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新家园 过上好生活
干部入户收集村民房屋损坏情况。(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喻建国
这又是一场突如其来、十万火急的灾情大考——
2020年7月15日至16日,我区普降大到暴雨导致多起滑坡事故发生,造成不少房屋倒塌、群众受灾。
这是一段饱含为民深情、倾注干群心血的温暖记忆——
灾情面前,区委、区政府迅速行动,组织应急等有关部门深入灾情一线,积极开展救灾工作。各地干部群众面对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不埋怨不等待不放弃不退缩,从改善受灾群众生活基础设施着手,抓住倒房恢复重建政策杠杆,撬动灾后重建工作由分散临时救助向统一帮扶的制度性转变。
底数清 情况明
灾情就是命令,救灾贵在神速。
我区采取“到现场、查灾情、访邻里、建台账”四种方式,收集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工作有度。
“灾情发生后,我区有关部门单位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勘查救援,逐村逐户登记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建立全区因灾倒房统计台账,为区委、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区应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我区多次组织开展灾后房屋损毁调查行动,深入40个乡镇街道535个村组,走访调查近万名群众,统计上报倒塌及严重损毁房屋1080户3156间、一般损毁房屋1314户3165间,掌握了全区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第一手资料。
详实的资料信息,确保了方案制定的科学性。我区针对“做规划、设标准、提要求、定时限”四个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规范和工作进度要求,确保受灾群众住得安全、住得舒心。坚持“综合减灾、统筹抵御”的总体要求,依据因灾损毁情况和处置难易程度,按照“宜分散则分散,宜集中则集中”的恢复重建原则,对标对表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补助标准和工作流程,明确了因灾倒房恢复重建申报审核程序和资金管理使用规定,制定出台倒房恢复重建工作方案5个,分户建立重建施工方案357个,推动全区倒房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推进快 质量好
因灾倒房恢复重建,事关群众安危冷暖,事关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我区严格审核,精准认定对象。执行“户申请、村评议、镇核查、区审批”四个工作规则认定救助对象,确保倒房恢复重建对象真实可查。根据倒塌、损坏房屋统计台账,指导受灾群众提出申请,由辖区村社区“两委”组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评议申报事项,初评后报乡镇街道政府实地核查并公示5个工作日,符合条件的送区应急局审批认定。2019年—2023年,全区村、镇、区三级共同评审倒房恢复重建对象2394户,最终审核认定倒塌及严重损毁房屋357户、一般损毁房屋270户,未发生一起错报漏评情况。
“时间快一点,群众的担忧就会少一点。”在实施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工作中,全区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严格落实“选地址、签协议、建规范、常督促”四项工作流程,加快推进倒房恢复重建工作进程。针对房屋倒塌、损坏灾情发生时段相对集中、建设地点相对分散的工作现状,牵头协调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勘测建房地点,组织乡镇街道等承办单位签订工作责任书,分时段倒排工程实施期限,定期巡查工作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倒房恢复重建工作。今年,全区倒房恢复重建开工20户、房屋修复开工17户,两类工程开工率已达到100%以上,受助对象完全能在规定期限内顺利入住。
质量重如山,监管大于天。我区明确“查质量、拨资金、挂标识、评绩效”四项工作要求开展工程验收评估工作,保证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采取乡镇街道户户查验、区级按比例抽验的方式,对照设计方案和建设规范开展分户验收、分批拨款、统一挂牌和综合评估工作,确保倒房恢复重建工作落实到位。2019年—2023年,我区倒房恢复重建中新修房屋1277间、2.5万余平方米,维修房屋735间、1.5万余平方米,解决了2508名受灾群众的住房困难。
思路明 聚合力
“提高政治站位,想尽一切办法,抢抓有限时间,确保受灾群众尽快搬进新居,过上正常生活!”面对点多、面广的倒房灾情,全区上下形成了共识。
2019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多次向市应急局及有关市级部门沟通联系,得到了他们在资金、项目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市应急局主要领导多次赴开巡视检查,指导我区开展灾后重建,极大提升了我区做好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坚持‘重实情、保基本’工作原则,按照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工作要求,从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解决基本需求三个方面着手,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小城镇建设等多项资金,推进倒房恢复重建工作。”区应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以2—3户为单元,采取“就近选址、联建共建”方式,协助受灾群众把住房建在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全的居民集中安置点或小城镇建设范围内,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惠及更多的受灾群众。
受灾群众既是倒房恢复重建的受益人,更是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的实施主体。我区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帮扶,组织村社区干部和周边群众以捐赠物资和义务劳动帮扶的方式,激励受灾群众发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精神,主动投劳投资重建美好家园。
