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艰苦创业守初心 回报家乡显真情
——记广东省重庆开州商会副会长谭静
    谭静在办公。    记者谭友林摄

  本报记者 熊程成
  从束发之年,到不惑之年,从一名小砖匠到建筑公司负责人,一路走来,谭静始终严把建筑工程质量关和安全关,凭借良好的口碑,赢得了业内的一片赞许。
  年少外出闯荡
  1996年,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谭静,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和同学前往广东省广州市打工。由于年纪太小,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相关证件,没有任何一个工厂肯接受他。
  “当时我只想在广州有个安身之处,但是没想到在广州谋生是如此艰辛。整整一个月,没有地方住,困了就在公园或是天桥底下休息。随身带的钱也只够啃馒头。脑海中也曾闪过回家的念头。后来想到在广州打拼的哥哥,我就决定去找哥哥。”谭静回忆到。
  谭静四处打听,几经辗转,终于在将要“弹尽粮绝”时找到了哥哥所在的建筑工地。
  起初,建筑工地上的工友们也看不起谭静,认为他一个毛头小孩是吃不了苦的,应该回到学校读书。同时,由于年纪尚小、涉世未深,谭静也常常被人欺负、利用。这些他都没有告诉哥哥,而是自己默默忍受,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能在广州有个安身之处,谭静咬紧牙关,把所有的艰辛化作动力和激情,把每次的工作都做到极致。
  “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能在这里立足,我连续在建筑工地上干了7天7夜,累了就在工地随便找块地方睡一会儿。稍微恢复精力和体力后,又继续工作。直到我所负责的工序保质保量完工后,才回到工棚。那个时候年轻,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谭静说。
  最后,谭静提前完成了他所负责的工作,得到了工友们的肯定,大家对他也刮目相看了。
  投身建筑行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广州,无论是在高端的写字楼,还是在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大家都精神抖擞、激情澎湃,为了各自的梦想,一直努力着。
  谭静和哥哥所在的建筑工地也不例外,每天天不亮,工友们借着晨曦的微光,站在工地的一片空地上开早会,等待当天的工作安排。
  “每天早上100多人站在工地的空地上,认真听工头讲安全问题。安全问题讲完后,大家齐声喊出加油的口号,然后穿戴整齐后才去工地上干活。像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我既震撼又羡慕。”谭静说,深受鼓舞的他在建筑工地越干越有劲,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建筑队伍。
  有梦想才会去拼搏。朝着梦想和目标,谭静到建筑工地的各个岗位去干去学习,并总结经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谭静独立承包了一个劳务工程。
  “当时我既没有钱又没有人。独立承包劳务工程简直比登天还难,我凭着一腔热血接手了。事后才知道自己有点好高骛远。但是没有办法,已经接手了,就得好好去做。”谭静说。
  由于谭静有在不同岗位学习积累下来的经验,在亲人朋友的帮助下,他出色地完成了劳务工程,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业务逐渐开始多起来,谭静也组建了一支200人的建筑队伍。
  通过多年的打拼,谭静于2009年创立了广州鑫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重庆开州商会成立后,他当选为副会长。
  如今,谭静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劳务分包、产业园开发等业务。
  助力家乡发展
  吃水不忘挖井人。创业成功后的谭静一直积极回馈家乡,为改变家乡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家乡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谭静的老家在铁桥镇金沙村,过去那里是一个边远村落,山高路陡、交通不便。
  为了方便家乡群众出行,2020年,谭静出资为村里修了3公里长的人行便道。这条人行便道从半山腰一直延伸到山顶。
  “我是从大山走出去的,深知那里交通的不便。在我走出去的时候,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等到有所成就后,一定要为家乡作点贡献。多年来,我也一直守着这份初心。”谭静说。
  此外,谭静还一直为家乡有就业需求的群众推荐工作。同时,他还积极向合作伙伴推荐家乡的产业项目和农副产品。
  谭静表示,做人做事都要讲诚信,他将坚守质量为先的准则,将公司做大做强,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吸纳更多的有志青年到公司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