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甘当“啄木鸟”护卫“森林绿”
——记2023年度优秀测报员、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站长姜权峰
  本报记者 李艳
  冒风雨、顶烈日、穿荆棘,翻山越岭调查枯死松树并落实除治措施;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力保按时保质推进防控工作和完成防治任务……荆棘划破衣衫、割伤手脚,山路磨破脚掌、磨坏鞋子是常事,即使生病也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这是森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站长姜权峰便是森防工作者的一员,有着18年的林业工作经历,是区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管理负责人。期间,他精研业务,健全完善了以中心测报点为骨干,区、乡、村三级网络为基础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组织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日常调查、详细普查、监测分析,及时发布并上报虫情监测动态、趋势预报,多措并举开展防治清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岁月不负有心人,付出终有回报时。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对2023年度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工作情况总结评价结果进行了通报,姜权峰榜上有名,获2023年度优秀测报员。
  完善网格 加大监测力量
  我区拥有众多松林资源,部分地区地处偏远、人迹罕至,让全面开展监测和预报工作极具挑战性。如何有效地对所有松林进行全面监测和预报?姜权峰为此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必须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加大监测力量的投入。”姜权峰介绍。
  近年来,在姜权峰的带领下,区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建立了以区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为依托,以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区国有林场)、村社区为基础的三级监测网络体系,明确专职测报员、兼职测报员和基层监测员的职责任务;建立和完善基层监测站点43个(全区40个乡镇街道,3个国有林场),实行巡护与监测相结合、管护日志与信息报送相结合;建立开州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工作群,实现网格化监测防治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监测覆盖率100%,测报准确率达到96%以上。
  “我们还不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设备配置,落实防控资金,建设了完备的监测设施,包括电脑、专用车辆、标本室、实验室和药剂药械库,并安排专人管理维护。这些措施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提供了坚实保障,初步实现了区域内监测预警工作的规范化。”姜权峰说。
  依托平台 运用新型技术
  “为有效地对这些偏远松林进行全面监测和预报,除加大监测力量的投入外,还需要配合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姜权峰说。
  近年来,在姜权峰的带领下,区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工作,效果显著。依托“国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圆满完成了开州区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工作。前期,姜权峰他们编制了中心测报点工作方案,完成了调查数据的分析、标准采集等重要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然后,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时发布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预报,并在“国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上共享了马尾松毛虫、蜀柏毒蛾、鞭角华扁叶蜂、松纵坑切梢小蠹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情况信息,完成了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数据直报系统工作。
  “每年,我们都会深入林区全面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调查松材线虫病发生小班、发生株数等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录入‘松材线虫病防控监管平台’及其移动端监测APP,及时更新和报告疫情监测、取样、除治等数据,实现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数据精准管理。”姜权峰介绍。
  通过全力防控,2023年我区拔除松材线虫病疫点2个,拔除疫情面积1.24万亩;实现无疫情疫点5个,实现无疫情面积2.28万亩,圆满完成了松材线虫病防控任务。
  坚持监测 避免灾情发生
  2月29日,姜权峰和他的团队在清晨的微光中出发,穿梭在松树林间。目前,我区有27个乡镇街道和3个国有林场发生枯病死松树。眼下,正是姜权峰和他的团队最繁忙的时候,他们每天都要去松材线虫病除治现场督导检查工作,确保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对姜权峰来说,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是热爱,是责任,更是使命。姜权峰团队及时开展面上灾情监测、定点监测和主测对象趋势预测工作,根据区森林资源分布和主要有害生物发生情况,设置覆盖全区森林资源的林业有害生物日常监测巡查路线。同时,组织基层监测队伍每月巡查一次,每次巡查覆盖率达到100%,确保本辖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或者松树发生异常及时发现并报告。
  “我区主测对象为马尾松毛虫、蜀柏毒蛾,根据主测对象发生规律,按照时间节点,及时组织辖区内各有关乡镇街道、国有林场监测队伍开展定点监测调查,汇总分析监测调查数据,形成主测对象发生趋势预测预报报告,并适时发布预报,指导防治工作,确保不成灾。”姜权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