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履职为民生 建言献策促发展
一元复始万象新。在只争朝夕、拼搏奋进的氛围中,开州人民迎来一年一度的全区两会。区政协各界别的委员们满怀参政议政的热忱与激情,带着社会各界万千民众的心声和期望而来,为现代化新开州建设建言献策。他们有着怎样的愿景期待?本报记者采访了6名政协委员,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有力有效保障民生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专访区政协社会保障界委员徐兴东
徐兴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区政协社会保障界委员徐兴东就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建议。
“要加大挖潜增收力度,兜住民生底线。”徐兴东说,面对持续增长的民生资金保障需求,要努力克服收支双重压力,在财源培植上求突破,在征管方式上求创新,想方设法拓宽收入渠道,狠抓财源建设,挖掘增收潜力,不断夯实财政基础和民生保障能力。
“要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落实民生政策。”徐兴东建议,建立健全区、乡两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民生保障关系,尽力而为保障民生;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各项政策配套区级与乡镇的民生资金,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坚持量力而行,将“三保”支出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更好保障群众的基本民生权益。
“要管好用好民生‘钱袋子’,提高资金实效。”徐兴东建议,财政部门要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体制,加强绩效管理,将民生工程纳入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对每一个民生项目的支出进度、资金管理、绩效认定分别明确工作标准、实现要求、测算依据,增强民生项目实施单位的绩效观念,确保民生资金发挥最大实效,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委、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度,更有温度。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夯实基层医疗基础筑牢健康开州基石
——专访区政协医卫界委员程奎
程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区政协医卫界委员程奎就如何夯实基层医疗基础,保障人民健康提出建议。
“要夯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程奎建议,坚持引育留用并举,切实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报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本科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开放绿色通道,鼓励大专及以上医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卫生室服务。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修培训学习制度,鼓励和支持基层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提升学历层次和接受拓展培训。
“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程奎建议,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储备,夯实区中医院医共体,突出互通共享,开展远程医疗,让中医药优质资源惠及更多群众。
“要促进区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程奎建议,加大“区聘乡用”、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的人才选派力度,持续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用好远程诊疗等多种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荒”“人难聘”问题,为基层卫生发展注入“活水”,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让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加快发展夜间经济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专访区政协工商联界委员王宗胜
王宗胜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区政协工商联界委员王宗胜就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要加强规划、注重统筹。”王宗胜建议,强化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夜间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强化部门联动统筹,加强监管督查,营造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夜间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夜间消费有关政策措施,为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要立足载体、丰富场景。”王宗胜建议,以购物和饮食为主设计场景,聚集大众消费群体;以文化服务为主设计场景,聚集文化体验群体;以节庆文化和家庭娱乐消费为主设计场景,聚集休闲娱乐群体;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设计场景,聚集康养度假群体。
“要打造标杆、延伸业态。”王宗胜建议,围绕夜市、夜食、夜购,不断发展夜赏、夜味、夜养、夜玩、夜学等夜间消费业态,丰富夜间经济产品供给。增加互动新场景,打造“网红打卡点”,推出特色夜游主题线路。鼓励城区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建设24小时便利店和实体书店,推动购物中心延长营业时间。建设和打造一批夜间经济商业街区,推动夜间消费业态由餐饮购物向文旅康养延伸。
“要推广宣传、双向发力。”王宗胜建议,强化夜间经济宣传推介,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加大与媒体合作,在各大媒体宣传平台设置开州特色消费专区。充分利用自媒体制作短视频推广宣传,提升影响力,增强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消费魅力和时代活力。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
——专访区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张晓芹
张晓芹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对此,区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张晓芹就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要加强宣传,更新理念。”张晓芹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加强引导,推动企业管理者更新发展理念,更清晰地认识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新开州的必然选择。
“要打造数字产业发展生态。”张晓芹建议,充分发挥市级高新区科研平台支撑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企业、科研团队、政府联动的“政、产、学、研、用”产业生态。加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研究平台、行业云和大数据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聘请政府专家顾问到企业从事科研及其成果转化活动,尽快启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体系编制工作,以良好数字生态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张晓芹建议,加快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和转型,加强智能人才的储备和梯队建设。坚持引育并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重庆英才大会”“开州英才计划”等招引渠道,吸引各地人才来开发展,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界限,灵活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推动托幼一体化助力“幼有善育”
