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移民搬迁 撤县设区 脱贫摘帽 全面小康
四川省、中石油帮助开州完成四大任务
  1992年以来,四川省和中石油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发扬讲大局、讲感情、讲奉献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自身所能,援助开州所需,投入4亿多元实施项目672个,充分彰显了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大爱境界。
  30多年来,开州肩负重托,和四川省、中石油携手奋进,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库区群众从“搬得出、稳得住”向逐步“能致富”转变,对口支援从“单方受益”向“多方共赢”转变,完成了“移民搬迁、撤县设区、脱贫摘帽、全面小康”四大任务,朝着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新开州目标砥砺奋进。
  互惠互利强经济
  国庆刚过,位于开州浦里新区的重庆红暑塑料有限公司便再次投入了紧张的生产当中。公司主要生产的EPS再生塑料颗粒刚一下线,就被运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的母公司——四川红暑新材料有限公司,统一销往全国各地。
  重庆红暑塑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今年3月投产的新企业。这家占地2100平方米、年产能5000吨的塑料厂,可满足万州、开州、达州等地的废旧泡沫全部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正是在四川省相关地市、部门的大力推荐和配合下,在达州市深耕多年的四川红暑新材料有限公司才“动身”来到开州。
  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四川省、中石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工作方针,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开展政府援助、结对帮扶、产业合作、项目支持等多种形式的对口支援工作,促进开州经济持续稳定向好。
  30多年来,四川省、中石油累计无偿援助资金(含物资折款)共计约4亿元,援建开州各类项目近672个,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致富带头人2500多人次,帮助引资100余亿元。
  普惠民生暖民心
  9月1日,开州区高桥镇初级中学迎来又一季新学期。今年秋季,高桥镇初级中学报到新生317人,全校学生总数达到810人,成为该校历史在校人数最多的1年。
  最令师生们兴奋的,是全新的校园——今年2月,高桥镇初级中学整体搬迁。新校区由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川东北作业分公司出资修建,建筑面积15400平方米,规划教学班18个、学位900个、学生床位720个、教师宿舍54间。为方便师生行课,中石油还援建了新道路两条、跨河桥梁一座。
  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开州,像高桥镇初级中学一样受益于对口支援,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民生和公益项目不胜枚举。
  四川省和中石油的支援,以完善开州学校、医院、养老院、社区服务站、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为重点,解决了大量入学、就医、养老等公共服务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卫生、文化、社会服务能力,对提高开州群众生活质量、构建和谐库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统计显示,四川省和中石油累计为开州新改扩建学校6所;改扩建医疗卫生机构3个;改造社区服务站、村级服务中心、农村敬老院等社会公益性项目21个;建起了老年大学、老年慢性疾病康复疗养院。
  携手再绘新蓝图
  “先富带后富,对口支援的最终目的是携手谋共富。”开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信息交流和学习力度,多组织走出去交流学习取经,同时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将人才、产业、技术,形成大数据信息平台,打破原“点对点”“一对一”的支援模式,形成助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共绘生态美的“新画卷”。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对口帮扶资金、项目向生态领域倾斜,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库区新图景。
  共唱产业兴的“大合唱”。聚焦“双千经济”目标,推动本地特色与驰援资源的融合创新。开州将以70平方公里浦里新区为支点,奋力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大节点,建成带动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共建百姓富的“康庄路”。坚持把群众安稳致富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建好“双百城市”,蹚出乡村振兴之路,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