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苦黄连”孕育“甜日子”
本报记者 熊瑛
白露刚过,河堰镇口泉村村民便趁着晴好天气,全力以赴采挖黄连。
口泉村种植黄连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全村358户村民,有220户靠种植黄连增收致富,种植面积达8000亩,年产值达1600万元,人均年收入1.4万余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
依托优势精准发力
“我们不种‘老三样’,基本都是种黄连。”口泉村2组黄连种植户包中文说,尽管黄连的价格不稳定,但还是比种玉米、红薯、洋芋划算得多。
口泉村平均海拔1300米,常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尽管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农业发展,但开拓创新、勤耕苦作的口泉村村民,从石柱县黄水镇发现了商机。石柱县黄水镇规模种植黄连,让当地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于是,口泉村村民通过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仔细观察、不断探索,从石柱县黄水镇学到了成熟的种植技术,开始在林下试种黄连。
育苗、移栽、遮阴、揭棚、管护、采挖、烘烤……不种不知道,一种吓一跳,口泉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黄连生长,采挖出来的黄连品质上乘,备受客商青睐。
“其他地方的黄连5年之内不挖,就会烂在地里,可口泉村种植的黄连10年不挖也不会烂,品质非常好。”包中文说,尽管种植黄连5至6年后才能产生效益,但大家都沉得住气,坚信“林下可生金”、种黄连可致富,好品质会铺就好“钱”景。
“我们购买生活用品、农用物资以及劳动用具,都是靠种植黄连卖钱。”口泉村1组村民张家奎说,尽管他家只种了5亩多黄连,但卖的钱足以保障一家人吃穿不愁、生活无忧。
发展壮大黄连产业
“经过反复实践,证明我们村适合种黄连,下一步我们要扩大种植面积,争取不低于1万亩。产量上去了,药材商就会直接来村里收购,避免中间商赚差价,到时家家户户都能增收致富。”2007年,时任口泉村村主任的周乾文,在召开院坝会时铿锵有力地说。
2007年1月,口泉镇2组党员周乾文被村民选为村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利用口泉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村民种植黄连的成熟技术,发动村民大规模种植黄连,并制定了以奖代补、种植培训、送黄连籽、保底回收等诸多奖励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口泉村村民种植黄连的积极性,也铆足了村民的干劲儿,全村358户村民,有220户都种上了黄连。
对于技术不成熟的村民,周乾文从石柱县黄水镇请来专技人员面对面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还免费送村民到石柱县黄水镇实地参观学习,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如今,口泉镇黄连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280亩扩大8000亩,覆盖了5个村民小组。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种植黄连,奏出了种下“苦黄连”、孕育“甜日子”的乡村振兴华美乐章。
“我们村每年平均可产干黄连80吨,按照100元每斤的价格计算,去年产值1600多万元。今年干黄连的价格涨到了150元每斤,80吨黄连就有2400万元左右的收入。”周乾文粗略算了一下。
多元模式促农增收
“单一的产业还是有风险的,如果遇到黄连价格下跌,或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就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后果。我建议村里还要发展一些其他的产业,比如党参、魔芋等。”2021年,担任了口泉村党支部书记的周乾文又有了新的打算,他的建议也得到了村民一致赞同。
就这样,口泉村又将党参、魔芋种植技术引进村里,以短效产业辅助长效产业。村民种植党参、魔芋的情绪高涨,全村5成以上的村民都种植了魔芋,一部分村民种植了党参。如今,口泉村已发展魔芋1000亩、党参100亩。
每到魔芋采挖季节,来自大进镇、石柱县黄水镇等地的商贩就直接开车到口泉村收购。由于口泉村的魔芋品质较好,许多商贩都提前订购,且收购的价格比较高。
“我们家种了50多亩黄连、20多亩魔芋,两项收入加起来每年轻松挣20多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我还可以卖黄连籽,每年还可以有1万元的收入。”村民胡顺刚笑眯眯地说,这些年,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大家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切实感受到了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日子有甜头。
