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正安街道白华村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志愿服务唱响乡村治理“好声音”
  本报记者 谢国邦
  淅淅沥沥的秋雨持续下了半个多月。正安街道白华村党支部书记牟其彬心里惦记着村民周文端养殖的鸡鸭是否受了影响。10月11日一大早,晨雾还未散去,牟其彬就往周文端家走去,还没到门口,一大一小两只狗摇头摆尾地跑出来迎接。
  “牟书记经常来,和我家狗子都熟悉了。”周文端笑着说,之前入户时,牟其彬心里惧怕这两只狗,来的次数多了,狗狗把他当成了朋友,都会大老远迎接他。
  周文端家情况特殊,他和妻子分别有听力、视力障碍,只有女儿一人在外务工,维持家庭开支。这些年来,为了帮助周文端,牟其彬成了他家的常客,经常带着志愿者上门,与周文端面对面、心贴心地聊家常、算收入、问困难,帮助其解决生产发展困难,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家庭收入,让周文端家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
  近年来,白华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结合本村实际,组建了桃溪河、大禹、小喇叭、春风、点心乡贤5支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乡风文明营造、纠纷调处、环境治理、帮扶济困等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打通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进农家、到田间、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白华村以创新开展基层治理为突破口,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相融合,探索了“三化”“四得”“五到位”工作模式,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奏响乡村振兴“新篇章”。
  据介绍,白华村志愿服务队实行群众点单“首接负责制”,明确群众点单首接第一人责任,按照就近原则开展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贴近群众的生活、贴近群众的需求。
  此外,志愿服务成效由群众来评判,以点单群众及受益群众给出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次,对志愿服务队伍进行评星定级。
  “村里的志愿者,三番五次来家里讲政策、谈发展,我才决定留了下来。”该村柑橘种植大户徐斯彬说,几年前,他在外创业失败后回到老家,筹措资金准备东山再起。志愿者了解情况后,帮他出谋划策,建议他在村里发展投资少、风险小的柑橘产业。现在,徐斯彬承包的柑橘园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还带动了村里不少农户增收。
  如今由村干部、老党员和热心村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白华村,他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运用“靠机遇把握、靠产业带动、靠干部工作、靠群众支持、靠法律保障”工作方法,围绕积分制管理模式开展志愿服务。
  在积分制管理模式实施中,白华村总结提炼出“尊重群众、取信于民,利益协调、群众评判,依法依规、公平公正,道德引领、舆论监督”32字“点心工作法”,提升乡村治理成效,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志愿服务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大家对于村支‘两委’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党支部引领力更加凸显,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底气更足。”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高企服务部部长助理郑慧表示,该村将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大对志愿服务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努力打造“门能进、话能说、心能交、人能留”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倡树乡村文明新风尚,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