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达州高新区积极发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特色养殖助发展乡村振兴底气足
臻丰生态农业养殖场。

饲养员检查幼兔生长情况。

关渡村村民养殖的肉牛。

红花村生态甲鱼养殖基地。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近年来,达州高新区始终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把发展养殖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方法,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养殖,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A 引进产业 拓宽致富渠道
  喂料、清理、检查、消杀……达州高新区金垭镇的臻丰生态农业养殖场负责人夏先梅对兔子养殖流程早就烂熟于心,这也是她每天的“必修课”。“一个环节没做好,都会影响出栏量。”她说,“目前存栏量2万只,预计全年出栏量可达8至10万只。”
  走进养殖场,一栋栋兔舍依山而建,周围林木葱茏,环境优美。兔舍内,空气流畅,温度适宜,环境干净,整齐划一的养殖笼上挂满食盒,有的兔子在进食,有的兔子在蹦跳,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小兔在打盹儿。
  “这是我们引进培育的一批优质畜牧企业之一。”金垭镇党委副书记朱红聪介绍:“通过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多元股份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进而实现村集体、农户共同增收。”
  据了解,2016年,金垭镇引进达州市臻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金山村投资建设臻丰生态农业养殖场,建设“智能模式+标准化”兔子养殖场。企业按照每年每亩400元支付60亩土地流转费,并常年向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养殖场平常能提供做清理、喂食等固定岗位4人。兔子的繁殖率高,遇到繁殖期可提供临时岗位7-20人次不等。”夏先梅算了一笔账,“全年支出的人工工资达40余万元。”
  “近几年,因该企业发展情况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经过金山村村民大会决议,金山村与企业签订利益联结协议,用村集体资金30万元入股企业,每年固定分红2.5万元,3年后收回本金,确保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金山村负责人说。
  “养殖场建成后,我们不仅有土地流转收益,还有务工收益,还有集体分红收益,收入大大提高了。”常年在养殖基地务工的人员罗开均说。
   B 技术支持助力产业发展
  “进入秋季,牛的胃口渐渐恢复,是‘贴秋膘’的好时候……”近日,达州高新区石板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人员来到达州高新区石板街道关渡村8组后山,现场对关渡村养殖户唐体亮进行肉牛养殖技术指导和培训。
  为增加石板街道养殖户的收入,农技人员的下乡走访和培训早已成为工作常态。“通过现场走访和培训,旨在帮助辖区养殖户提高防疫和管理水平,减少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农技人员袁亮说。
  “在农技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对发展养殖充满信心。”唐体亮介绍,今年他养了西门塔尔牛40多头,数量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预计收入20万元左右。
  像唐体亮一样的致富能手在石板街道也越来越多。据了解,关渡村位于达州高新区石板街道中东部,是达州市畜禽定点屠宰现代化产业园区和肉牛加工产业园所在地。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石板街道以探索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把发展牛、猪特色养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不断发掘、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我们积极倡导辖区善养殖、会养殖的村民主动发展养殖业,并通过农技人员上门指导、政府补贴等方式,积极培育各类养殖合作社,大力扶持养殖专业户,助力乡村振兴。”达州高新区石板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庞启伟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石板街道现有生猪专业养殖户28户,全年出栏生猪9000头左右;专业肉牛养殖户3户,全年出栏肉牛160多头。其中,10余户养殖户增收达2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做大养殖总量、提高产业效益为重点,鼓励村集体和村民大力发展牛、羊、猪等畜牧养殖,推动养殖产业在生产规模、生产方式、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庞启伟说。
  C  活用资金激发产业潜力
  “甲鱼蛋的孵化温度需要稳定在30℃左右,经过30多天,小甲鱼就会破壳而出,然后再集中投放入池塘养殖。”近日,达州高新区斌郎街道红花村生态甲鱼养殖基地内的工人们正在往鱼池内补充甲鱼苗。
  红花村生态甲鱼养殖产业是该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亮点产业,其养殖基础设施完善,养殖技术成熟,销路稳定通畅,有力带动了该村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
  走进红花村生态甲鱼养殖基地,一只只甲鱼肌肉紧实,爪子锋利,挣脱渔网欲逃走,可谓是“野性十足”。据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说,现在该基地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5000只,并且与数家达州市区超市达成供应合作。
  据了解,2018年,红花村利用本村20万元扶贫资金建立了红花村生态甲鱼养殖基地,该基地面积共15亩,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每年可为该村村民分红7000元。
  由于基地的甲鱼孵化、养殖及相关配套设施每天都需要人为管护,再加上日常的喂料、换水等工作,基地已为该村长期提供岗位2人,甲鱼捕捞季节还能额外提供临时岗位5人,每年劳务支出3万余元。
  “目前,我们仅拥有甲鱼养殖产业,所有的甲鱼苗都需额外购买,在未来的规划中,我们将通过打造自己的育苗培育基地,提升产业规模,持续为村民增收。”红花村驻村干部汪芝涛说。
  (本版文图由达州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