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中和镇成立联合调解中心为社会治理赋能添力
串起“和谐音符”唱响“幸福乐章”
    调解员入户走访。 记者程超摄

    中和联合调解中心调解矛盾纠纷。(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程超
  中和镇一度时期是我区的信访大镇,老百姓遇事爱上访、爱告状,各类问题交织叠加,矛盾纠纷高发频发,维稳压力较大。
  “小治理”关乎“大平安”。近年来,中和镇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成立中和联合调解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党员、退休干部、网格员等志愿者的调解服务作用,全面推行社会矛盾纠纷“一窗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努力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和谐生活环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截至今年9月底,该中心共受理调解纠纷4905件,调解成功4797件,达成协议金额1292万元,引导进入司法诉讼程序8件,劝解息访人员12人,案件调解成功率、履行率及回访率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区专职调委会前列。2018年,中和联合调解中心被评为“重庆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
  党建引领防源头
  中和联合调解中心以“一庭两所”为依托,组建了一支由党员、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等组成的调解员队伍。其中,专职调解员4名,兼职调解员89名,有30名是党员。
  “中心很多调解员都是退休党员,所以我们在2021年成立了党支部,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和联合调解中心主任袁定灿介绍,这些退休党员党性强、工作热情高。他们分散在中和镇各村、社区,只要遇到矛盾纠纷就主动上报、积极调解。
  袁定灿当过1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退休后他不忘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担任中和联合调解中心主任。在该中心调解员队伍中,还有很多像袁定灿这样的退休村干部,他们在基层工作多年,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威望、熟悉地方情况、深得群众信任,特别适合做调解工作。
  同时,中和联合调解中心打造了法治宣传文化街,通过制作法治宣传标语、宣传画、文化墙等形式,让群众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将普法宣传和矛盾调解相结合,将矛盾调解过程变为群众学法明理的过程。
  此外,中和联合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们还走进社区、院坝、校园,宣传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矛盾纠纷调解中大力宣传“中和”二字中蕴含的中正仁和、刚正不阿、不偏不倚等朴素思想,倡导群众形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上门调解化纠纷
  人民调解员来自群众,人熟、地熟、情况熟是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中和镇,调解员充分发挥了“网格员”的作用,变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上门调解为深入各村、社区主动介入矛盾纠纷,让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前不久,中和镇三合场社区居民涂某修建的新楼房,因为地基下沉,导致4户邻居家的墙壁出现了裂缝,由此产生了矛盾纠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调解员先后三次实地查看情况,并邀请了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测定。
  “经过我们多次调解,他们达成了赔偿协议,4户邻居得到了2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赔偿,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袁定灿说。
  在平时的调解工作中,调解员把握政策法规,做好思想工作,加强沟通协调,不断提高自身的调解矛盾的能力,并深入到群众中去,调解各类婚姻家庭、邻里、合同、房屋宅基地、损害赔偿等常见矛盾纠纷,力避问题被拖大,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常态走访解心结
  中和联合调解中心坚持法治为本、德法并用,着力抓前端、治未病。针对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的情况,调解员坚持定期走访,与老上访户交朋友,了解他们的诉求,做好疏导工作。
  “中心制定了定期走访制度,我们每个月都要到上访户家中走访,与他们交心谈心,对于他们反映的问题,尽量帮助协商解决。上访户的问题解决了,心结也就打开了,自然不再执着于上访。”袁定灿介绍,中心还与中和派出所、中和人民法庭、中和司法所、中和镇平安办建立联动机制,协作配合处理矛盾纠纷,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防止矛盾扩大化。
  据了解,自中和联合调解中心成立以来,调解员们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构建中润中和”的目标,为全镇18个村(社区)6万多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中心坚持无偿为群众服务,调解矛盾纠纷公平、公正,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把很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中和镇党委书记向庆说,近年来,中和镇无一例上访、无一例信访,中和联合调解中心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