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汉丰八景”今安在?
■ 王永威
  唐代元和年间,韦处厚出任开州刺史,任上三年,除了“发展农桑,兴办儒学”外,还开辟了“盛山十二景观”,在公余之暇,携友人越梅溪、过桃坞、上竹岩、登茶岭,追云逐月,寻幽访胜。他以盛山的山、水、树、茶、石、云作为题材,创作出《盛山十二诗》传到长安,一时间引得元稹、白居易、张籍等十余位文坛政坛知名人物为之唱和。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韦处厚将己作与元稹等人唱和诗汇集,联成大卷,名为《盛山十二诗联卷》,请韩愈为之题《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记此盛事。此联卷大行于时,慕而为之者日多,影响颇大,唐宋均有文人墨客的和诗。直至清代,奉节举人曹贵珍对此感叹云:“千秋鸟迹山形在,一代诗人纸价高。”
  无独有偶,清代开县知县胡邦盛(浙江汤溪人,进士)和开州名士林元凤有《汉丰八景》唱和诗。胡邦盛任开州知县八年,写有盛山积翠、州面列屏、熊耳晓云、迎仙夕照、莲池睡佛、仙境凝辉、清江渔唱、瑞石凌霄“汉丰八景”。他以描绘状物见长,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八景的众多侧面,抒发了作者热爱开州、热爱开州风物的情怀,表明开州不愧为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之地。
  俯仰间,数百年已逝,我们不禁要问,旧时的“汉丰八景”,何在、安在?让我们在记忆深处去找寻身边沉淀的历史,用心灵去感受历经风雨的古代景观。
  其一:“盛山积翠”,历经千年仍苍翠。
  
胡邦盛《盛山积翠》曰:“淑气蔼晴光,翠微凝玳瑁。岭分巫峡云,泉拟匡庐瀑。江浪映朝暾,村烟逗曲澳。象形寻盛字,疑是钟王造。”林元凤同题诗则曰:“霞彩入青葱,琅玕嵌玳瑁。黄金喷涧日,帘水泻匡瀑。载酒拔龙蛇,信杖看山墺。戈缒俨逼真,形迹谁能造?”盛字山,浓荫匝地,飞瀑如帘,那一山的绿树白水,其幽静、逸趣,不说也罢。甲于夔左的大觉寺里,暮鼓晨钟伴着林涛传出;状如“盛”字的盛字山,诗和词吟伴着日落月归。那深山存古寺的意象,实令人向往陶然。而今的盛字山,山峰连绵起伏,峰峦叠嫜,依然“霞彩入青葱”,依然苍翠欲滴,宛如梦中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其二:“州面列屏”,群峰秀矗似画屏。
  
