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铿锵玫瑰 别样风景
   编者按
  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她们柔情似水,却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有她们忙碌的身影;在奋斗的道路上,有她们坚定的步伐……
  过去一年,我区广大妇女同胞锐意创新、奋发有为,争做各行各业的领头雁,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花开三月,女人如歌,在“三八”国际妇女节,让我们一起聚焦开州巾帼典型,分享她们的故事,展现她们的倾情奉献,感受她们带给我们的激情和正能量。

贴心服务 启航幸福
——记2023年重庆市巾帼文明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为群众办理业务。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文/图
  新年新气象,新人领证忙。2月26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只见前来领证的新人络绎不绝。经过证件审核、提交照片、签名、按手印等流程后,新人如愿领到结婚证。
  近年来,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实行婚姻登记“跨省”“全市”通办,积极联合有关部门推动“公民婚育一件事”一次办,努力打造最美婚姻登记处,让群众办理婚姻登记更方便。2023年,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被评为“重庆市巾帼文明岗”。
  以人为本 打造温馨场地
  “这是最好的新婚礼物,有这么美的场地和与众不同的仪式,让我们仪式感、幸福感、归属感满满。”2月26日,刚领完结婚证的黄小姐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婚姻登记机关是婚姻登记工作的主阵地,为让群众在美好的场所体验更好的服务,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按照3A级婚姻登记机关标准进行打造。经过另辟新址重新装潢,升级改造软硬件设施,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的婚姻登记大厅于2021年10月25日正式投用。
  在营造温馨婚姻登记环境的同时,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还全面提升婚姻登记管理智能化水平,配置集高拍仪、签字屏、身份证读卡器、人像采集、人脸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让群众实现智慧婚姻登记。
  完善机制 方便群众办事
  近日,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来了一对新人,两人因在外务工一直没有办理结婚证。最近女方因身体原因有早产迹象,两人便前来办理结婚证,再计划回户籍所在乡镇办理生育服务证,没想到两人在一个窗口就办理好了生育服务证和户口迁移。
  近年来,区民政局联合区政务服务中心、区卫生健康委、区公安局设置“公民婚育一件事”一次办窗口,方便群众一次性办理户口婚姻状态项目变更、户口迁移、生育登记事项,减少群众办事环节、办理时限、跑腿次数。
  “‘公民婚育一件事’是指将居民婚姻登记、生育登记、户口婚姻状况变更、符合条件的夫妻投靠户口迁移等有关事项集成‘一件事’。”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袁东介绍,申请人只需现场填写《“公民婚育一件事”一次办申请表》,通过“一次申请、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办结”的模式,将与婚姻登记有关的事项一次性办好,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度。
   创新形式 推进婚俗改革
  过鹊桥、跨火盆、三拜礼、交杯同饮……2023年8月22日,七夕佳节之际,来自万州、达州、开州、云阳四地的18对川渝新人,在竹溪镇举行了一场融合汉、唐、清特色的中式集体婚礼,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还引导和培育文明节俭的婚俗新风。
  近年来,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积极打造婚俗文化主题公园和户外结婚登记颁证基地,协同推进婚俗改革。将竹溪镇作为婚俗改革率先试点镇,以村规民约为载体,制定婚俗改革实施细则,着力规范婚礼仪式和操办模式。同时,依托“一室两站”开展婚姻家庭咨询等延伸服务,促进婚姻家庭和谐。
  据统计,2023年,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开展集体颁证及个性化颁证6场,发放婚俗改革有关宣传单和手册1200份,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咨询性个案61例,受益人数165人,劝和率50%以上。

坚守“医”线守护健康
 —— 记2023年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兼大内科护士长张春燕

