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女农机手曾令梅:
根植奋进种子 深耕希望田野
    曾令梅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

  本报记者 熊瑛 文/图
  又是一年秋收季,在南雅镇新全村的稻田里,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金黄耀眼的光芒,犹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黄金甲”。
  烈日下,一名头戴遮阳帽、身穿防晒衣的女农机手,娴熟地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松油门、踩离合、换挡……她飒爽的英姿,不仅为秋收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她就是南雅镇女农机手曾令梅。
   外出打工长见识
  2005年,初中毕业后,为了改善家里生活条件,曾令梅只身前往广东东莞一家模具厂上班。没有工作经验和从业经历的曾令梅只能先从学徒工做起,每天工作10个小时,每月却只有300元工资。但她不懈怠、无怨言,认真学、虚心问、踏实干,一年后,她从学徒工蜕变成师傅,月薪涨到了6000多元,年年被厂里评为优秀员工。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曾令梅深有体会地说。2011年1月,在模具厂小有名气的曾令梅逐渐引起了年轻小伙许海林的关注,为一探究竟,同在广东东莞一家制衣厂打工的许海林来到了模具厂,通过熟人的引荐见到了曾令梅。没想到两人竟是初中同学,两人相谈甚欢,身在异乡的两个年轻人,很快便确立了爱恋关系。
  当年12月,在双方父母的见证和祝福下,曾令梅和许海林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便拿出积蓄在广东东莞开办起了制衣厂,公婆更是放下家里的农活到制衣厂帮忙。
   回家务农显身手
  “我们的三个孩子陆续到了读书的年龄,作为外地人,在广东东莞这边读书不方便,我与丈夫商量后,决定把孩子们送回老家读书。”曾令梅说。
  2019年7月,曾令梅回到南雅镇新全村,当起了全职太太,全心全意照顾三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丈夫许海林及公婆仍留在广东东莞经营制衣厂。
  孩子们上学后,闲下来的曾令梅又有些不“安分”了,她不想年纪轻轻就停止奋斗,想在家里干出一番大事业。与丈夫多次商量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呈现在曾令梅的脑海里:流转土地,种植花椒。经过粗略估算,需要投资200多万元。当曾令梅把这个大胆的想法告诉公婆时,也赢得了公婆的鼎力支持。2019年9月,曾令梅在南雅镇新全村、南雅村流转土地300多亩开始种植花椒。每天,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后,曾令梅就到花椒园里带着工人们一起除草、施肥、喷药、修枝、整形……昔日白皙清秀、姣好的面容被晒得黑黝黝的,显得比实际年龄大些。
  “看着她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我还是很心疼的,经常把制衣厂的事情交给父母打理,我就回来跟着她一起干。”许海林说,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种的花椒至今还没有大量上市,每年卖花椒的钱,只能勉强维持人工费。
  深耕“三农”有奔头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看着投入花椒种植的200多万元石沉大海,曾令梅每天总是在想办法进行补救。今年8月14日,由区供销联社主办、重庆智慧农服集团开州公司承办的农机手免费培训在南雅镇举行。曾令梅也报名参加了这次培训,30多名参培人员中有且只有她一个女学员,这时她才体会到驾驶农业机械不是一一般女同志能胜任的。既来之,则安之,她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刻苦训练,甚至主动请缨进行实操。在烈日下,曾令梅驾驶着收割机,在狭窄的空田里来回穿梭,踩离合、换挡、踩油门……一气呵成,令教练和男学员唏嘘不已。
  经过为期9天的培训,曾令梅完全能独立驾驶收割机了。看着家里栽种的2亩水稻已经成熟了,她租来一台中型收割机,不到2个小时就把水稻收割完了。同时,她还免费为其他村民收割水稻,平均每天可以收割20多亩。
  “国家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我决定就在农村待一辈子,把爱情和事业播撒在广袤的田野上。”曾令梅说,她与丈夫已商量好了,准备把制衣厂迁回南雅镇,解决本镇村民就近就业问题,还打算购买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农机,实现农业种植机械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