胡邦盛《州面列屏》曰:“天生水墨屏,磊落谁为甃。红雨浸琉璃,青苔铺锦绣。云开岩谷明,风起松门吼。图画展遥空,烟霞千古秀。”林元凤同题诗则曰:“翠起画屏开,云横似玉甃。烟岚信石摊,霞采摩天绣。日影花中筛,涛声松里吼。化工泼墨奇,图得丹青秀。”州面山,又名瑞贤山,即南山山脉。古人谓“群峰秀矗,如画屏排列”。胡邦盛的诗中描写道:“图画展遥空,烟霞千古秀。”林元凤的和诗则描绘道:“化工泼奇墨,图得丹青秀。”这些都道出了南山是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极目四望,而今的州面山,烟雾锁着绿嶂,浓云封住山隘,诸山群峰在蓝天的映衬下,渺渺茫茫,犹如一幅泼墨山水画。
   其三:“熊耳晓云”,雾锁山头山锁雾。
  胡邦盛《熊耳晓云》诗云:“云薄曙光寒,彩云初叆叇。祥呈景庆文,瑞绕休明代。出岫若无心,友风却拥态。凄凄有渰歌,甘雨看滋溉。”林元凤同题诗则曰:“曙色逗山阿,浮光萦叆叇。和雨认阳台,若烟昭圣代。傍马动行嗟,舞衣偏作态。留得山与僧,补衲无须溉。”熊耳山,位于今丰乐街道华联村,山形浑圆拙如熊耳,因此而得名。通过两位诗人的诗,我们能感受到熊耳山经常能看到云雾缥缈,在清晨时分,来自山涧、河谷的薄雾在太阳的映照下萦绕着熊耳山。黎明时,浓密的晨雾从山坳河间缓缓升起来,展开来,悠悠飘忽,闲逸自若,借风之助复又生出许多情态。如今,站在熊耳山峰峦之巅,极目四野,看到的是始从雪宝山之巅,东去长江的小江水流,熊耳山就犹如一位巨人在小江岸边这块沃土上小憩酣睡。各种林木如被般覆盖其上,造就了石头死物般的大山演变成一个个鲜活无比的生命,葱茏葳蕤,神奇壮观。
  其四:“迎仙夕照”,炊烟缭绕日熔金。
  胡帮盛《迎仙夕照》诗曰:“斜晖半有无,点缀葱茏树。峻岭烁黄金,碧崖浮彩璐。临风凤羽骞,映水骊珠吐。既夕影参差,牧童哗薄暮。”林元凤同题《迎仙夕照》诗中描绘道:“落日向崦嵫,流辉金烁树。晚风酣游人,野水疑佩璐。远岫待云归,高峰候月吐。微茫隐现中,刻画秋山暮。”“迎仙夕照”,顾名思义就是迎仙山在傍晚时候,各类景致在夕阳照射下相映成趣,构成温暖而和谐的画面。清代的迎仙山上还有古寺、古塔,在泛着红晕的夕阳照射下“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愈来愈远却渐渐妆浓,迎仙山斑斓的古塔上更加色彩潋滟,“浓妆淡抹总相宜”。而今的迎仙山,尽管没有了古寺、古塔,苍翠的山峰犹如一位妙龄少女,飘逸的长发、妖娆的身姿被一层绿色的绸缎包裹着,但那优美的线条依然清晰可见,她高贵、典雅、充满活力,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以最原始的真诚在召唤着一切生命。
  其五:“莲池睡佛”,消失的海市蜃楼。
  
胡邦盛《莲池睡佛》诗曰:“绿水漾清荷,山光摇玉井。依然潋滟中,宛似瞿塘影。波动锡疑飞,月明禅自静。一泓水鉴空,天外香风永。”而林元凤同题诗描绘道:“半亩自天开,悠悠出浪井。俯镜缅真容,高眠成幻影。袈裟水底披,色相空中静。莲座懒参禅,悟彻源头永。”“莲池睡佛”这一景观在开州老城西门外,有一个并不是很大的莲花池,常年池水清澈,盛山倒映在莲池中,状若睡卧佛像,因此人们把它称为莲池睡佛。而今的“莲池睡佛”早已淹没于汉丰湖中。然而汉丰湖却似古代的莲池,在荷花盛开的季节,天色映照,山峦起伏,树木参差;天蓝,云白,树绿,草色青黄。逼真的造型和色彩,清晰而文静,水上的真实与水中的虚幻紧密衔接,让人沉迷在梦幻般的世界里,“莲池睡佛”的意境早已得到了升华。
  其六:“仙镜凝辉”,已作他用人如织。
  
胡邦盛《仙镜凝辉》诗曰:“玉女试新妆,留得银华镜。照乘似珠明,写形同水净。绿垂螺黛偏,红绽花容正。皎洁月光园,素娥相掩映。”林元凤的同题诗《仙镜凝辉》描绘道:“石发挽晨风,云鬟梳晓镜。花簪绰约娇,雨拭濯磨净。俯瞰吐晶莹,仰瞻辨邪正。山鸡舞见猜,绣错浑相映。”“仙镜凝辉”描绘的是开州老城南边一个小山上的大石,也就是明镜石。在太阳光照下,光亮照人,也有人把它叫作仙女镜。而今的“仙镜凝辉”之地,已经改建成城市公园,名曰“明镜石公园”,公园里包括明镜阁、明镜雅舍、生态密林、农耕花卉景观带、旱河花溪、秋叶林带、山顶观景亭等景点,提升了开州城市形象,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观赏于一体的休闲景观。
   其七:“清江渔唱”,桃李依旧笑春风。
  