    张春燕在工作中。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文/图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她们用专业的技能和热情的服务,为患者的康复贡献力量。
  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兼大内科护士长张春燕,17年来,从初出茅庐的小护士到护士长,她一步一个脚印,用热情服务每一位患者,将挚爱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先后获得重庆市卫生局“先进个人”、开州区“最美护士”、开州区“巾帼文明标兵”、“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凝心聚力 守护患者健康
  “每个病房、公共区域,都要加强清洁力度,要给病人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2月23日,张春燕在每日的科室交班工作会上,给护理团队讲解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冬、春季节交替之际,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住院病人增加,我们医务人员每天满负荷运转。最怕忙中出错,每天我要去各个病房走一圈,看一看、查一查。”说完,张春燕来到重症监护室,看见病人鼻腔与仪器连接的胶带有些湿润,她小心翼翼地拆除,重新换上干净的胶带。从重症监护室出来,她又到普通病房走了一圈,仔细检查了每个病房。
  “一个科室就是一个集体。”张春燕还十分注重科室的团结协作,带领同事互帮互助、互相勉励,营造了和谐、美好的科室氛围。
  坚守初心 用心服务病人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看似平凡,却最考验人的耐心和责任心。
  多年前,一位90多岁的肺部感染患者,因突发高热、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治疗多天不见好转,便转到区人民医张春燕所在的科室治疗。
  “接待病人时,我发现患者有呛咳症状,满嘴脓痰。我立即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洗,用棉棒轻轻地刮,1个多小时后终于将口腔清洗干净。”张春燕说,类似的情况有很多,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她和同事用耐心和责任心服务好每一个病人。
  加强学习 延伸关爱服务
  近日,张春燕和同事来到汉丰街道中央国际小区,探望“熟人”张大爷。张大爷因患肺气肿反复住院,如遇反复无常的天气,他的情况就十分糟糕。
  “肺气肿这种病,主要靠养。因此,我们定期到张大爷家随访,教他和家人正确使用家用无创呼吸机。渐渐地,张大爷住院的频率少了,他和家人都十分感谢我们。”张春燕说。
  据了解,虽然患者的大部分健康问题在住院期间已经解决,但一些慢性病患者出院后仍有医疗服务需求。从2019年起,张春燕就和同事一起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既让出院患者在恢复期得到持续的医疗服务,又减少患者因病情恶化出现再住院的情况。
  

潜心教学 勤于育人
——记2023年重庆市巾帼文明岗、汉丰二校教师发展中心

汉丰二校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代表彭冬平在授课。

  本报记者 程超 文/图
  在汉丰二校有这样一群女教师,她们把青春奉献给三尺讲台,投身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她们志存高远、矢志奋斗,不断钻研教学教法,书写精彩的人生华章。
  多年来,她们在工作中真情坚守、钻研业务,勇挑家庭重担,展现了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的新时代女性风采。2023年,汉丰二校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重庆市巾帼文明岗”。
  工作家庭两兼顾
  汉丰二校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于2019年9月,是汉丰二校基于教师成长和素养提升而成立的平台,由原“教师成长纽带”和“新竹工程”发展而来,有135人,其中女性有96人,她们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肩负着照顾家庭的重任。
  汉丰二校副校长王小辉前些年一直在农村小学工作,她一心扑在教学上,每周才回家一次,孩子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有一次,我去看望慰问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回到家后,看到儿子拿着一个粽子,说是在学校里参加慰问留守儿童活动时人家送他的,老师把他也当成了留守儿童,我当时眼泪都出来了。”王小辉说,在工作之余,她尽量多陪陪孩子。
   钻研业务快成长
  汉丰二校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开展常态练兵和大型“晒赛”活动,打造自觉成长、笔耕不辍、善于学习、及时反思的“魅力智慧型”教师。
  汉丰二校教师很多都是在农村学校任教多年,通过进城考调进入学校任教。“虽然这些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要适应城区小学要求还需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王小辉说。
  青年教师杨小蓉2023年9月进入汉丰二校,之前她一直在乡镇小学任教。汉丰二校每周有教研活动,教师要上公开课,同一个教研组集体备课,这让她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2023年在汉丰片区赛课中获得一等奖。
  汉丰二校教师发展中心注重教师的基本功提升,在校内赛课中,教师的说、写、板书、朗诵、绘画等基本功得到了锻炼,专业特长得到了展示,每一位老师都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教学业务的一把好手。
  抱团发展成果丰
  “我们学校成立了13个名师工作室,其中语文4个、数学3个、综合组6个,全部由业务能力强的名师带年轻教师共同钻研业务,实现抱团发展。”王小辉说。
  每一个名师工作室由10至15名教师组成,每周开展教研活动,从课程的教学设计到课堂实践,都由名师示范、共同打磨。
  “经过反复打磨后,课堂实践效果会更好,老师们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赛事活动。”汉丰二校三年级(6)班教师彭冬平是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每年都会带队参加区内外赛课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抱团发展让汉丰二校教师在校外的各项赛事中成果斐然:黄绍莲老师参加“重庆好教师”演讲获片区一等奖;谭静老师执教的群文阅读课例《肥肥的我该怎么办》获市级特等奖、国家级特等奖;杨群英老师执教的道德与法治课例《感谢他们的劳动》获开州区一等奖……
  汉丰二校教师发展中心不仅重视教师抱团发展,培养了一支有影响力的高层次学科教学团队,更是将教学经验分享给兄弟学校,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拼搏不息 爱心无限
——记2023年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重庆嘉利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厚敏