——专访区政协教育界委员冉孟娇
冉孟娇
区政协教育界委员冉孟娇是长沙镇义学堂中心小学的一名优秀教师,在学前教育逐渐向低龄化延伸的今天,她对推动托幼一体化,助力“幼有善育”提出建议。
“要加强托幼一体化人才支撑。”冉孟娇建议,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和招引托育服务人才,建立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统一资格认证与规范管理,建立行业统一资格认证与准入标准,完善托育服务人员的职业晋升通道,提升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助力我区从“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转变。
“要整合资源扩大托育服务资源供给。”冉孟娇建议,支持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制定出台托幼一体化管理办法,满足群众极速增长的托育服务需求。依托社区现有场所和设施,鼓励和支持将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和社区综合服务范畴,确保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同步配套建设托幼机构,推动托幼服务需求就地就近解决。
“要建立发展托育服务有效支撑体系。”冉孟娇建议,制定适合我区发展和人口布局的托育服务发展规划,完善托育服务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明确各类托育机构设立、审批、备案、管理、监管的部门具体职责和有关程序。组建托育服务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员队伍,以安全规范为底线,营造放心入托环境。持续推进托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建设,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普惠多元化托育服务,形成我区以家庭为中心、政府主导、市场扩面和社会补充的托育服务新格局。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专访区政协农业界委员刘姝
刘姝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区政协农业界委员刘姝就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刘姝建议,着力优化城乡规划布局,高标准绘制城乡一体化规划,统筹推进全区乡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既要彰显特点特色,又要体现整体协调,推动形成城乡共建、共享、共富、共荣的共同体。
“要坚持高质量建设。”刘姝建议,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全力推进城乡重大交通路网建设,构建便捷高效、互联互通的城乡道路网络;着力完善水利、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持续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为导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绘就城乡和美新画卷。
“要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刘姝建议,既要擦亮“中国春橙之都”“中国木香之乡”等“国”字号金字招牌,又要做大森美橙汁、紫水豆干等“开”字号特色品牌。要延长农业全产业链条,着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深入推进乡村电商与乡村产业融合,以乡村特色产业引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要突出提升治理效能。”刘姝建议,积极引导村民树立主体意识、角色意识与建设意识,建立村民自主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法治、德治、自治与情治有效融合;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本版图片由区政协提供)
有力有效保障民生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专访区政协社会保障界委员徐兴东
徐兴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区政协社会保障界委员徐兴东就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建议。
“要加大挖潜增收力度,兜住民生底线。”徐兴东说,面对持续增长的民生资金保障需求,要努力克服收支双重压力,在财源培植上求突破,在征管方式上求创新,想方设法拓宽收入渠道,狠抓财源建设,挖掘增收潜力,不断夯实财政基础和民生保障能力。
“要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落实民生政策。”徐兴东建议,建立健全区、乡两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民生保障关系,尽力而为保障民生;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各项政策配套区级与乡镇的民生资金,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坚持量力而行,将“三保”支出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更好保障群众的基本民生权益。
“要管好用好民生‘钱袋子’,提高资金实效。”徐兴东建议,财政部门要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体制,加强绩效管理,将民生工程纳入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对每一个民生项目的支出进度、资金管理、绩效认定分别明确工作标准、实现要求、测算依据,增强民生项目实施单位的绩效观念,确保民生资金发挥最大实效,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委、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度,更有温度。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夯实基层医疗基础筑牢健康开州基石
——专访区政协医卫界委员程奎
程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区政协医卫界委员程奎就如何夯实基层医疗基础,保障人民健康提出建议。
“要夯实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程奎建议,坚持引育留用并举,切实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对报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本科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开放绿色通道,鼓励大专及以上医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卫生室服务。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进修培训学习制度,鼓励和支持基层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提升学历层次和接受拓展培训。
“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程奎建议,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储备,夯实区中医院医共体,突出互通共享,开展远程医疗,让中医药优质资源惠及更多群众。
“要促进区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程奎建议,加大“区聘乡用”、区级医疗卫生单位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到基层服务的人才选派力度,持续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用好远程诊疗等多种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荒”“人难聘”问题,为基层卫生发展注入“活水”,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让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加快发展夜间经济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专访区政协工商联界委员王宗胜
