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我区“三水统筹”打造全国美丽河湖
三江三里水清岸绿 湖光山色鱼翔浅底
  本报记者 熊程成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生态环境局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重要论述,始终把汉丰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河湖统领,致力管好水资源、治好水环境、护好水生态,重现三江三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和谐图景。
  2023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二批38个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汉丰湖成功入选,是我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聚焦水资源,绘就山水并茂新画卷
  秋冬时节,汉丰湖近千亩水上彩林绿如翡翠、红似烈焰,五彩斑斓,交错生长在一起,好似一幅多彩的油画。
  我区水资源丰富,辖区河流年径流量30亿立方米,是全市“三大水塔”之一。区生态环境局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在畅通水系循环、大脉贯通、水体流动等管好用活水资源上持续发力,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加大实施中小河流等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保障汉丰湖上游东河、南河两条重要支流年均入湖水量达20.8亿立方米,为汉丰湖带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同时,通过水位调节坝,使消落区水位变幅保持在0至4.72米之间,确保水位稳定,最大限度减少消落区面积,让汉丰湖形成“以山见水,山水并茂,一城青山半城湖”的优美画卷。
  美丽河湖建设,重在治理,更在保护。在主题教育中,区生态环境局加强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把汉丰湖美丽河湖建设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增强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水环境,治出人水和谐新成效
  冬日暖阳映衬着波光粼粼的汉丰湖,市民在湖畔或散步,或骑行赏景,或曼妙歌舞,或自拍留影……如今,生活在开州的每一位市民都能切身感受到汉丰湖水变清了、景变美了。
  市民们的“点赞”是对我区坚持不懈守护碧水清流、持续推动开展水环境治理成果的最大肯定。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生态环境局结合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关心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加大从源头根治力度,在汉丰湖上游31个乡镇持续加大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已累计建成一、二级雨污管网486公里,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5座、升级改造27座;并持续实施105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投运88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90%;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900余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
  区生态环境局还围绕汉丰湖周边乡镇街道,投资14亿元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入湖排污口整治,实施生态河道治理等。我区实施协同联治,坚持部门乡镇联动,压紧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坚持上下游、左右岸联动,在区内创新性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让治水实效明显提升。
   聚焦水生态,构筑鱼鸟共生新图景
  区生态环境局将主题教育与水生态环境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建设在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分4个梯次实施的生态保育、基塘、林泽、鸟类生境“四大工程”,着力构建独有的湿地生态系统,切实打好碧水保卫战。
  第一个生态梯次是在150米以下实施8235亩自然植物带生态保育工程,对该区域的植被采取近自然管理,实现保持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目标。第二个生态梯次是在150米至165米区域实施45亩基塘工程,以冬季蓄水沉积的底泥作为养分,种植荷花、水生美人蕉、菱角等水生作物,充分挖掘湿地的经济潜力,实现作物亩产量化增值经济目标。第三个生态梯次是在165米至175米区域实施1350亩林泽工程,栽植耐淹性较强水松、水桦、竹柳、落羽杉等10余种乔木,实现稳固库岸与净化来水互利保护目标。第四个生态梯次是在175米以上实施4950亩鸟类生境工程,利用改造低效林,引入利于鸟类筑巢的树种,实现保持水土与庇护鸟类双赢环境目标。
  目前汉丰湖已成为各种鱼类、鸟类栖息的“天堂”,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和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9种,每年到汉丰湖越冬的雁鸭类候鸟达20余种2万余只。
  有山有水、有鱼有鸟。区生态环境局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拓宽生态价值转化通道,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