胡邦盛《清江渔唱》诗曰:“江渚抱城隅,渔人此信宿。长吟遏晓云,高唱穷幽谷。乐与众人同,声随流水速。竹枝歌未终,欸巧相驰逐。”林元凤的同题诗《清江渔唱》描绘道:“击楫清流中,歌声惊水宿。随风散江濆,余响鸣山谷。夜静玉楼寒,月明横槊速。阳春为和难,巴里且徵逐。”清江,古名巴渠、清江、叠江,近代亦称东里河。《水经·江水注》:清水“源出西北巴渠县巴岭南獠中,即巴渠水也”。《明史·地理志》开县:“有清江,自东流合焉,亦曰叠江。”清代,东河流域称东里,故名东里河。蜿蜒清江,水石相击,白浪朵朵,清波叠叠,一派“粼粼碧水如罗,渔父扁舟挂网回;生长烟波生计足,鸬鹚并载卖鱼来”的景象。而今的清江,除了再没有打鱼的小船外,清风徐来,遥山叠翠,江水澄清,林翠花娇,何其赏心悦目!
   其八:“瑞石凌霄”,独留诗意在人间。
  胡邦盛《瑞石凌霄》诗曰:“飞来华顶峰,突兀悬崖立。中有昆吾藏,还余鹊印迹。光辉射斗牛,照耀联奎璧。不羡林泉幽,终期作柱石。”林元凤在同题诗《瑞石凌霄》中描绘道:“一片仰凌霄,整冠拜独立。日燃云自升,笋接天无迹。遮莫载蓬嬴,还疑贡灵璧。他日攻错中,惟此韩陵石。”瑞石山在今开州区文峰街道,高约1000米,是方圆数十里的最高峰。峰顶有三块巨石,山间有汉丰寨、毗卢寺。清乾隆时期称为“瑞石山”,又称“毗卢山”。清咸丰时期亦称为“瑞石山”,又名“汉丰寨”。据《乾隆·开县志》《山川》卷记载之一:“瑞石山,在县东南八里,一峰突起,山有瑞石。”巨石上有清咸丰壬子秋九月,乡土石泉文本清题刻的七律诗二首。其一,“偕我童蒙游汉丰,峰峦矗起半霄中。千门万户排垣北,四水三江出蜀东。雾幕云移长结彩,天梯石栈自连通。苍苍既已开奇境,更以人工助化工。”其二,“携挺南峰顶上游,心清目旷气横秋。远观陕广三千界,近俯绥夔十二州。四壁搀岩凝汉表,万重霁彩笼山头。高怀佐主难忘酒,饮罢赓歌兴未修。”而今的“瑞石凌霄”,高山之巅,尊容如旧,风光亦然,奇石古朴,松涛翻滚,石崖空悬,好一派旖旎景致。
  “汉丰八景”中,除“倒影清泓里,津梁亦已疲。幸于拈笑悟,四大得空时”的“莲池睡佛”已淹没于汉丰湖底外,“盛山积翠”现更是增添了大觉寺、藏经楼、仿古艺术长廊、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等人文景观;“州面列屏”已经建设成为市级森林公园;“清江渔唱”随着三峡工程的蓄水而更加开阔壮观;“仙镜凝辉”随着明镜石公园的建成,其景更臻胜境。其他三景虽有变迁,但景致的总体格局未变,风光依旧。“汉丰八景”今昔对比,追溯的是历史变迁,触碰的是开州人文。
  (作者系开州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