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文章 提升幸福感
本报记者 熊瑛
今年夏季,河堰镇15个村(社区)1.2万余名村民用水无忧,这得益于该镇全力做好水文章,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兴水利工程,未雨绸缪实施了农村饮用水制度改革,大大改善了农村安全饮水状况。
完善设施保供水
距离开州城区50余公里的河堰镇,因喀斯特地貌,关不住水,蓄水难、管水难、饮水难尤为突出,不仅困扰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桎梏着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鉴于此,近年来,河堰镇党委、政府“过紧日子”筹集2300余万元,对全镇的供水设施进行改造,并新建饮水工程。截至目前,该镇已新建饮水工程42处,增设改造饮水管网200多公里,切实解决了全镇15个村(社区)1.2万余名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大幅度提升了农村饮用水的综合保障能力。
“镇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采用GPS定位,对辖区的水源点、蓄水设施、供水设施进行实地踏勘、测绘,绘制出《河堰镇农村安全饮水设施全图》,为我镇水利设施管护、水源调度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硬件保障。”河堰镇党委书记李启玮说。
发放管护明白卡
“小蔡,我家水管有点渗漏,麻烦你来修一下。”9月7日上午11点左右,河堰镇倪家村村民刘元翠做饭时,发现自家水管坏了,于是打通了“河堰镇农村饮水安全用户明白卡”上农村饮水安全管护人员蔡文培的电话。
不到十分钟,蔡文培骑着摩托车、背着维修工具来到了刘元翠家中,帮着维修水管,并细心地检查了其它水管和水龙头。
“我除了帮村民维修水管之外,还要负责收取全村554户村民家的水费,以及做好节约用水宣传。”蔡文培说。
据了解,河堰镇完善好水利设施后,实施了农村饮水制度改革,家家户户发放了“河堰镇农村饮水安全用户明白卡”,上面标注了村(社区)管护人员联系电话、镇水利服务中心投诉电话、河堰镇监督电话、水费标准及收缴方式及维修费用标准等信息。
“在饮水管护中,明白卡让干群联系更加紧密,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且提高了村民节约用水的意识。”河堰镇副镇长谢震霖说,由于把管护责任落实到了村上,每年为镇上节约开支10多万元。
灵活调度“幸福水”
“现在我们用水非常方便,打开水龙头24小时都有自来水。遇到干旱季节性缺水时,镇水利服务中心调度室就从其他水源点调水过来,让我们用上干净卫生的‘幸福水’。”刘元翠指着从水龙头放出的自来水说。
之前,河堰镇尽管建有倪家村火石溪水厂、岩水水厂、花木村水厂等集中供水或分散供水工程,但由于每个供水工程之间管网未联通,只能保障原设计的供水区域。枯水或干旱时,一旦某区域缺水,就会出现“有水无法调,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状况。
“水挑回来后,先淘米后淘菜,还舍不得倒,之后用来洗手、喂猪……”刘元翠说,以前缺水时,只能到很远的河沟里挑水解决用水问题,往返一趟至少2个小时。
为打通村民饮水最后一公里,河堰镇根据现有的供水设施,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调度方案,最大限度满足村民用水需求。
“下一步,我镇将不断优化完善饮水管护制度,管好、用好扶贫资产,提升农村用水保障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用水保障。”李启玮说。
今年夏季,河堰镇15个村(社区)1.2万余名村民用水无忧,这得益于该镇全力做好水文章,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兴水利工程,未雨绸缪实施了农村饮用水制度改革,大大改善了农村安全饮水状况。
完善设施保供水
距离开州城区50余公里的河堰镇,因喀斯特地貌,关不住水,蓄水难、管水难、饮水难尤为突出,不仅困扰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桎梏着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鉴于此,近年来,河堰镇党委、政府“过紧日子”筹集2300余万元,对全镇的供水设施进行改造,并新建饮水工程。截至目前,该镇已新建饮水工程42处,增设改造饮水管网200多公里,切实解决了全镇15个村(社区)1.2万余名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大幅度提升了农村饮用水的综合保障能力。
“镇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采用GPS定位,对辖区的水源点、蓄水设施、供水设施进行实地踏勘、测绘,绘制出《河堰镇农村安全饮水设施全图》,为我镇水利设施管护、水源调度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硬件保障。”河堰镇党委书记李启玮说。
发放管护明白卡
“小蔡,我家水管有点渗漏,麻烦你来修一下。”9月7日上午11点左右,河堰镇倪家村村民刘元翠做饭时,发现自家水管坏了,于是打通了“河堰镇农村饮水安全用户明白卡”上农村饮水安全管护人员蔡文培的电话。
不到十分钟,蔡文培骑着摩托车、背着维修工具来到了刘元翠家中,帮着维修水管,并细心地检查了其它水管和水龙头。
“我除了帮村民维修水管之外,还要负责收取全村554户村民家的水费,以及做好节约用水宣传。”蔡文培说。
据了解,河堰镇完善好水利设施后,实施了农村饮水制度改革,家家户户发放了“河堰镇农村饮水安全用户明白卡”,上面标注了村(社区)管护人员联系电话、镇水利服务中心投诉电话、河堰镇监督电话、水费标准及收缴方式及维修费用标准等信息。
“在饮水管护中,明白卡让干群联系更加紧密,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且提高了村民节约用水的意识。”河堰镇副镇长谢震霖说,由于把管护责任落实到了村上,每年为镇上节约开支10多万元。
灵活调度“幸福水”
“现在我们用水非常方便,打开水龙头24小时都有自来水。遇到干旱季节性缺水时,镇水利服务中心调度室就从其他水源点调水过来,让我们用上干净卫生的‘幸福水’。”刘元翠指着从水龙头放出的自来水说。
之前,河堰镇尽管建有倪家村火石溪水厂、岩水水厂、花木村水厂等集中供水或分散供水工程,但由于每个供水工程之间管网未联通,只能保障原设计的供水区域。枯水或干旱时,一旦某区域缺水,就会出现“有水无法调,远水解不了近渴”的状况。
“水挑回来后,先淘米后淘菜,还舍不得倒,之后用来洗手、喂猪……”刘元翠说,以前缺水时,只能到很远的河沟里挑水解决用水问题,往返一趟至少2个小时。
为打通村民饮水最后一公里,河堰镇根据现有的供水设施,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调度方案,最大限度满足村民用水需求。
“下一步,我镇将不断优化完善饮水管护制度,管好、用好扶贫资产,提升农村用水保障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用水保障。”李启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