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和谦镇金山村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
“点绿成金”产业强 乡村振兴路更宽
  本报记者 程超通 讯员 熊巍
  初秋时节,和谦镇金山村高山云雾间,漫山遍野的茶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淡淡茶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近年来,金山村依托资源禀赋和传统优势,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在管护好老茶树的基础上,逐步推动新茶树栽植,建设茶叶加工厂,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
   共同协商 种茶制茶
  金山村地处开州区东北部,户籍人口982户、2973人,全村三面环山,海拔高低落差超千米。
  该村曾是煤矿富集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煤炭开采成为该村支柱产业。然而,10多年前,随着煤窑陆续关停,失去了主导产业,村民大量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绝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如何找到产业发展方向,是摆在金山村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召开了多次支部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院坝会,商讨村里发展什么产业。大家提了很多意见,有人建议种李子,有人建议种柚子,但是这些产业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效益低。”金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富说,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利用原来的种茶优势,发展茶产业。
  金山村种茶历史悠久,全村现存老茶树8万多株,其中树龄超过百年的约3万株。
  “这些无人管护的老茶树,在田间地头肆意生长,生命力非常顽强。”王文富说,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支“两委”一班人在走访中发现,许多村民都会从老茶树上采茶、制茶,用来自己喝,感觉口感还不错。但村民制出的茶叶品相较差,无法卖出好价钱,必须进行统一管护和加工制作。
  说干就干。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一班人带头筹集资金,每人拿出5000元钱,发展茶产业。没有工人,他们就自己干;没有设备,他们就用大锅炒制茶叶;没有技术,他们就在网上看视频学习,并向外地的茶叶师傅请教制茶技术。
  刚开始炒制的茶叶质量时好时坏,基本上没什么销路,加上不易储存,卖不出去的茶叶都发霉了。村里的茶产业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拨云见日 迎来新机
  2020年,在区委组织部的支持和帮助下,金山村申请到50万元的财政扶持资金。利用这笔钱,该村聘请了炒茶经验丰富的师傅,还安排专人到外地茶厂学习制茶技术,组建技术团队,购买制茶设备,成立和谦镇金山村经济联合社、高景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茶产业,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致富。
  “我们积极盘活闲置资源,组织精干力量对所有老茶树进行摸底排查,最后在1、5、6、7组找出3万株树龄超过百年的老茶树,对这些老茶树进行精心管护,让老茶树发新芽、换新颜。”王文富说,在此基础上,村里还新栽种茶树100亩。
  为调动茶农的积极性,金山村多次召开村集体会议、院坝会,动员茶农把自家采摘的茶叶,统一出售给经济联合社。
  以绿色谋发展,向品质要效益。村里每年都会定期邀请种茶和制茶方面的专家,围绕茶园生态建设、茶园病虫害防治以及茶叶加工等,现场指导村民采茶、制茶,持续提升茶叶质量。
  产销两旺 未来可期
  为打开茶叶销路,金山村在品牌建设上做足功夫,打造“和谦高景”茶叶品牌,并完成“和谦高景”商标注册、包装设计。同时,该村还积极参加各类展览展销、高峰论坛、专业赛事,扩大“和谦高景”品牌影响力。
  这些年,金山村每批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们都努力做好“销售员”,不仅将村里生产的茶叶推销给亲戚、朋友、同事,还动用一切资源和力量,为“和谦高景”茶叶作宣传。
  “我担任金山村第一书记以后,经常在同学群、老乡群里宣传金山村的茶叶,陆陆续续卖出了几十斤。”金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熊巍说。
  金山村还与附近的电商创业者对接,在他们的网店上销售“和谦高景”茶叶。目前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各大平台均有销售。
  此外,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融媒体中心、区电影发行放映有限公司等帮扶单位不遗余力地推销和购买“和谦高景”茶叶,助力该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金山村产出的2000余斤“和谦高景”茶叶已销售一空,收入10余万元。
  下一步,金山村将深入挖掘百年老茶树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及该村种茶、制茶的创业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谦高景”茶叶、爱上“和谦高景”茶叶,让茶产业成为实现强村富民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