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回乡创业 不忘乡邻
——记南雅镇三山村返乡创业人士郭松
郭松在维修农机。

  本报记者 熊瑛 文/图
  随着我区全面驶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快车道,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正在绵延铺叙,一拨又一拨的外出打工人回归乡村,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用汗水和智慧丰盈自己的梦想。
  南雅镇三山村2组,现年26岁的郭松,就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士,他凭借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用青春与激情在家乡这片热土上抒写着属于自己的创业故事。他也如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一拨又一拨年轻人回归乡村,投身乡村振兴。
  发奋读书
  “松儿,你无论如何要发奋读书,如果不努力,只有跟我们一样挖泥拌土。”父母打小就向郭松灌输发奋读书的理念。
  1998年10月,南雅镇三山村2组的郭辉祥、付征菊夫妇迎来第二个孩子出生,夫妇俩为其取名郭松,喻示孩子如青松坚韧、顽强。郭松也没辜负父母的心愿,不仅发奋读书,还力所能及帮父母干农活。他对农机兴趣浓厚,父母买回来的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他只要看看说明书,就能独自操作、维修,这让父母忧喜参半。父母担心郭松爱上农业、农村,放弃读书就业的想法;高兴的是儿子无师自通,每到插秧、收割稻谷的农忙季节,总能帮上忙。
  2020年,郭松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郭松选择到江苏就业,每个月能挣6000多元,比起父母务农收入高得多,父母以他为荣。
   归雁回巢
  “爸、妈,我想回农村种田,兴许比打工挣钱多……”2021年,郭松向父母道出想法。
  “你好不容易走出农村,又要回到农村种地,你以为能刨出一个金娃娃?……”郭松话音刚落,就遭到父母强烈反对。
  父母的反对没有阻挡郭松回农村的想法。当年,郭松辞去了工作,与媳妇一起回到三山村,说服父母购置了大型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农机。
  郭松以每年每亩260元的流转费,从村民手中流转了780亩田地,种植了水稻、玉米、红苕、高粱、油菜等粮食经济作物,饲养了鸡、鸭、羊、猪等家畜家禽,每年纯收入达30至50万元。
  2022年,郭松被三山村推荐为本土人才,他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梦想丰盈
  “不能低头刨地,还要抬头看市场!”郭松不怕丢面子,不怕磨破嘴皮子,他到开州城区商超推销自家的水稻和家畜家禽,并拍了短视频向商超老板展示养殖过程,另外还特意邀请各商超老板到三山村实地查看。郭松家饲养的鸡、鸭、羊、猪成为各商超的抢手货,饲养的200多只鸡、1万多只鸭、30多头生猪、20多头山羊,被一抢而空。
  除了发展种植养殖业,郭松也发挥所长,与重庆五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为公司员工以及村民开展农机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和机械维修等培训,摇身变为“郭老师”。
  返乡创业的郭松更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南雅镇三山村创业置业,昔日的空壳村变成了热闹村。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及故园一盏灯。一个人再能干,如果没有政府引导,没有政策支持,路也不会平坦。”郭松说,他将进一步扩大种植养殖产业规模,让更多人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