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根植于心小村庄彰显新活力
本报记者 谢国邦
3个多月的时间,70多户拆迁户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支持高速公路建设,配合完成房屋拆迁工作。这折射出了全国文明村铁桥镇三台村的文明魅力。
6年前,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牌匾,依然在三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门头熠熠生辉。“全国文明村镇”的殊荣,是对三台村坚持树文明新风的肯定。
万达直线高速公路要途经三台村,镇村干部入户宣传,动员村民积极配合,在房屋拆迁工作中跑出了“三台”速度。
“高速公路建设利国利民,我一定支持。”三台村第一个主动配合拆迁的村民是72岁的张代福。镇村干部到他家宣传了拆迁政策,讲明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10天之后,他就腾空了房屋,主动要求将房屋拆除。
文明树新风,群众受教育。三台村以全国文明村镇评选为契机,在全村范围广泛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动员村民主动抵制歪风邪气,把文明思想和理念根植于群众心中。
养成文明习惯,要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65岁的村民杨某对此深有感触。
过去,一直在农村生活的杨某卫生习惯不好,不爱打扫房屋,垃圾也乱堆乱丢。曾经,他家是出了名的“脏乱差”,邻居经过他家时常踮着脚、捂着嘴,大家都不愿多待一会儿。
后来,村干部入户宣传环境整治,还主动作为,为他家清扫房前屋后的垃圾,规范堆码柴草。他家的卫生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
“家里院外干净了,住着舒服多了。”回忆过往,杨某不好意思地说,如果没有村干部和志愿者的引导,就没有如今舒适的生活。
从一户整洁到户户整洁,三台村历经了一段时间的文明浸润。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像杨某一样,从被动到主动注重环境卫生。
移风易俗是三台村文明之风盛行的另一种体现。“红白事简办、无事不办”的理念深入人心,“厚养薄葬、邻里和谐”更是人人践行。
三台村1组村民贺兴武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大学,部分亲戚建议他办“升学宴”庆祝一下,但他婉言回绝了。
“几年来,村里没有一起大操大办升学宴、生日宴。”三台村党支部书记邓德术说,前些年,村里组织志愿者通过文艺演出、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红白事简办、无事不办”的理念,“无事酒”已经销声匿迹了。
文明根植于心,从生活文明发展到生产文明。在三台村,绿色发展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干部入户讲,电视上也在宣传化肥农药减量,我就按他们说的做。”三台村3组村民代中奎一家种了6亩水稻,这些年来他坚持施用有机肥,采用物理技术防治病虫害,每年节约化肥农药支出1000余元。
除了在农业生产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三台村还设置了再生资源回收站,鼓励村民将可回收的薄膜、农药瓶等进行回收,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家禽养殖也一定程度地影响着人居环境,三台村为了减少鸡、鸭等家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在全村范围内动员村民实行圈养。2020年以来,全村家禽全部实行圈养。
文明是一种精神,文明是一种力量。平凡的三台村,经受文明的洗礼,展现出了新活力、新魅力。
3个多月的时间,70多户拆迁户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支持高速公路建设,配合完成房屋拆迁工作。这折射出了全国文明村铁桥镇三台村的文明魅力。
6年前,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的牌匾,依然在三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门头熠熠生辉。“全国文明村镇”的殊荣,是对三台村坚持树文明新风的肯定。
万达直线高速公路要途经三台村,镇村干部入户宣传,动员村民积极配合,在房屋拆迁工作中跑出了“三台”速度。
“高速公路建设利国利民,我一定支持。”三台村第一个主动配合拆迁的村民是72岁的张代福。镇村干部到他家宣传了拆迁政策,讲明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10天之后,他就腾空了房屋,主动要求将房屋拆除。
文明树新风,群众受教育。三台村以全国文明村镇评选为契机,在全村范围广泛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动员村民主动抵制歪风邪气,把文明思想和理念根植于群众心中。
养成文明习惯,要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65岁的村民杨某对此深有感触。
过去,一直在农村生活的杨某卫生习惯不好,不爱打扫房屋,垃圾也乱堆乱丢。曾经,他家是出了名的“脏乱差”,邻居经过他家时常踮着脚、捂着嘴,大家都不愿多待一会儿。
后来,村干部入户宣传环境整治,还主动作为,为他家清扫房前屋后的垃圾,规范堆码柴草。他家的卫生状况悄然发生了变化。
“家里院外干净了,住着舒服多了。”回忆过往,杨某不好意思地说,如果没有村干部和志愿者的引导,就没有如今舒适的生活。
从一户整洁到户户整洁,三台村历经了一段时间的文明浸润。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像杨某一样,从被动到主动注重环境卫生。
移风易俗是三台村文明之风盛行的另一种体现。“红白事简办、无事不办”的理念深入人心,“厚养薄葬、邻里和谐”更是人人践行。
三台村1组村民贺兴武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大学,部分亲戚建议他办“升学宴”庆祝一下,但他婉言回绝了。
“几年来,村里没有一起大操大办升学宴、生日宴。”三台村党支部书记邓德术说,前些年,村里组织志愿者通过文艺演出、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传“红白事简办、无事不办”的理念,“无事酒”已经销声匿迹了。
文明根植于心,从生活文明发展到生产文明。在三台村,绿色发展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干部入户讲,电视上也在宣传化肥农药减量,我就按他们说的做。”三台村3组村民代中奎一家种了6亩水稻,这些年来他坚持施用有机肥,采用物理技术防治病虫害,每年节约化肥农药支出1000余元。
除了在农业生产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三台村还设置了再生资源回收站,鼓励村民将可回收的薄膜、农药瓶等进行回收,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家禽养殖也一定程度地影响着人居环境,三台村为了减少鸡、鸭等家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在全村范围内动员村民实行圈养。2020年以来,全村家禽全部实行圈养。
文明是一种精神,文明是一种力量。平凡的三台村,经受文明的洗礼,展现出了新活力、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