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碧水入城来 气韵灵秀润开州
汉丰湖畔白鹭舞翩跹,凸显开州生态之美。
水鸟、绿树、亭台、楼阁与汉丰湖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记者 陈永松 摄/视觉开州
市民在汉丰湖环湖步道上骑行。
汉丰湖水中彩林斑斓如画。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我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上游、三峡腹心、秦巴腹地,总人口170万,幅员面积3963平方公里,是开国元勋刘伯承元帅的故乡。境内有三峡库区水域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泊——汉丰湖。
近年来,我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汉丰湖大力发展“水经济”、做活“水文章”,建成15平方公里的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景区。2022年环汉丰湖区域经济总量达到317.1亿元、占全区47.9%,成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开州样板”。
护一方“绿水青山”
如镜的汉丰湖湖面,倒映出蓝天白云,呈现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好一幅“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生态画卷,令人陶醉。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三山三河两湿地”、陆上水上、地表地下各领域。一体推进系统修复、系统治理、系统监管,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坚决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
我区率先在全市划定湖内禁钓区,创新实施基塘、林泽、小微湿地、鸟类生境等消落带“四大治理工程”。2022年,我区实施营造林2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4%,治理水土流失19.2平方公里,完成矿山生态修复25公顷。“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违建整治”整改任务成功销号,作为正面典型案例上报生态环境部。汉丰湖乌杨坝消落带生态修复项目,获得2022年亚太地区景观设计奖卓越奖,入选全市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汉丰湖获评重庆美丽河湖。
近年来,我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对乡镇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铺设雨污管网。目前,全区31个乡镇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完工投用,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5座、雨污管网770公里,建成投运86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90%。
同时,我区还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869家,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900余个,总投资14亿元的环汉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动工开建。目前,辖区流域水质总体保持Ⅲ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达350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6微克每立方米。
此外,我区持续保持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的高压态势,打造生态环保数字化监控平台,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建立起天上、地下、水中、林间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在全市率先制定《自然保护地管理办法》。如今,环汉丰湖片区高等植物种类达到681种,崖柏保护与繁育科研工作被央视《东方时空》等栏目深度报道。
筑一座“金山银山”
近年来,我区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力推“城旅体农”融合发展,加速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我区围绕一湖碧水建设特色城市,依托“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特色禀赋,将湖光山色、商业空间、生活场景有机融合。高标准打造环湖消费带,建成低密度高品质生活区、5分钟公园休闲圈、滨湖公园250万平方米和滨湖智慧赛道46公里,有效带动了环湖周边土地增值溢价、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
近年来,我区围绕一湖碧水发展特色旅游,打造具有开州辨识度的帅乡红色研学、汉丰湖蓝色度假、雪宝山绿色康养、乡村金色体验“四色旅游”。建成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开州故城、开州举子园等文旅地标。持续唱响“浪漫开州花满城”“逍遥开州乐满城”“水韵开州香满城”“年味开州情满城”四季歌,“开州老盛山·冰薄月饼”获评第四届“重庆好礼”外事礼品奖。2022年,全区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亿元。
据了解,2023重庆开州·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将于2023年10月29日在城南故津广场举行。闻讯的国内外运动健儿踊跃报名,志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挑战自我。近年来,我区围绕一湖碧水打造特色赛事,充分发挥汉丰湖水域面积广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品牌赛事。常态化开展半程马拉松赛、龙舟邀请赛、皮划艇赛等赛事,成功举办“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中国重庆开州汉丰湖国际摩托艇公开赛”、全国桨板锦标赛、“重庆开州·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
我区还围绕一湖碧水发展特色农业,建成重庆最大的晚熟柑橘种植基地和全市第一个山地智慧化果园,并引入西部最大橙汁加工龙头企业——天邦食品,建成集“种苗繁育、品种区试、标准建园、绿色生产、休闲观光、初深加工、品牌培育”于一体的三峡柑橘产业集群。“开县春橙”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品牌,品牌价值达52亿元。竹溪镇引入“国企+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被《中国经济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临江镇福德村探索“六统六分六联”新型经营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交流单位。
促一域“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区坚持健全“两山”转化政策制度体系、完善生态产品转化市场机制,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
为彻底解决“九龙治水”问题,我区形成汉丰湖水质保护总牵头、环湖开发建设总协调、集中执法总统筹的运行机制,设立汉丰湖管理专门机构——汉丰湖管委会。率先在全市建立区内河流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流域共治共保。2022年,我区在全国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排名24位。
同时,我区迭代升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森林、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参与碳汇交易有效途径,林业碳汇招投标效率走在渝东北前列。与云阳县建立澎溪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累计核补资金1500万元,区内补偿机制累计核补资金1649.2万元,有效促进了汉丰湖上下游流域环境治理。
我区还积极探索“国有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运营模式,发展“种植+采摘+旅游”全业态。统一规划、市场化运营和开发环汉丰湖区域农家乐、特色民宿,辐射带动近万户农村居民勤劳致富。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335 元,同比增长7.9%。
如今的开州,历史写在古道旁、资源藏在山水中、精气盛在天地间、美景画在湖山里、发展刻在脊梁上、未来印在脚步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绿色产业风生水起、绿色经济日新月异,绿色已然成为美丽开州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170万开州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
