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不畏艰辛勇挑重担 牢记使命人民至上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主任 黄亚洲
  2023年6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红旗渠精神专题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现场体验、观看纪录片和话剧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内容,让我深刻地领悟到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在物资匮乏、机械设备基本为零的20世纪60年代,我们的共产党员带领群众用智慧和血汗、用铁锤和钢钎、用血肉之躯,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让我感到无比震撼。“谁说愚公愚,王屋太行视等闲;谁说精卫小,衔枝振翅能填海”,红旗渠的建设,无愧于那个时代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的体现,是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勇挑重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革命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敢于拼搏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当我漫步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仰望着峻峭陡立的悬崖,看到红旗渠宛如一条巨龙从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太行山穿腰而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脑中不禁浮现出毛主席的一句诗词“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任何艰难险阻在我们共产党人面前都是细浪、都是泥丸。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持续增长、文化不断繁荣、军事逐步强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快。
  十年磨一剑,在记录了红旗渠建设历程的红旗渠纪念馆、谷文昌纪念馆中,我流连忘返,各位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我仿佛置身于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林县自古缺水,全县的耕地面积共有98.5万亩,但水浇地只有1.24万亩,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时有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易子而食”,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514年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就是人民至上、服务群众的理念,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幸福为己任。
  红旗渠精神专题培训班的时间很短,但红旗渠的精神已深入我的内心。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与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画面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脑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短短十六字的红旗渠精神,字字千钧,那是党和人民智慧和勇气、鲜血和汗水的结晶。我深刻领悟到“构思未来,需要智慧和前瞻的眼光,需要大胆务实的憧憬和想象;实现梦想,需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胆识,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同时我也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基石,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只有真正关心人民的疾苦,倾听人民的声音,才能使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回应民众关切,努力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通过学习培训,我身心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大代表,我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创新工作理念,敢于挑战困难、勇挑重担,立足平凡岗位积极为民履职,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