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我区做强“开州金厨”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五道菜盘活五大产业
    “开州金厨”名厨现场烹制拿手菜品。(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喻建国
  3个小时、5个电话,电话内容都是同样的需求:求购人工天麻。春节期间,满月镇马营村党支部书记谢青在电话里回复同样的话:“对不起,我们的天麻已经卖完了……”
  马营村的天麻为何如此畅销?得益于“开州金厨”品牌的日臻响亮。
  2023年11月11日,我区举办首届“开州金厨”大赛,一位厨师制作了一道天麻桂花鸡,鲜香的食材、地道的口味、诱人的汤汁、增强体质的效果,让人工天麻声名大噪。从此,马营村种植的人工天麻供不应求,去年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了20多万元收入。
  “巴人善食、蜀人善烹、开人善厨。”开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我区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着力打造“开州金厨”品牌。人工天麻的走俏,只是全区众多农副产品搭上“金厨快车”的一个缩影。
  美味开州,舌尖强区。作为餐饮大区,我区有2万余家餐饮经营主体、20万餐饮从业者,其中约10万人在外从事餐饮业,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2368家,覆盖全国124个城市。在外餐饮行业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浙江、上海等地,经营项目包括火锅串串、中餐川菜、烤烫涮鱼、重庆小面等美食,素有“川菜普及大使之乡”的美誉。
  借助庞大的餐饮经济,我区围绕“擦亮‘开州金厨’金字招牌、助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促进乡村振兴”这条主线,坚持以精品的方式蕴育精品、以金厨的流程锻造金厨、以配带的网络扩张配带、以星火的模式聚散星火,持续推进“开州金厨带精品”行动,制定“开州金厨”劳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细化8项具体任务,并从组织、资金、运营等方面予以支持。
  烹饪之道,重在精细。去年以来,我区相继成立了开州菜研究院、药食同源研究院以及开州区烹饪协会、餐饮协会北京联络处等,推出了开州大混蒸、桔香羊肉、鲜党参蒸腊肘等25道地方名菜,开州知名餐饮企业、开州特色菜分别入编《全国中餐特色企业名录》《全国中餐特色美食目录》和“渝味360碗”。
  而烹饪这些地方美食所需的食材,则全部来自开州的田间地头。诸如:土豆与猪肉结合,“帅乡扣碗”便催生了高山土豆产业;香肠与糕点结合,“开州香肠酥”便拉动了生猪产业;大米与猪肉结合,“家常肉米团”便风光了开州再生稻产业;椒与鱼的结合,“山胡椒冷水鱼”便耀眼了冷水鱼产业……
  端好“金盘子”,鼓起“钱袋子”。数据显示,2023年,“开州金厨”对开州高山土豆、人工天麻、再生稻、生猪、冷水鱼五大产业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其中直接消费于当地餐桌的在20%—60%之间,网上销售量则占总产量的10%—40%,推动生猪年出栏量、再生稻年产量均位于全市第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截至目前,“开州金厨”培训学员6.2万余人次,带动4.3万人就业,帮助扶持3906人创业,认证星级厨师1000余名,签约厨师5000余名,转移输出优质对口岗位1万余个,点对点就业2000余名,年孵化创业企业200余家。2023年,我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574元,增幅15.6%,位居全市第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