白露刚过,河堰镇口泉村村民便趁着晴好天气,全力以赴采挖黄连。
口泉村种植黄连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全村358户村民,有220户靠种植黄连增收致富,种植面积达8000亩,年产值达1600万元,人均年收入1.4万余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
依托优势精准发力
“我们不种‘老三样’,基本都是种黄连。”口泉村2组黄连种植户包中文说,尽管黄连的价格不稳定,但还是比种玉米、红薯、洋芋划算得多。
口泉村平均海拔1300米,常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尽管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农业发展,但开拓创新、勤耕苦作的口泉村村民,从石柱县黄水镇发现了商机。石柱县黄水镇规模种植黄连,让当地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于是,口泉村村民通过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仔细观察、不断探索,从石柱县黄水镇学到了成熟的种植技术,开始在林下试种黄连。
育苗、移栽、遮阴、揭棚、管护、采挖、烘烤……不种不知道,一种吓一跳,口泉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黄连生长,采挖出来的黄连品质上乘,备受客商青睐。
“其他地方的黄连5年之内不挖,就会烂在地里,可口泉村种植的黄连10年不挖也不会烂,品质非常好。”包中文说,尽管种植黄连5至6年后才能产生效益,但大家都沉得住气,坚信“林下可生金”、种黄连可致富,好品质会铺就好“钱”景。
“我们购买生活用品、农用物资以及劳动用具,都是靠种植黄连卖钱。”口泉村1组村民张家奎说,尽管他家只种了5亩多黄连,但卖的钱足以保障一家人吃穿不愁、生活无忧。
发展壮大黄连产业
“经过反复实践,证明我们村适合种黄连,下一步我们要扩大种植面积,争取不低于1万亩。产量上去了,药材商就会直接来村里收购,避免中间商赚差价,到时家家户户都能增收致富。”2007年,时任口泉村村主任的周乾文,在召开院坝会时铿锵有力地说。
2007年1月,口泉镇2组党员周乾文被村民选为村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利用口泉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村民种植黄连的成熟技术,发动村民大规模种植黄连,并制定了以奖代补、种植培训、送黄连籽、保底回收等诸多奖励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口泉村村民种植黄连的积极性,也铆足了村民的干劲儿,全村358户村民,有220户都种上了黄连。
对于技术不成熟的村民,周乾文从石柱县黄水镇请来专技人员面对面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还免费送村民到石柱县黄水镇实地参观学习,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如今,口泉镇黄连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280亩扩大8000亩,覆盖了5个村民小组。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种植黄连,奏出了种下“苦黄连”、孕育“甜日子”的乡村振兴华美乐章。
“我们村每年平均可产干黄连80吨,按照100元每斤的价格计算,去年产值1600多万元。今年干黄连的价格涨到了150元每斤,80吨黄连就有2400万元左右的收入。”周乾文粗略算了一下。
多元模式促农增收
“单一的产业还是有风险的,如果遇到黄连价格下跌,或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就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后果。我建议村里还要发展一些其他的产业,比如党参、魔芋等。”2021年,担任了口泉村党支部书记的周乾文又有了新的打算,他的建议也得到了村民一致赞同。
就这样,口泉村又将党参、魔芋种植技术引进村里,以短效产业辅助长效产业。村民种植党参、魔芋的情绪高涨,全村5成以上的村民都种植了魔芋,一部分村民种植了党参。如今,口泉村已发展魔芋1000亩、党参100亩。
每到魔芋采挖季节,来自大进镇、石柱县黄水镇等地的商贩就直接开车到口泉村收购。由于口泉村的魔芋品质较好,许多商贩都提前订购,且收购的价格比较高。
“我们家种了50多亩黄连、20多亩魔芋,两项收入加起来每年轻松挣20多万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我还可以卖黄连籽,每年还可以有1万元的收入。”村民胡顺刚笑眯眯地说,这些年,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大家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切实感受到了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日子有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