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只要不放弃,梦想会实现”
——记广东省重庆开州商会副会长谭德进
    谭德进(左)和他儿子在探讨业务。记者 谭友林 摄

  本报记者 程超
  1970年,谭德进出生在铁桥镇五福村。从小家境贫困的他,初中只读了半年就辍学回家务农。但他不甘心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毅然走出家门,外出打工。
  在广东省东莞市,谭德进从工地小工做起,经过30多年的打拼,终于事业有成,创办了广东康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回首创业路,谭德进感慨万千,其中有失败的辛酸也有成功的喜悦。“在创业的路上,只要不放弃,梦想一定会实现。”广东省重庆开州商会副会长谭德进说。
  “把年猪分给他们抵债”
  因为家庭贫困,谭德进初中读了半年,就辍学回家,帮着父母务农。1988年,年仅18岁的谭德进跟着同村的人前往广东省打工。
  “我从工地上的小工干起,干的是最辛苦的活儿,拉斗车铲沙子。”谭德进说,他是农村人,不怕吃苦,只有好好干,才能在城市站稳脚跟。
  20世纪80年代的东莞,各项建设如火如荼,从农村出来的谭德进干活儿不惜力,做事爱动脑,很快就得到甲方领导的认可,有机会承包一些小工程。
  最开始,谭德进承包的只是10万元以内的小工程,他带着一帮同乡,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很快,他承包的工程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
  “1990年,我就开始承包工程,有五六十名工人。”不怕吃苦的谭德进以为包工程就可以赚到大钱,却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他根本不懂成本预算,虽然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但成本却超出了预算。这一年年底,谭德进结算工程款时,不但没赚钱,还亏了近两万元。
  “亏的钱很多都是开州老乡的工钱,我没法跟人家结算,感觉很对不起他们。”谭德进说。
  在那个万元户比较稀缺的年代,谭德进就背负着两万元的债务。他手下的工友大多是同村人,这年春节回老家,不少工友上门来讨要工钱。
  “我没钱给他们,只好把过年杀的年猪,分给他们抵偿部分债务,承诺他们一定会尽快还清。”谭德进说,这个春节他过得很憋屈,几乎每天都有工友上门来讨要工钱,他还得赔着笑脸请求人家宽限。打工几年没有攒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债,谭德进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
  “我还是想自己创业”
  春节过后,谭德进再次背上行囊外出打工,这一次他没有再去工地上承包工程,而是选择进工厂做一名普工。“先打工挣钱,把欠工友的钱还上。”谭德进说,以后有机会再创业。
  “当时我进了东莞一家服装厂,当学徒三个月,再当副手半年,后来越来越顺,还当上了主管。”谭德进凭着肯钻研、肯吃苦的精神,很快在服装厂里干得风生水起。1995年,他升任主管后,每月工资涨到4800元。
  打工几年后,谭德进把欠工友们的钱陆续还上了。当时,房地产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以前跟着谭德进一起干工程的很多工友都成为包工头,他们劝谭德进继续承包工程。工友们的提议让谭德进跃跃欲试,他又一次想要辞职去承包工程。
  “当时,我妻子跟我在一个厂里,我跟她商量说要出去承包工程,她觉得工资待遇不错,不想我冒险。”谭德进说,前几年亏钱的事,让妻子有了心理阴影,她只想过安稳日子。
  “我还是想自己创业。”谭德进经过慎重考虑,毅然辞去服装厂的工作,“出山”承包工程。
  1996年,谭德进拿到第一个工程项目的劳务总包。经过几年在服装厂的磨练,谭德进学会了成本预算和绩效管理,他的工程终于盈利。很快他又拿到第二个项目,手下的工人也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300多人。
  “2005年,我已经成为了工程总承包,一年的项目加起来有5000万元,到2008年已经在做上亿的项目了。”谭德进说,这几年房地产发展很快,他的工程队也随之发展壮大。
  2019年,谭德进注册成立了广东康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厂房、学校和住宅小区,有时甚至两个项目同时开建。
  “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
  “我始终牵挂着家乡,每年春节都要回去住上半个月。”谭德进说,家乡有父母、有亲人。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在开州城区为父母购买了房子。
  谭德进说,家乡有他儿时的记忆,每次走在家乡的土地上,呼吸着乡村新鲜的空气,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一样。虽然现在他把家安在广东东莞,儿子也在自家的公司上班,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开州人,无论走多远,他心中最牵挂的还是家乡。
  老家的村子要修公路,他带头捐款。2014年,谭德进捐款5万元,用于铁桥镇五福村修建公路。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他作为广东省重庆开州商会的一员,积极捐款捐物,支援开州抗击疫情。
  “我希望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胸怀梦想,勇敢地走出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要努力,梦想一定能够实现。”谭德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