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绿色本底 擦亮城市底色
汉丰湖畔白鹭翩飞,尽显生态之美。(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熊程成
青山巍巍,绿水潺潺,天朗气清,生态宜居。行走在广袤的开州大地上,只见草木葱茏、绿荫如盖,万物并秀、步步皆景,一幅优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徐徐展开。
2023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守住一方碧水蓝天,不断夯实开州绿色本底,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
撑起一片蓝天
春节期间,趁着晴好天气,不少开州市民走出家门,前往公园、湖边、乡野踏青赏春。一幅幅、一帧帧精美的蓝天白云照片刷爆了朋友圈,返乡游子不禁感叹:“家乡的天更蓝、景更美了。”
这是我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坚决打好蓝天保卫翻身仗生动实践带来的显著变化。
2023年,我区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治理,严控交通污染,全覆盖排查油气行业及汽修喷涂行业;严控扬尘污染,加大力度整治堆场扬尘;严控工业污染,督促家具制造企业实施VOCs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严控生活污染,整治重点区域餐饮油烟企业。
数据显示,2023年,我区淘汰老旧车1851辆,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00台;创建(巩固)14条扬尘控制示范道路,道路机扫率保持在90%以上;创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5个,整治堆场扬尘20余处;完成开州水泥窑尾氮氧化物SCR超低改造,推进13家家具制造企业实施VOCs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全区燃煤锅炉清零且燃气锅炉全部完成低氮改造;整治重点区域餐饮油烟企业500余家;调度、检查、处置、整治各类大气污染2000余次,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5天,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
守护一汪碧水
乌杨岛位于澎溪河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内,南岛可俯瞰水位调节坝及奔腾而下的湖水,北岛最高处可鸟瞰汉丰湖全景,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想你的风吹到了汉丰湖”“洱海开州分海”“开州小洱海”……过去一年,这些网络热词在开州网友的朋友圈刷屏,彰显了开州“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独特魅力。
2023年,我区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主动仗,推动治水护水取得新成效,守好碧水清流,润泽美丽开州。
坚持在点上精准治理。针对汉丰湖水环境质量不稳定问题,加大整治汉丰湖入湖排污口,常态化运行水华预警平台和应急除藻设备,及时开展增殖放流活动,通过鱼类吞噬蓝藻孢子,消解汉丰湖蓝藻爆发风险。开展流域协同治理,深化跨区域流域治理合作。
坚持在面上系统治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674名河长常态化巡河护河,开展全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加快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系统补齐水生态环境治理短板。
2023年,辖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其中出境国控养鹿断面水质有11个月达Ⅱ类,优于国家考核标准。17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4.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鲤鱼塘水库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4.1%。
保卫一方净土
山川层峦叠翠,田野绿意浓浓,公园景致宜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开州,满目新绿、处处风景,孕育着无限生机与活力。
土生万物、水泽众生,土壤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2023年,我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持久战,全力守好“一方净土”。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区生态环境局聚焦减量、循环、安全利用,纵深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建设“三新”示范片。不断完善种养循环机制,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通过改种低吸附品种、优化施肥、叶面阻控、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精准治理。严格开展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2023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分别达90.75%、100%;建成40个村级农膜回收点,回收农膜及肥料包装物402.69吨;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5个,耕地质量综合等级达到5.02;完成受污染耕地治理13098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100%。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山水相融的宜居城区,到抬眼见绿的美丽乡村,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开州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 熊程成
青山巍巍,绿水潺潺,天朗气清,生态宜居。行走在广袤的开州大地上,只见草木葱茏、绿荫如盖,万物并秀、步步皆景,一幅优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徐徐展开。
2023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守住一方碧水蓝天,不断夯实开州绿色本底,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
撑起一片蓝天
春节期间,趁着晴好天气,不少开州市民走出家门,前往公园、湖边、乡野踏青赏春。一幅幅、一帧帧精美的蓝天白云照片刷爆了朋友圈,返乡游子不禁感叹:“家乡的天更蓝、景更美了。”
这是我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坚决打好蓝天保卫翻身仗生动实践带来的显著变化。
2023年,我区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治理,严控交通污染,全覆盖排查油气行业及汽修喷涂行业;严控扬尘污染,加大力度整治堆场扬尘;严控工业污染,督促家具制造企业实施VOCs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严控生活污染,整治重点区域餐饮油烟企业。
数据显示,2023年,我区淘汰老旧车1851辆,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00台;创建(巩固)14条扬尘控制示范道路,道路机扫率保持在90%以上;创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5个,整治堆场扬尘20余处;完成开州水泥窑尾氮氧化物SCR超低改造,推进13家家具制造企业实施VOCs低挥发性原辅材料替代,全区燃煤锅炉清零且燃气锅炉全部完成低氮改造;整治重点区域餐饮油烟企业500余家;调度、检查、处置、整治各类大气污染2000余次,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5天,PM2.5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
守护一汪碧水
乌杨岛位于澎溪河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内,南岛可俯瞰水位调节坝及奔腾而下的湖水,北岛最高处可鸟瞰汉丰湖全景,吸引了众多游客拍照打卡。
“想你的风吹到了汉丰湖”“洱海开州分海”“开州小洱海”……过去一年,这些网络热词在开州网友的朋友圈刷屏,彰显了开州“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独特魅力。
2023年,我区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主动仗,推动治水护水取得新成效,守好碧水清流,润泽美丽开州。
坚持在点上精准治理。针对汉丰湖水环境质量不稳定问题,加大整治汉丰湖入湖排污口,常态化运行水华预警平台和应急除藻设备,及时开展增殖放流活动,通过鱼类吞噬蓝藻孢子,消解汉丰湖蓝藻爆发风险。开展流域协同治理,深化跨区域流域治理合作。
坚持在面上系统治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674名河长常态化巡河护河,开展全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加快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系统补齐水生态环境治理短板。
2023年,辖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其中出境国控养鹿断面水质有11个月达Ⅱ类,优于国家考核标准。17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4.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鲤鱼塘水库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4.1%。
保卫一方净土
山川层峦叠翠,田野绿意浓浓,公园景致宜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开州,满目新绿、处处风景,孕育着无限生机与活力。
土生万物、水泽众生,土壤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2023年,我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持久战,全力守好“一方净土”。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区生态环境局聚焦减量、循环、安全利用,纵深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建设“三新”示范片。不断完善种养循环机制,加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管理。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通过改种低吸附品种、优化施肥、叶面阻控、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精准治理。严格开展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
2023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分别达90.75%、100%;建成40个村级农膜回收点,回收农膜及肥料包装物402.69吨;建成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5个,耕地质量综合等级达到5.02;完成受污染耕地治理13098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100%。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山水相融的宜居城区,到抬眼见绿的美丽乡村,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开州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