“逢灾难忘帮扶情,重建铭记谢党恩。”走近一栋栋重建楼院,一副副红彤彤的对联诉说着灾后重建群众的心声。初冬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洒在新居的每一个角落,告别了昨日暴风劲雨的人们,在讲述灾后家园重建一幕幕感人故事的同时,已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喻建国
这又是一场突如其来、十万火急的灾情大考——
2020年7月15日至16日,我区普降大到暴雨导致多起滑坡事故发生,造成不少房屋倒塌、群众受灾。
这是一段饱含为民深情、倾注干群心血的温暖记忆——
灾情面前,区委、区政府迅速行动,组织应急等有关部门深入灾情一线,积极开展救灾工作。各地干部群众面对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不埋怨不等待不放弃不退缩,从改善受灾群众生活基础设施着手,抓住倒房恢复重建政策杠杆,撬动灾后重建工作由分散临时救助向统一帮扶的制度性转变。
底数清 情况明
灾情就是命令,救灾贵在神速。
我区采取“到现场、查灾情、访邻里、建台账”四种方式,收集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工作有度。
“灾情发生后,我区有关部门单位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勘查救援,逐村逐户登记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建立全区因灾倒房统计台账,为区委、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区应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我区多次组织开展灾后房屋损毁调查行动,深入40个乡镇街道535个村组,走访调查近万名群众,统计上报倒塌及严重损毁房屋1080户3156间、一般损毁房屋1314户3165间,掌握了全区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第一手资料。
详实的资料信息,确保了方案制定的科学性。我区针对“做规划、设标准、提要求、定时限”四个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规范和工作进度要求,确保受灾群众住得安全、住得舒心。坚持“综合减灾、统筹抵御”的总体要求,依据因灾损毁情况和处置难易程度,按照“宜分散则分散,宜集中则集中”的恢复重建原则,对标对表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补助标准和工作流程,明确了因灾倒房恢复重建申报审核程序和资金管理使用规定,制定出台倒房恢复重建工作方案5个,分户建立重建施工方案357个,推动全区倒房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推进快 质量好
因灾倒房恢复重建,事关群众安危冷暖,事关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我区严格审核,精准认定对象。执行“户申请、村评议、镇核查、区审批”四个工作规则认定救助对象,确保倒房恢复重建对象真实可查。根据倒塌、损坏房屋统计台账,指导受灾群众提出申请,由辖区村社区“两委”组织召开群众代表会议评议申报事项,初评后报乡镇街道政府实地核查并公示5个工作日,符合条件的送区应急局审批认定。2019年—2023年,全区村、镇、区三级共同评审倒房恢复重建对象2394户,最终审核认定倒塌及严重损毁房屋357户、一般损毁房屋270户,未发生一起错报漏评情况。
“时间快一点,群众的担忧就会少一点。”在实施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工作中,全区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严格落实“选地址、签协议、建规范、常督促”四项工作流程,加快推进倒房恢复重建工作进程。针对房屋倒塌、损坏灾情发生时段相对集中、建设地点相对分散的工作现状,牵头协调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勘测建房地点,组织乡镇街道等承办单位签订工作责任书,分时段倒排工程实施期限,定期巡查工作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倒房恢复重建工作。今年,全区倒房恢复重建开工20户、房屋修复开工17户,两类工程开工率已达到100%以上,受助对象完全能在规定期限内顺利入住。
质量重如山,监管大于天。我区明确“查质量、拨资金、挂标识、评绩效”四项工作要求开展工程验收评估工作,保证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采取乡镇街道户户查验、区级按比例抽验的方式,对照设计方案和建设规范开展分户验收、分批拨款、统一挂牌和综合评估工作,确保倒房恢复重建工作落实到位。2019年—2023年,我区倒房恢复重建中新修房屋1277间、2.5万余平方米,维修房屋735间、1.5万余平方米,解决了2508名受灾群众的住房困难。
思路明 聚合力
“提高政治站位,想尽一切办法,抢抓有限时间,确保受灾群众尽快搬进新居,过上正常生活!”面对点多、面广的倒房灾情,全区上下形成了共识。
2019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多次向市应急局及有关市级部门沟通联系,得到了他们在资金、项目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市应急局主要领导多次赴开巡视检查,指导我区开展灾后重建,极大提升了我区做好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坚持‘重实情、保基本’工作原则,按照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工作要求,从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解决基本需求三个方面着手,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小城镇建设等多项资金,推进倒房恢复重建工作。”区应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以2—3户为单元,采取“就近选址、联建共建”方式,协助受灾群众把住房建在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全的居民集中安置点或小城镇建设范围内,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惠及更多的受灾群众。
受灾群众既是倒房恢复重建的受益人,更是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的实施主体。我区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帮扶,组织村社区干部和周边群众以捐赠物资和义务劳动帮扶的方式,激励受灾群众发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精神,主动投劳投资重建美好家园。
“逢灾难忘帮扶情,重建铭记谢党恩。”走近一栋栋重建楼院,一副副红彤彤的对联诉说着灾后重建群众的心声。初冬的阳光透过窗户玻璃,洒在新居的每一个角落,告别了昨日暴风劲雨的人们,在讲述灾后家园重建一幕幕感人故事的同时,已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