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邻里”变“家人”绘出幸福“同心圆”
开州区汉丰湖。

长江万州段船来船往。

达州主城区。

万州区新田港忙着装卸货物。

市民在开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川渝通办”窗口办理业务。

达州市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好邻居”到“一家人”,万达开地理位置一直未变,但时空距离却一步步拉近!
  一条条道路相互连通,一个个河湖联合整治,一件件事项联合通办……三个城市的居民开启了“同城生活”,一体化发展的美好蓝图不断转变为生动现实。
  过去,万达开仿若“邻里间”;如今,我们都是“一家人”。以前的万州人、达州人、开州人,今天都是万达开人,都在一个生态圈、通勤圈、产业圈、开放圈、生活圈。
  A 融合 从一群城市到一个城市群
  巴山逶迤,长江浩荡。
  长江之滨,万州城临江而立,千年古城的厚重与高峡平湖的壮阔在此相映生辉。
  州河无言,静静流淌过岁月,涤荡着达州城生生不息的城市文明。
  汉丰湖畔,碧水柔波、澄明如镜,一泓碧水见证着开州城的更迭与发展。
  百川东到海,城市在共通,心灵在共融。
  万州、达州、开州,地域相接、血脉相连、文化相通,自古以来,三地人文渊源深厚,交流合作紧密。
  从地缘上看,万达开三个地区,原本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川东”。
  在古时,万州、达州、开州均属梁州,春秋战国时三地均属巴国。
  自汉唐开始,蜀道便贯穿三地。
  到了现代,地处四川、重庆、陕西交界地带的三地,接近重庆、成都、西安、武汉四大国家中心城市的几何中心,位于三峡库区和秦巴山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也是成渝地区东出北上的主要门户。
  从文化上看,三地同属于巴文化集聚地,万州塘房坪遗址、开州的余家坝遗址和姚家坝遗址、达州的罗家坝遗址和城坝遗址均是巴文化的重要遗址,可见,三地都是巴文化底蕴深厚之地。
  不仅如此,三地区域内的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巴蜀文化等文化更是璀璨多彩。
  历史上,三地就流动频繁,到了现代,川东北和渝东北跨区域合作更是交流密切。
  2018年6月,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前往万州新田港,研究四川东向出川通江达海新通道规划建设工作。
  一周后,万州区主要负责人率领党政代表团访问达州,并与达州签署《达万全方位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标志着达万协同发展的战略总框架初步形成。
  达万协同发展逐步具体化。
  2019年6月,达万全方位协同发展年度第一次联席会议在万州召开,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项目化、机制化。
  融入达万合作,位居其中的开州也动作频频。推进了达州—开江—开州高速公路交通“大动脉”建设。2019年,达州与开州决定再共同谋划一批事关区域长远发展的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
  …………
  把时间拉回到三年前,一场高质量发展的春风再次吹到这片2.4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万达开三地的发展命运又一次紧密相连。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万州、达州、开州共建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加强规划、政策、项目统筹,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探索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利益共享机制”。
  至此,“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衣带水的万州、达州、开州融合在了一起,由“一群城市”到“一个城市群”,“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的崭新篇章就此翻开。
  B 融通 从单打独斗到到攥指成拳
  谋定而后动。
  从“近邻”变“家人”,万达开三地第一时间开启了“串门”——
  2020年3月18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在达州市召开万达开统筹发展座谈会,与会人员就协同推进创建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0年4月9日,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党政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万州区举行,构建起“三地三级”工作机制。
  2021年5月14日,万达开三地政府联合印发《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2021年重点任务》,明确实施年度重大项目43个。
  2023年3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就支持万州、达州、开州统筹发展作出部署。
  …………
  高频次的来往,大家评价就像是“走亲戚”。
  随着统筹发展建设的开启,三地全力拆墙,打破行政界限,深度抱团,万达开协同意识进一步凝聚、提升。“万达开党政联席会议”“分管领导协调会议”“联合办公室+专项工作组”等工作机制迅速建立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万达开联合办公室正式组建运行,并在三地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标志着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经略西部腹地的‘大手笔’,我们的站位要更高、认识要更深、行动要更快。”作为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万达开联合办专职副主任孙俊杰曾多次参与万达开三地重大政策、项目、事项汇总以及重大项目调研。
