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润物细无声 绽放文明花
——记竹溪镇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移风易俗宣讲会。

灵泉村开展家风家教基地教育活动。

  本报记者 邓青春
  一个小话筒,一口家乡话,一群人围坐……12月20日,在竹溪镇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外的坝子上,本土人才张小花正组织乡亲们开展一场“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宣讲会。
  “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了宣传、服务、引领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竹溪镇灵泉村党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向周国说,该实践站整合“四点半课堂”、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资源,组建成立“好声音”政策宣讲队等6支志愿服务小队,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微宣讲、文化惠民、移风易俗、积分兑换等文明实践活动,让乡村文明之花绽放得更加灿烂。
   【 “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只有乡风文明了,大家的幸福指数才会更高……”12月19日一早,竹溪镇灵泉村的“村村通”小喇叭准时播放,将各项政策方针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去,让宣传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活力。
  2020年以来,灵泉村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作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着力夯基础、抓规范、促提升,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为距离群众最贴切、服务群众最全面的“精神家园”。
  “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4个。”向周国说,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站长,村支“两委”干部为成员,并将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村支“两委”实绩考核,定期组织考评。
  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成立“好声音”政策宣讲队、“管得宽”纠纷调解队、“经纪人”就业创业队、“开心果”文化展示队、“心连心”在外联系队、“朋友圈”助老爱幼等6支志愿服务小队,广泛开展防诈防骗、求职务工、移风易俗、情暖童心、关爱老人、河沟清理、防汛抗旱等志愿活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足群众需求,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形式载体,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不断传递党的“好声音”,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让“小阵地”释放出“大能量”。
   【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走进灵泉村,只见村庄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俨然一幅静谧恬淡的田园画卷。自从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以来,灵泉村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移风易俗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小积分”为乡村带来了“大变化”。
  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积分超市,创立“服务—储蓄—登记—回馈—激励”工作机制,制定《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存储标准》《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办法》,将村民主动参与学习宣传、文明善行、环境整治、遵纪守法、助推发展等类型活动同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相连。
  村民通过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在村积分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物资。去年4月,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以积分倡导、奖励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全村300余户报名参加。活动中,村民自行整改“脏乱差”鸡棚12个,主动拆除违规搭建3处,评选出星级整洁户50户。
  “村民对积分超市很感兴趣,主动打扫房前屋后卫生,都想评上星级整洁户,多攒积分。”灵泉村5组组长陈爱明说,积分制实施后,村民思想和习惯悄然改变,“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化新风”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谈起积分制带来的改变,向周国深有感触:“以前都是村干部在做,村民在看,自‘积分制’运行以来,村里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邻里纠纷少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 “小山村”蝶变“幸福村”】
  黑瓦白墙、条石路面、竹篱笆成列……灵泉村一座座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前方是南河、院坝边是菜园,庭院花草繁茂、屋后绿树婆娑,宛如一幅山水画飘逸在天地之间。
  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吸收在村老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计65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参与抗旱保供保秋收和灭山火等工作。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在提高群众参与度的同时,让他们享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实惠,不断提升群众公共幸福指数。”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陈天骄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注重组织发动群众支持和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招募储备各类志愿者354名,群众自愿参与安全维护、环境卫生、信息登记、抗旱救灾等志愿服务318人次。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灵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为广大群众服务的组织,将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使文明实践站真正成为深受广大群众信赖的“温暖之家”。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