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鸿沟”是什么?
冬季气温骤降,流感病毒十分活跃。一时间,“流感”“发热”“支原体”等呼吸道感染名词频频登上热搜。
各地疾控监测数据显示,流感、新冠、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重感染都较高。不只是少年儿童和老年人,还有以往被认为免疫力最强的中青年群体,此时也无差别“中招”。
有专家提出,呼吸道传染病的频发可能是人体的“免疫鸿沟”导致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儿,我们今天来聊一聊。
一、呼吸道传染病频发是因为“免疫鸿沟”?
早在2021年,就有免疫学家提出“免疫负债”的概念,也就是“免疫鸿沟”,指的是长期低频率或无接触某病毒或细菌导致对某病原体缺乏免疫刺激,这种免疫系统欠缺的积累导致了群体免疫力下降的现象。当然,病原体在自然界循环降低以及相关疫苗的接种率降低也是重要原因。
“免疫负债”并不是免疫系统真正意义存在了负债,“免疫鸿沟”也不是免疫系统出现了大裂缝,这只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免疫慵懒”。更准确点说,它是指免疫系统长时间不接触特定病原体后,失去了对特定病原体的记忆性抵抗能力,这和专业运动员长时间不训练,肌肉就会懒惰,逐渐失去力量和专业技巧的熟练度是一样的道理。
2023年11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预防部执行主任玛丽亚·范·克霍夫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目前中国儿童呼吸道感染激增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相关的“免疫鸿沟”。
在抗击疫情期间,我们采取了科学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双手、普及疫苗等方案,在有效遏制新冠疫情蔓延的同时,对其他病原体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也起到了一定防控作用。研究也表明,新冠疫情期间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均出现下降,发病人数也是大大降低。
而在常态化防控政策出台后,各国各地之间的交流逐渐恢复正常。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接触,病原菌特别是呼吸道病原菌发病率出现反弹。
在疫情前十年间,中国对所有年龄段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了全国前瞻性监测,结果显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鼻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和学龄儿童感染的三大主要的病毒病原体(比例分别为28.5%、16.8%和16.7%),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三种主要的细菌病原体(分别占29.9%、18.6%和15.8%)。因此,对于疫情后出生的,或是低龄儿童来说,这种“免疫鸿沟”更可能推迟他们第一次接触常见病原体的年龄。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授在国际期刊《医学病毒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分析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由于流感病毒自身的传播能力是稳定的,因此有理由假设流感感染者的暴发式增加更有可能源于新冠期间人群易感性的增加。
二、“免疫鸿沟”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那么这种“免疫鸿沟”对每个人,特别是孩子们的免疫系统有什么影响呢?换句话说,如果个体因为长期没有接触某种病原体而对它缺乏免疫力,等到再次被这种病原体感染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其实,每个正常人的身体都拥有完善的免疫系统,它可以识别体内的自身组织、外来组织以及有毒有害的物质,从而阻止病原体侵袭人体,有效保证身体健康。
第一道免疫屏障来源于我们的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的阻隔,能防止致病菌和其他微生物大量进入人体;第二道来源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他们会识别一切外来的“异物”,而通过吞噬、刺激身体细胞出现炎症反应等方式来清除这些“异物”。第三道来源于特异性的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是有“有记性”的,通过对以前感染过病原体的经验,产生对特定病原体有“战斗记忆”的“免疫战士”,针对性地预防特定病原体感染。如果长时间缺乏与某种病原体的战斗,我们的“免疫战士”就会处于休眠状态,而拥有战斗记忆的“免疫战士”更是会出现“退役”的情况。在长时间没有得到锻炼的情况下,一旦一下子面对大量“病原体敌人”时候,肯定会出现应接不暇的情况。所以,免疫系统这个“工厂”不是受到不可逆损伤或失去工作能力,只是短期没有“库存”出现了“产力”不足的情况,等恢复正常锻炼时,又开始各种“战斗训练”时,各种“免疫战士”的能力又会发挥出来,各级免疫屏障也会随之被逐渐建立起来。
三、怎么抵消“免疫鸿沟”的影响?
如果我们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免疫鸿沟”,怎么才能够抵消或者降低它的影响呢?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情绪,适当体育锻炼,加强饮食营养的补充,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另外,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不通风的封闭环境中,即使是寒冷的冬季仍建议适当开窗通风。
然后,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在流行季节,进入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还是要佩戴口罩。如果不幸“中招”,也不必焦虑,加强休息和各种营养的补充,多补充水分,大部分人可以“自愈”。少部分严重的病例,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退热、抗病原体药物。这种情况下,建议佩戴口罩,避免与周围的人产生交叉感染。
最后,对于老年、幼儿、体质虚弱及有基础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在流行季节前及时接种相关疫苗,疫苗可以唤醒有战斗记忆的“免疫战士”,帮助人体快速建立特异性免疫屏障。
(区科协供稿)
各地疾控监测数据显示,流感、新冠、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重感染都较高。不只是少年儿童和老年人,还有以往被认为免疫力最强的中青年群体,此时也无差别“中招”。
有专家提出,呼吸道传染病的频发可能是人体的“免疫鸿沟”导致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儿,我们今天来聊一聊。
一、呼吸道传染病频发是因为“免疫鸿沟”?
