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沃野添新绿 田间蕴生机
——我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本报记者 邓青春
  粮满仓廪,“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田垄阡陌,和美安宁,乡村环境更靓;产业兴旺,五谷丰登,农民群众“钱袋子”更鼓……2023年,我区坚持以农业农村全域全链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优良品种引进、绿色技术推广、优质产品供给、特色品牌培育“四个先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2023年,我区实现一产业增加值95.31亿元、增速4.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0元、增速5.4%,绿色经营主体突破1000家,绿色收入占农民收入60%以上。如今,在广袤的帅乡大地上,一条条公路蜿蜒向前、一栋栋新居整洁雅致、一个个富民产业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农民群众朝气蓬勃、昂首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雨水节气过后,我区各粮食主产区积极备春耕、加强田间管理。为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竹溪镇立足本镇农业生产实际,组织召开春耕备耕工作现场会,早谋划、早动手、抢农时,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确保粮食安全“开门稳”。
  过去的一年,我区夏粮实现丰收,既源于全区各地应对不利天气,抢农时、抓田管,更得益于我区近年来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区持续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助力乡村振兴,粮食播种面积172.59万亩、产量58.24万吨,分别位居全市第一、第三。
  为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我区建设“农高芯谷”种业振兴基地5万亩、马铃薯良繁基地2个,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2万亩;出栏生猪116万头、同比增长3.1%;蔬菜产量67.13万吨、同比增长4.6%,畜禽蛋奶等重要农产品量足价稳。
  “全区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09.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78.8万亩,复耕复种撂荒地2.3万亩。”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扎实抓好粮食生产,我区组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供、耕地保护建设、撂荒地开发利用工作专班3个,出台耕地恢复补足、撂荒地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措施。
  握紧每一寸土地,用深情守护耕地,让绿色成为生活的底色。我区实施百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11万亩,第一批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3万亩建成投用,第二批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6.98万亩全面开工建设。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前不久,记者在谭家镇一家大型冷水鱼养殖基地里看到,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开县泰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开均跳入齐腰深的水中,正施展“徒手抓鱼”绝活。蒋开均从“泥腿子”到全国闻名的“养鱼大王”,在偏僻的小山沟带火了“冷经济”。
  聚“链”成势,“链”动未来。2023年,为延长产业链,我区形成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新型经营体系,在“建、管、卖、联”四个环节全面发力,实现“开县春橙”(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开州香肠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
  为拓展生态链,我区推动30万亩优质晚熟柑橘、10万亩道地中药材、60万亩优质粮油、100万头生猪绿色转型,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技术5万亩,推广海藻肥、电解水等绿色投入品示范2.5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1%、0.35%,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90.5%。
  为提升价值链,我区做强精深加工,打好“接二连三”组合拳,拼出产业发展新气象。2023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50亿元,培育规上加工企业60家,9家企业获市农产品加工“双百企业”。
  “我区实施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实现‘5N’产业百花齐放。”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五大众”生态特色、“N小众”土特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蔬菜、道地药材、特色水果、生态养殖、优质粮油5大生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超220亿元。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大家有序排队,我们开始分红!”年前,满月镇甘泉村举办了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暨迎春联谊会。当天,在舞台正前方的桌子上,摆放着21万余元用于此次分红的现金。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村民有序排队、对账、签字、按手印、领取分红,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2023年,我区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深化资产收益、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生产托管等八大联结方式,推动返租倒包型、产业托管型、集体带动型、合股经营型、订单种养型、就业帮扶型等六型带农模式,带动35.6万农户稳定增收,3.1万户脱贫户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
  为加大农民增收动力,我区实施百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打造产业扶贫基地2634个。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2.37亿元,惠及农户50.67万户。新发放“富民贷”“渝快助农贷”645.86万元。培训高素质农民850人,认定致富带头人120人。
  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100%,452个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近2亿元——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我区将全区452个村集体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4类,分类规划、建设,探索强村路径等一系列具体举措的实施。
  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山地特色,我区将不断释放“绿”的优势,走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推进“十镇引领、百村示范、千院和美、全域振兴”,在新时代新征程奋力书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