环湖多塘,在两级步道之间设计栽种野花草甸,从而构建起一体化的多功能复合景观基塘系统。
  连日来,成群的候鸟或在水中觅食,或追逐打闹,或在岛礁上休憩打盹儿,为波光粼粼的湖水增添不少生机。据监测,这些由北方南迁抵达汉丰湖越冬的雁鸭类候鸟达到1万多只,包含斑嘴鸭、绿头鸭、红嘴鸥、黄胸鹀等30余种,而汉丰湖周围的水岸森林、浅滩、芦苇丛、鸟岛则成为鸟儿们觅食、补充流失体力的绝佳庇护所。
  “这说明汉丰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主任黄亚洲说。
  作为三峡库区水域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泊,我区在守好汉丰湖一湖碧水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水位变动和冬季深水淹没的消落带适生植物资源库,在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消落区范围内,创新性实施了水中林泽、景观基塘、鸟类生境、立体多维小微湿地群等消落带“四大治理工程”,让汉丰湖成为鸟类“乐园”;31个乡镇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完工投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90%;总投资14亿元的环汉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动工开建,辖区流域水质总体保持Ⅲ类。
  目前,汉丰湖乌杨坝消落带生态修复项目获得2022年亚太地区景观设计奖卓越奖。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二批38个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汉丰湖成功入选,我区成为我市唯一一个入选优秀案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