  “三年来,万达开三地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很多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生活越来越便利,我有幸见证了三地多项标志性合作事项推进落地,让我感受到了三地发展的蓬勃力量。”孙俊杰说。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从打破三大板块的地理分界,到摒弃“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方式,三年来,万达开一直在找到发展“最大公约数”上探索前行,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产业创新协同融合,从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万达开从昔日发展的“边角料”,成为现在发展的“金边银边”,“江河湖”纵横交汇,正发出同频共振最强音。
  ——服务共建共享“一站式”。从万达开参保人跨区域转移职工医保关系缴费年限实现互认,到建立异地住院医疗保险直接清算,再到全面承接落实311项“川渝通办”事项,三地“服务共建共享”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生态联防联治“一盘棋”。三地积极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污染共防,联合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工作方案》,建立联席会议、联合预警等11项机制。携手开展跨界河流巡河,毗邻区县国控市控考核断面、饮用水监测和送样分析164项,共同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协同推进秦巴山区和三峡库区生态修复,积极构建山区生态屏障和水域生态廊道。
  ——交通互联互通“一张网”。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巫云开高速、恩广高速万州至开州南雅段正加快建设,达万直达高速达州段已完成初步路线方案研究,万州—达州城际快巴、万开城际公交开通运营,万达开三地真正实现“1小时通达”,昔日的“秦巴锁钥”变成了“秦巴通途”。
  ——产业协同协作“一条链”。万州三雄极光、雷士照明、湘渝盐化、长安跨越与达州胜发电子、达钢、禾苗农资、川环科技和开州印务等建立稳定配套联合体;联合制定《万达开云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方案》,共同举办三峡柑橘国际交易会、达州“巴山青”茶文化节、“墨拓印记—川渝名碑名刻拓片展”等活动;启动万达开云文化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项目规划编制。
  三地一体化合作“渐入佳境”。
   C 融入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地有界,心无界。
  对于万达开三地800多万居民来说,一体化发展的最直观感受,就是生活的“同城化”和“品质化”。
  随着顶层规划不断落地,今天的万达开,生态圈逐渐向好,交通圈不断拓展,产业圈高效聚能,开放圈持续升级,生活圈更加便利。生活在“圈内”的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达州市通川区,一家名为万州烤鱼的店内,烟火气十足,刘财伟和妻子彭会正忙着烤鱼、炒料、上菜,二人在这里经营万州烤鱼已有5年时间。
  “我是万州人,妻子是达州人,川渝一家亲,两个地方离得比较近,气候、饮食文化都差不多,我们现在在达州买了新房,打算在这里定居了。”从一名达州的女婿,到把家安在了达州,刘财伟终于将理想变成了现实。
  一体化发展,交通先行。
  在开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李燕玲,丈夫在万州工作,每天在两个城市间穿梭已成为她的日常,“虽然我们在两个城市,但每天不到一小时就可以回家,万州、开州在我这里早已经没有了距离感。”
  让李燕玲能够一边照顾家人、一边打拼事业,得益于万达开交通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随着三个城市之间越来越多的“动脉”被打通,跨城学习、工作已变得习以为常。“时间距离”的不断缩短,让更多的“李燕玲”们在生活和工作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既要缩短时空距离,更要拉近心的距离,“服务同享”是关键!
  在达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万州人谭芳拿着申请材料到“跨省通办”窗口办理万达开异地公积金贷款购房事宜。咨询、解答、提交材料、受理、登记……不足10分钟,就办理完了业务。
  “没想到,跨区域办事现在这么省事又省心。”在谭芳看来,“双城”不仅没有距离感,还有实实在在的便利。
  “一个窗”办三地事,这是万达开三地推动“川渝通办”事项落地,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问题,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一些片段。
  …………
  这一幕幕场景、一组组镜头,在万达开这片土地上正在不断上演,蓝图上的规划正快马加鞭变成现实。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条不断连通的“路”、一个个不断叠加的“圈”、一张张不断织就的“网”,三地从过去的朋友正在融为一个大家庭,迈向同城化、同家园。
  我们可以骄傲地对朋友讲:“我家住在万达开,我是万达开人!”(本版文图由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