(图片除署名外为本报资料图片)
水鸟、绿树、亭台、楼阁与汉丰湖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记者 陈永松 摄/视觉开州
市民在汉丰湖环湖步道上骑行。
汉丰湖水中彩林斑斓如画。
本报记者 熊程成
我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上游、三峡腹心、秦巴腹地,总人口170万,幅员面积3963平方公里,是开国元勋刘伯承元帅的故乡。境内有三峡库区水域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泊——汉丰湖。
近年来,我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汉丰湖大力发展“水经济”、做活“水文章”,建成15平方公里的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景区。2022年环汉丰湖区域经济总量达到317.1亿元、占全区47.9%,成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开州样板”。
护一方“绿水青山”
如镜的汉丰湖湖面,倒映出蓝天白云,呈现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好一幅“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生态画卷,令人陶醉。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三山三河两湿地”、陆上水上、地表地下各领域。一体推进系统修复、系统治理、系统监管,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坚决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
我区率先在全市划定湖内禁钓区,创新实施基塘、林泽、小微湿地、鸟类生境等消落带“四大治理工程”。2022年,我区实施营造林2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4%,治理水土流失19.2平方公里,完成矿山生态修复25公顷。“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违建整治”整改任务成功销号,作为正面典型案例上报生态环境部。汉丰湖乌杨坝消落带生态修复项目,获得2022年亚太地区景观设计奖卓越奖,入选全市首届生态保护修复十大案例,汉丰湖获评重庆美丽河湖。
近年来,我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对乡镇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铺设雨污管网。目前,全区31个乡镇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完工投用,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5座、雨污管网770公里,建成投运86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90%。
同时,我区还综合整治“散乱污”企业869家,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900余个,总投资14亿元的环汉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动工开建。目前,辖区流域水质总体保持Ⅲ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达350天以上,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6微克每立方米。
此外,我区持续保持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行为的高压态势,打造生态环保数字化监控平台,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建立起天上、地下、水中、林间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在全市率先制定《自然保护地管理办法》。如今,环汉丰湖片区高等植物种类达到681种,崖柏保护与繁育科研工作被央视《东方时空》等栏目深度报道。
筑一座“金山银山”
近年来,我区坚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力推“城旅体农”融合发展,加速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我区围绕一湖碧水建设特色城市,依托“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特色禀赋,将湖光山色、商业空间、生活场景有机融合。高标准打造环湖消费带,建成低密度高品质生活区、5分钟公园休闲圈、滨湖公园250万平方米和滨湖智慧赛道46公里,有效带动了环湖周边土地增值溢价、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
近年来,我区围绕一湖碧水发展特色旅游,打造具有开州辨识度的帅乡红色研学、汉丰湖蓝色度假、雪宝山绿色康养、乡村金色体验“四色旅游”。建成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开州故城、开州举子园等文旅地标。持续唱响“浪漫开州花满城”“逍遥开州乐满城”“水韵开州香满城”“年味开州情满城”四季歌,“开州老盛山·冰薄月饼”获评第四届“重庆好礼”外事礼品奖。2022年,全区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亿元。
据了解,2023重庆开州·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将于2023年10月29日在城南故津广场举行。闻讯的国内外运动健儿踊跃报名,志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挑战自我。近年来,我区围绕一湖碧水打造特色赛事,充分发挥汉丰湖水域面积广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品牌赛事。常态化开展半程马拉松赛、龙舟邀请赛、皮划艇赛等赛事,成功举办“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中国重庆开州汉丰湖国际摩托艇公开赛”、全国桨板锦标赛、“重庆开州·汉丰湖半程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
我区还围绕一湖碧水发展特色农业,建成重庆最大的晚熟柑橘种植基地和全市第一个山地智慧化果园,并引入西部最大橙汁加工龙头企业——天邦食品,建成集“种苗繁育、品种区试、标准建园、绿色生产、休闲观光、初深加工、品牌培育”于一体的三峡柑橘产业集群。“开县春橙”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品牌,品牌价值达52亿元。竹溪镇引入“国企+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被《中国经济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临江镇福德村探索“六统六分六联”新型经营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交流单位。
促一域“绿色发展”
近年来,我区坚持健全“两山”转化政策制度体系、完善生态产品转化市场机制,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
为彻底解决“九龙治水”问题,我区形成汉丰湖水质保护总牵头、环湖开发建设总协调、集中执法总统筹的运行机制,设立汉丰湖管理专门机构——汉丰湖管委会。率先在全市建立区内河流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流域共治共保。2022年,我区在全国市辖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排名24位。
同时,我区迭代升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森林、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参与碳汇交易有效途径,林业碳汇招投标效率走在渝东北前列。与云阳县建立澎溪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累计核补资金1500万元,区内补偿机制累计核补资金1649.2万元,有效促进了汉丰湖上下游流域环境治理。
我区还积极探索“国有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运营模式,发展“种植+采摘+旅游”全业态。统一规划、市场化运营和开发环汉丰湖区域农家乐、特色民宿,辐射带动近万户农村居民勤劳致富。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335 元,同比增长7.9%。
如今的开州,历史写在古道旁、资源藏在山水中、精气盛在天地间、美景画在湖山里、发展刻在脊梁上、未来印在脚步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绿色产业风生水起、绿色经济日新月异,绿色已然成为美丽开州最鲜明、最厚重、最牢靠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170万开州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
(图片除署名外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