    阳厚敏。

  本报记者 喻建国 文/图
  向阳而生、厚积薄发、敏而好学,阳厚敏用她的创业经历,生动诠释了自己的姓和名。
  每天,她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坐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其余时间都亲临生产、销售一线,与员工并肩战斗;每月,她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专注产品研发设计,推陈出新抢占市场;每年,她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考察学习,追赶潮流开疆拓土……
  阳厚敏作为重庆嘉利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用“3个”三分之一的时间,成就了创业梦想,攀上了事业高峰,完美塑造了“拼命三娘”的角色,相继获得重庆市巾帼建功标兵、开州区“三八红旗手”、开州区优秀企业家等殊荣。
   “成功没有捷径,拼搏才有出路”
  “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艰辛的付出;每一次跳跃,都拼尽了全力。”阳厚敏这样总结她的创业秘籍:“成功没有捷径,拼搏才有出路!”
  1992年,19岁的阳厚敏南下广东,在一家电子厂工作。凭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善于学习,一年后,她便由一线工人晋升为统计员。
  5年后,阳厚敏带着见识、眼界、经验回到家乡,走上了创业之路,在原开县老城电影院旁开了第一家“蛋糕世界”,每年仅房租就需要3.2万元。
  “就是把夹子夹弯了,也夹不回来3万多元哟。”一位亲戚得知“天价”房租,当着正在夹面包的阳厚敏“泼了一瓢冷水”。
  果不其然,一年下来,阳厚敏夫妇即便起早贪黑,却连房租也没凑足。
  门店是关是转?茫然转瞬即逝,笃定占据上风。
  1998年,阳厚敏借了3000元,前往广东某烘焙食品职业技能学校学习。通过4个月的潜心钻研,她在味型味道、花式花样、打开市场上均取得了突破。
  功夫不负有心人,阳厚敏洞察市场、专注产品,不断开发出老少皆宜的早餐面包、生日蛋糕、休闲食品、馈赠礼品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炮走红。
  随着腰包日渐鼓胀,阳厚敏的梦想也越来越大。
  2006年,阳厚敏建立烘焙食品加工作坊,注册开县嘉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阳厚敏建立烘焙食品加工厂,2013年搬迁到浦里新区,更名为重庆嘉利华食品有限公司;2023年,阳厚敏将公司搬迁至云枫街道平桥社区,构建起产品研发、趣味烘焙、DIY体验、亲子娱乐、餐饮酒店等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生产基地,涵盖产供销、研学旅行等业态。
  “做食品,关键要做好人品”
  “做食品,关键要做好人品。”这是阳厚敏常挂在嘴角的口头禅,在她眼里,食品等于人品。
  无论是小作坊,还是大厂房,阳厚敏都坚持用最好、最顶尖的食材,秉持“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的经营理念,绝不出售不合格产品。
  好人品催生了好产品,好产品带来了好口碑。如今,阳厚敏带领公司员工,生产开发了十大类160多个品种,在三省(市)八城开了100多家门店,并利用网络直播、网店销售等模式,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高端品质、亲民价格的美食。
  正是食品与人品的珠联璧合,阳厚敏的企业先后获得重庆市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示范企业、重庆市商务诚信创建示范企业、重庆市著名商标、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被区政府授予工业“二十优”、工业“二十快”企业,被区科技局评选为高新技术企业,被浦里新区管委会授予安全生产优秀单位等称号。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是做公益的最好方式”
  “阳总帮助人,总让人不知不觉。”在公司里,员工们如是评价阳厚敏,说她的爱心就像一束光,能照亮他人前行的路。
  汶川地震,她捐款捐物;抗击疫情,她积极奉献;职工有难,她慷慨解囊。20多年来,她资助过500多名困难学生,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近千人次,结对帮扶20户脱贫户增收致富,完成关爱行动清单20个。除了送钱送物,她还为退伍军人、农民工、残疾人、下岗女工、毕业大学生等提供就业岗位数百个……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阳厚敏用澎湃的爱心,温暖了他人;也用奋斗的姿态,成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