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我区强力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全市教育强区和渝东北川东北基础教育高地
  区委、区政府始终秉承“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锚定加快建设全市教育强区和渝东北川东北基础教育高地目标,全力解决教育领域一系列大事实事难事,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创新融合、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区教育的区域影响力逐步提升,全市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重庆民盟第五届教育论坛、第二届潍坊开州教育协作教育教学论坛、“万达开云”研训机构专业能力建设暨“开东苍”研训机构“1+2”共同体建设论坛等10余项全市或区域性活动先后在开州举办。
  党建引领促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说,我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区在全市率先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发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职责清单、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议事规则3个文件。目前,24所学校实现党组织书记、校长分设,142所学校实行书记、校(园)长“一肩挑”,配备专职副书记85名,工作进度和规范运行管理程度均走在全市前列。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双带头人”“双培养”“双强化”“双创建”“双规范”工程,创建首批市级党建引领创新和质量创优“双创”学校3所,建设市级清廉学校示范点1所,入选市级党组织“双带头人”1人。
  我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强党建、带团建、优队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探索构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广泛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我区教育系统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强化问题导向,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永远吹冲锋号的姿态,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说,完善教育系统涉权事项报告制度和廉政风险监督机制,动态更新学校领导干部信息库,建立干部个人廉政档案1800余份,深入开展破“四困”促“四敢”作风提升行动、教育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防控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同时,常态化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以案四说”“以案四改”警示教育,让身边人、身边事现身说法,以鲜活案例强化警示教育。
  均衡协调保公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区坚持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程来抓,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优化教育布局,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保障教育公平。全区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9%。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布局规划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城镇化进程和人口变动趋势,在环湖城区、长沙组团、赵家组团、临港组团、竹溪组团超前规划布局,力求实现教育与全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率先发展、领先发展。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建成投入云枫实验学校、高桥初中。目前,全区现共有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324所,其中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60所、民办中小学、幼儿园164所,另有教学点36个。
  我区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采取“序时保障学校公用经费、统筹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全面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协调保障教育民生事项”等有力措施,全力保障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2022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33.74亿元,较2012年增加16亿元、增长90%。统筹推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项资助政策,发放资助资金近1.5亿元,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我区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切实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区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统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校舍维修改造、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补助、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专项等资金。目前,我区投入2.17亿元,开工建设大丘初中、汉丰一校教学综合楼、职教中心实训中心;投入4500万元,综合整治移民迁建学校12所;改善学校办学条件350余校次,购置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869套,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建强师资夯基础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我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引、育、留”上做文章,激活全区教师队伍“一池春水”。一年来,3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辅导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7名教师荣获重庆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教书育人楷模”“新时代好老师”等荣誉称号,6名教师在市级以上赛课活动中获特等奖、一等奖。
  我区拓宽路子引进人才,完善城乡教师编制统筹配置和动态调整机制,先后出台《关于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的意见》《开州英才计划实施办法》《开州英才人才引进实施方案》,畅通优秀教育人才招聘“绿色通道”。今年,我区通过考核招聘、公开考试招聘、特岗计划、区外商调、“三支一扶”等方式引进教师373人,其中研究生70人;订单培养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地方优师75人。
  我区教育系统大兴崇德敬业、勤学善教、公平正义、实事求是、清廉从教五种风气,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八个一”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修订完善教师职称评聘计分办法,建立教师梯级培养体系,邀请41名教育专家开展“教育名师开州行”活动、举办“周末名师大讲堂”16期、书记校长教育论坛2期,五级培训体系共培训教师5万余人次。以44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载体,辐射带动一大批教师、校长成长。评选师德标兵、“四有”好老师、优秀教育工作者400名,新认定区级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名师117名。
  我区健全教师工资待遇和绩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常年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教师岗位补贴7000余万元,确保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持续实施“安居工程”,有效利用近4400套教师公租房、周转房,解决城乡教师住房难题。实施“鹊桥工程”,持续开展教师联谊会,为大龄单身教师提供相遇、相识、相知的机会。实施“扶师工程”,充分发挥教育工会、教育慈善基金会积极作用,全面落实大病救助、节日慰问等惠师政策,激励广大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培根铸魂育新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我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家校共育,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7%;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后劲更足,国家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区80%的指标达8星及以上;普通高中特色多样、提质增量,高考出口质量取得新突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发展,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9%,对口就业率88%,“双证”通过率96%。
  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功创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健康学校建设单位2个,市级德育品牌学校3所、体育艺术特色学校4所、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6所,11个少先队中队被命名为“全国红领巾中队”。我区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被教育部作为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500余名学生在科技创新、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中获市级以上等级奖,160余名学生在市级以上体育竞赛中摘金夺银。
  我区教育系统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出台作业管理正负清单各10条,为14.6万名学生提供优质课后服务,13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压减清零”,已审批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监管平台、监管资金近1600万元。“双减”工作被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登载3次,受邀参加重庆日报新闻会客厅“‘双减’下的教育提质新思考”高端访谈。修订完善《德育工作考核办法》《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调整考核周期,弱化分数考核,增加现场考核,强化办学特色、负面清单等考核,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扎实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等评估监测,促进教育督导“长牙齿”,发挥好“指挥棒”作用。
  “我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积极作用,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厘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责任边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区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依托开州博物馆、开州规划馆、开州举子园等文旅资源,打连厢、车车灯等传统艺术,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们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情怀。用好300个亲情电话室和视频聊天室、21所乡村少年宫学校、42所“留守儿童之家”,加强特殊学生群体关爱保护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区教育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区委十五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顽强拼搏、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全市教育强区和渝东北川东北基础教育高地迈出重要步伐。
  (区教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