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香满山 产业富民有奔头
本报记者 罗洁
近日,走进金峰镇大义村的百亩黄栀子基地,一片欢声笑语,20多名村民忙着对栀子树进行修枝、除草等管护,憧憬着来年的大丰收。
曾经,大义村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义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华丽“转身”。2022年,大义村获评金峰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特色产业大丰收
大义村幅员面积7.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共有928户3102人,是一个坡多地少、林多田少、贫瘠落后的小山村。
以前,大义村交通不便、产业薄弱,大规模经济作物种植几乎没有,外出务工是大义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大义村党支部多次邀请专家实地考察,综合分析区位地理、土壤地质等因素,并经过长期摸索,最终决定发展黄栀子产业,采用“经济合作社+个体户”的模式进行规模化种植。
“刚开始,很多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用来种黄栀子。”大义村党支部书记王平说,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村干部、党员带头流转土地来种黄栀子,慢慢地村民都愿意跟着一起干了。
2018年开始种植,2021年首次收获,黄栀子试产见成效,这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2023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的600亩黄栀子再次获得大丰收,产果12万余斤,总产值3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约27万元,实现群众户均增收300余元。
“我基本上一年到头都在村里的黄栀子基地务工,平时除除草、施施肥,一天收入80元,黄栀子采收时节,一天收入有130元左右。”村民张长英乐呵呵地说,没有想过还能在家门口成为“上班族”,现在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基础设施大升级
由少到多,由线成网,从泥巴路、砂石路,到如今的水泥路,一条条公路铺到家门口,铺到了田间地头。
“前几年,一到下雨天就不敢出门,生怕摔跟头。”大义村村民朱耀群说,以前一走出门,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现在到处都是平坦的水泥路,她时不时就会去村里其他人家串门。
近年来,大义村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围绕产业发展,硬化道路约25公里,整治泥结石路18公里,硬化人行便道4公里,彻底解决了全村村民的出行问题和货物运输问题。
目前,全村9个村民小组公路实现了组组通、实现了全硬化。一条条宽敞干净的通村路、产业路,如美丽的丝绸缎带般,装点着充满生机的村庄。
大力实施道路建设的同时,村里还逐步推进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新建大型人饮工程1处、人饮池4处、整治山坪塘24口,让村民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推进农村厕改180户、旧房风貌整治提升155户,着力解决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难题。
人居环境大改善
乡村巷道干净了,房前屋后整洁了,农家庭院变靓了……
行走在大义村村道上,一眼望去,花草迎风摇曳,村民做着各自的事情,有的在晾晒前几天刚收的黄豆;有的坐在长凳上唠嗑;还有的绕着村道散步,一片祥和。
“小杨,快来帮我看看怎么突然停电了。”独居老人谢崇富焦急地给村里的网格员打电话。没过一会儿,就有人来到他家里帮忙查看,原来是短路跳闸,检修完毕,电就来了。
村里有“网”,服务通畅。近年来,大义村积极接入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整村进行网格化管理,划分3个微网格,9个网格员,强化对村里“老、病、残、困”等特殊群体的走访关爱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实施村级工作事项“六张清单制”、乡村治理积分制等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乡风文明,让村民养成家禽家畜圈养、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促进人居环境向好发展。
“大义村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抓手,聚焦村居生产要素提效、生活品质提档、生态环境提级,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王平表示。
近日,走进金峰镇大义村的百亩黄栀子基地,一片欢声笑语,20多名村民忙着对栀子树进行修枝、除草等管护,憧憬着来年的大丰收。
曾经,大义村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薄弱,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和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义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华丽“转身”。2022年,大义村获评金峰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特色产业大丰收
大义村幅员面积7.1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共有928户3102人,是一个坡多地少、林多田少、贫瘠落后的小山村。
以前,大义村交通不便、产业薄弱,大规模经济作物种植几乎没有,外出务工是大义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大义村党支部多次邀请专家实地考察,综合分析区位地理、土壤地质等因素,并经过长期摸索,最终决定发展黄栀子产业,采用“经济合作社+个体户”的模式进行规模化种植。
“刚开始,很多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用来种黄栀子。”大义村党支部书记王平说,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村干部、党员带头流转土地来种黄栀子,慢慢地村民都愿意跟着一起干了。
2018年开始种植,2021年首次收获,黄栀子试产见成效,这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2023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的600亩黄栀子再次获得大丰收,产果12万余斤,总产值3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约27万元,实现群众户均增收300余元。
“我基本上一年到头都在村里的黄栀子基地务工,平时除除草、施施肥,一天收入80元,黄栀子采收时节,一天收入有130元左右。”村民张长英乐呵呵地说,没有想过还能在家门口成为“上班族”,现在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基础设施大升级
由少到多,由线成网,从泥巴路、砂石路,到如今的水泥路,一条条公路铺到家门口,铺到了田间地头。
“前几年,一到下雨天就不敢出门,生怕摔跟头。”大义村村民朱耀群说,以前一走出门,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现在到处都是平坦的水泥路,她时不时就会去村里其他人家串门。
近年来,大义村多方争取筹措资金,围绕产业发展,硬化道路约25公里,整治泥结石路18公里,硬化人行便道4公里,彻底解决了全村村民的出行问题和货物运输问题。
目前,全村9个村民小组公路实现了组组通、实现了全硬化。一条条宽敞干净的通村路、产业路,如美丽的丝绸缎带般,装点着充满生机的村庄。
大力实施道路建设的同时,村里还逐步推进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新建大型人饮工程1处、人饮池4处、整治山坪塘24口,让村民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推进农村厕改180户、旧房风貌整治提升155户,着力解决全村村民的生产生活难题。
人居环境大改善
乡村巷道干净了,房前屋后整洁了,农家庭院变靓了……
行走在大义村村道上,一眼望去,花草迎风摇曳,村民做着各自的事情,有的在晾晒前几天刚收的黄豆;有的坐在长凳上唠嗑;还有的绕着村道散步,一片祥和。
“小杨,快来帮我看看怎么突然停电了。”独居老人谢崇富焦急地给村里的网格员打电话。没过一会儿,就有人来到他家里帮忙查看,原来是短路跳闸,检修完毕,电就来了。
村里有“网”,服务通畅。近年来,大义村积极接入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整村进行网格化管理,划分3个微网格,9个网格员,强化对村里“老、病、残、困”等特殊群体的走访关爱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实施村级工作事项“六张清单制”、乡村治理积分制等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乡风文明,让村民养成家禽家畜圈养、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促进人居环境向好发展。
“大义村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抓手,聚焦村居生产要素提效、生活品质提档、生态环境提级,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王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