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我区多措并举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落实“护航计划”落细“定点帮扶”
  本报记者 喻建国
  “妈妈,您辛苦了,儿子给您拜年啦!”2月10日龙年大年初一,任茂林给母亲送上了大红包,这是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送给母亲的第一份新年礼物。
  21岁的任茂林去年毕业,就在找工作时,他收到了区人力社保局推送的一条就业信息,他按照短信提示打开招聘网页,发现专业与岗位对口,便及时填写了应聘资料。3天后,他便与这家公司签订了聘用合同,从事网站设计工作。
  “特别喜欢这份工作,薪资每月有三四千元,每天还能吃到妈妈煮的饭菜。”在任茂林眼里,正是区人力社保局这位“就业月老”的牵线,才让他在家门口找到了“饭碗”。
  2023年,区人力社保局积极探索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帮扶模式,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为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信息交流平台。依托区内主流媒体、“腾开人才网”“开州人才网”微信公众号等,做好企业招聘活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累计发布企业岗位信息10万余条。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00余场次,累计采集岗位10万余个,吸引高校毕业生8000余人次参与活动,达成就业意向6000余人次。加强与乡镇街道、学校、劳务中介的配合,做好区域内高校毕业生的摸底调查,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搭建务工平台,全年通过劳务中介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3000余人。
  “身为一名普通党员,到基层去做实事,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去年高校毕业的金杰,目前就职于汉丰街道社保所,她通过我区实施的基层岗吸纳政策实现就业,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也实现了人生理想。
  2023年,区人力社保局加强部门联动,多途径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举办“人社局长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面对面交流座谈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宣讲就业创业政策、公开服务热线等方式,帮助毕业生拓宽就业路径。
  就业有渠道,创业有帮扶。区人力社保局以创业担保贷款为抓手,不断创新创业贷款模式,开展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搭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共为20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余万元。建立个人残疾、特困救助供养、低保家庭、脱贫人口等困难毕业生实名帮扶台账,对有就业意愿的提供1次政策宣传、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的“1131”全周期就业服务,全年新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上百人。
  “我们还联合区委浦里新区工委、区经济信息委等部门,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模式,围绕汽车维修、食品加工、医药健康、电子制造等重点产业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区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通过依托“巴渝工匠”市级乡村驿站、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全年培训高校毕业生就业群体近千人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区人力社保局大力实施“渝创渝新”大学生创业启航计划,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件事一次办”平台作用,创新打造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指导“四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落实21名市、区两级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帮扶200余次。全区现有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6家,2023年累计发布就业见习岗位千余个,发放就业见习补贴110余万元,多形式、多渠道打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