早在2021年,就有免疫学家提出“免疫负债”的概念,也就是“免疫鸿沟”,指的是长期低频率或无接触某病毒或细菌导致对某病原体缺乏免疫刺激,这种免疫系统欠缺的积累导致了群体免疫力下降的现象。当然,病原体在自然界循环降低以及相关疫苗的接种率降低也是重要原因。
“免疫负债”并不是免疫系统真正意义存在了负债,“免疫鸿沟”也不是免疫系统出现了大裂缝,这只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免疫慵懒”。更准确点说,它是指免疫系统长时间不接触特定病原体后,失去了对特定病原体的记忆性抵抗能力,这和专业运动员长时间不训练,肌肉就会懒惰,逐渐失去力量和专业技巧的熟练度是一样的道理。
2023年11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预防部执行主任玛丽亚·范·克霍夫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目前中国儿童呼吸道感染激增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相关的“免疫鸿沟”。
在抗击疫情期间,我们采取了科学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双手、普及疫苗等方案,在有效遏制新冠疫情蔓延的同时,对其他病原体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也起到了一定防控作用。研究也表明,新冠疫情期间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的阳性检出率均出现下降,发病人数也是大大降低。
而在常态化防控政策出台后,各国各地之间的交流逐渐恢复正常。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接触,病原菌特别是呼吸道病原菌发病率出现反弹。
在疫情前十年间,中国对所有年龄段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了全国前瞻性监测,结果显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鼻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和学龄儿童感染的三大主要的病毒病原体(比例分别为28.5%、16.8%和16.7%),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三种主要的细菌病原体(分别占29.9%、18.6%和15.8%)。因此,对于疫情后出生的,或是低龄儿童来说,这种“免疫鸿沟”更可能推迟他们第一次接触常见病原体的年龄。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教授在国际期刊《医学病毒学杂志》发表的一项分析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由于流感病毒自身的传播能力是稳定的,因此有理由假设流感感染者的暴发式增加更有可能源于新冠期间人群易感性的增加。
二、“免疫鸿沟”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那么这种“免疫鸿沟”对每个人,特别是孩子们的免疫系统有什么影响呢?换句话说,如果个体因为长期没有接触某种病原体而对它缺乏免疫力,等到再次被这种病原体感染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其实,每个正常人的身体都拥有完善的免疫系统,它可以识别体内的自身组织、外来组织以及有毒有害的物质,从而阻止病原体侵袭人体,有效保证身体健康。
第一道免疫屏障来源于我们的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的阻隔,能防止致病菌和其他微生物大量进入人体;第二道来源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他们会识别一切外来的“异物”,而通过吞噬、刺激身体细胞出现炎症反应等方式来清除这些“异物”。第三道来源于特异性的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是有“有记性”的,通过对以前感染过病原体的经验,产生对特定病原体有“战斗记忆”的“免疫战士”,针对性地预防特定病原体感染。如果长时间缺乏与某种病原体的战斗,我们的“免疫战士”就会处于休眠状态,而拥有战斗记忆的“免疫战士”更是会出现“退役”的情况。在长时间没有得到锻炼的情况下,一旦一下子面对大量“病原体敌人”时候,肯定会出现应接不暇的情况。所以,免疫系统这个“工厂”不是受到不可逆损伤或失去工作能力,只是短期没有“库存”出现了“产力”不足的情况,等恢复正常锻炼时,又开始各种“战斗训练”时,各种“免疫战士”的能力又会发挥出来,各级免疫屏障也会随之被逐渐建立起来。
三、怎么抵消“免疫鸿沟”的影响?
如果我们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免疫鸿沟”,怎么才能够抵消或者降低它的影响呢?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情绪,适当体育锻炼,加强饮食营养的补充,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另外,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不通风的封闭环境中,即使是寒冷的冬季仍建议适当开窗通风。
然后,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在流行季节,进入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还是要佩戴口罩。如果不幸“中招”,也不必焦虑,加强休息和各种营养的补充,多补充水分,大部分人可以“自愈”。少部分严重的病例,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退热、抗病原体药物。这种情况下,建议佩戴口罩,避免与周围的人产生交叉感染。
最后,对于老年、幼儿、体质虚弱及有基础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在流行季节前及时接种相关疫苗,疫苗可以唤醒有战斗记忆的“免疫战士”,帮助人体快速建立特异性免疫屏障。
(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