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深度调查类纪实新闻专题片《崖柏重生》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出
20多家中央及市级媒体转发报道,两天时间浏览量突破1000万
保护区科研团队在云南高黎贡山查看崖柏存活、生长情况。

11月25日,《崖柏重生》在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播出。

  本报讯(记者 陈永松 文/图)11月2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简称央视)重庆总站与区融媒体中心耗时9个月,辗转全国各地共同摄制的深度调查类纪实新闻专题片《崖柏重生》,在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播出。该专题片用精美的画面、精彩的故事,真实记录了崖柏科研团队从发现崖柏到调查崖柏、从繁育崖柏到全国移栽的全过程,全方位展示了我区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等方面所作的积极贡献。
  崖柏是恐龙时代白垩纪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运动使得大量地球物种消亡,众多的古老物种成为植物界的“孤儿”。而秦岭以南的大巴山地区特殊的多山地貌,形成了一层天然屏障,在冰川运动时削弱了全球气温骤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形成特殊的地球生命“避难所”,从而使以崖柏为代表的古老植物种类幸运地逃过此劫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见证地球生物演化历史的“活化石”。
  作为远古时期遗存下来的珍稀濒危物种,具有不可替代的基因资源。一种植物的灭绝不仅意味着其基因、文化和科学价值的丧失,也会引发10种至30种其他生物的灭绝,打破生态系统的稳定。目前,全球的野生崖柏种群不足1万株,仅存于大巴山南坡的雪宝山山脉。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2002年,重庆开县雪宝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12年升级为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崖柏及其生物多样性为首要任务。
  20多年来,保护区科研团队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踏遍雪宝山的每一个犄角旮旯,寻找到每一棵野生崖柏的具体位置,挂上崖柏专属“身份证”,为崖柏保护和研究建立信息资源库。以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郭泉水为首的科研团队,扎根雪宝山,数十年如一日研究指导崖柏的扦插繁殖,最终实现崖柏百万级倍的增长。从1999年发现崖柏,到2023年,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累计繁育崖柏幼苗174万株,累计回归野外52万株,回归面积超3200亩,这在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回归历史上堪称重大突破。崖柏在科研团队20多年的奋斗下,命运得到重生。
  为了进一步保护崖柏,同时开发崖柏对生态保护的可能性,今年,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全国多个自然保护区开展迁地保护和试验性栽培。从秀美险峻的雪宝山无人区,到三江并流的云南高黎贡山,从阴山“三北动植物园”大青山,到巍巍昆仑余脉宁夏贺兰山,崖柏幼苗正挺起稚嫩的身躯,勇敢地迎着朔风、向着太阳、踮着脚尖努力生长。
  为了记录科研人员保护崖柏最真实的状态,央视摄制团队与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永松、王晓宇开启了长达9个月的记录拍摄。9个月里,摄制团队脚踏四季节拍,翻山越岭,多次辗转雪宝山无人区、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中国林业科学院、国家林草局等地,与科研人员同吃同住,用上万个镜头、1.5万字文稿,真实记录了崖柏科研团队从发现崖柏到调查崖柏、从繁育崖柏到全国移栽的全过程。
  深度调查类纪实新闻专题片《崖柏重生》于11月25日在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和关注,央视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央视客户端、央视新闻微博、央视新闻调查微博、重庆发布等20多家中央及市级媒体进行转发报道。其中,央视新闻微博《植物大熊猫崖柏的重生之路》《曾被宣布灭绝的崖柏如今繁育百万株》分别位列同城热搜榜第三名、第四名,仅11月25日、26日两天时间综合浏览量突破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