王宗胜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区政协工商联界委员王宗胜就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要加强规划、注重统筹。”王宗胜建议,强化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夜间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强化部门联动统筹,加强监管督查,营造安全有序的夜间消费环境。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夜间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夜间消费有关政策措施,为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要立足载体、丰富场景。”王宗胜建议,以购物和饮食为主设计场景,聚集大众消费群体;以文化服务为主设计场景,聚集文化体验群体;以节庆文化和家庭娱乐消费为主设计场景,聚集休闲娱乐群体;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设计场景,聚集康养度假群体。
“要打造标杆、延伸业态。”王宗胜建议,围绕夜市、夜食、夜购,不断发展夜赏、夜味、夜养、夜玩、夜学等夜间消费业态,丰富夜间经济产品供给。增加互动新场景,打造“网红打卡点”,推出特色夜游主题线路。鼓励城区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建设24小时便利店和实体书店,推动购物中心延长营业时间。建设和打造一批夜间经济商业街区,推动夜间消费业态由餐饮购物向文旅康养延伸。
“要推广宣传、双向发力。”王宗胜建议,强化夜间经济宣传推介,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加大与媒体合作,在各大媒体宣传平台设置开州特色消费专区。充分利用自媒体制作短视频推广宣传,提升影响力,增强吸引力,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消费魅力和时代活力。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
——专访区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张晓芹
张晓芹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对此,区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张晓芹就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要加强宣传,更新理念。”张晓芹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加强引导,推动企业管理者更新发展理念,更清晰地认识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新开州的必然选择。
“要打造数字产业发展生态。”张晓芹建议,充分发挥市级高新区科研平台支撑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企业、科研团队、政府联动的“政、产、学、研、用”产业生态。加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研究平台、行业云和大数据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聘请政府专家顾问到企业从事科研及其成果转化活动,尽快启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体系编制工作,以良好数字生态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张晓芹建议,加快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和转型,加强智能人才的储备和梯队建设。坚持引育并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重庆英才大会”“开州英才计划”等招引渠道,吸引各地人才来开发展,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界限,灵活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推动托幼一体化助力“幼有善育”
——专访区政协教育界委员冉孟娇
冉孟娇
区政协教育界委员冉孟娇是长沙镇义学堂中心小学的一名优秀教师,在学前教育逐渐向低龄化延伸的今天,她对推动托幼一体化,助力“幼有善育”提出建议。
“要加强托幼一体化人才支撑。”冉孟娇建议,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和招引托育服务人才,建立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统一资格认证与规范管理,建立行业统一资格认证与准入标准,完善托育服务人员的职业晋升通道,提升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助力我区从“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转变。
“要整合资源扩大托育服务资源供给。”冉孟娇建议,支持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制定出台托幼一体化管理办法,满足群众极速增长的托育服务需求。依托社区现有场所和设施,鼓励和支持将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和社区综合服务范畴,确保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同步配套建设托幼机构,推动托幼服务需求就地就近解决。
“要建立发展托育服务有效支撑体系。”冉孟娇建议,制定适合我区发展和人口布局的托育服务发展规划,完善托育服务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明确各类托育机构设立、审批、备案、管理、监管的部门具体职责和有关程序。组建托育服务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员队伍,以安全规范为底线,营造放心入托环境。持续推进托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建设,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普惠多元化托育服务,形成我区以家庭为中心、政府主导、市场扩面和社会补充的托育服务新格局。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专访区政协农业界委员刘姝
刘姝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区政协农业界委员刘姝就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建议。
“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刘姝建议,着力优化城乡规划布局,高标准绘制城乡一体化规划,统筹推进全区乡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编制,既要彰显特点特色,又要体现整体协调,推动形成城乡共建、共享、共富、共荣的共同体。
“要坚持高质量建设。”刘姝建议,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全力推进城乡重大交通路网建设,构建便捷高效、互联互通的城乡道路网络;着力完善水利、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持续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为导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绘就城乡和美新画卷。
“要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刘姝建议,既要擦亮“中国春橙之都”“中国木香之乡”等“国”字号金字招牌,又要做大森美橙汁、紫水豆干等“开”字号特色品牌。要延长农业全产业链条,着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深入推进乡村电商与乡村产业融合,以乡村特色产业引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要突出提升治理效能。”刘姝建议,积极引导村民树立主体意识、角色意识与建设意识,建立村民自主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法治、德治、自治与情治有效融合;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记者 颜小镇 陆荣坤)
(本版图片由区政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