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爱出汗,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夏天一到,稍微一动就汗流浃背,真羡慕那些怎么动也不流汗的人。
有说法称,流太多汗是身体虚弱的表现,但也有人说不流汗不利于身体排毒。那么,这些说法哪个靠谱?流多少汗才是好的呢?
一、人为什么出汗?
一般情况下,人体体温保持在37℃左右,当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或者做了运动的情况下,体温会升高,此时就需要借助皮肤散热来平衡人体温度。汗腺出汗就是一个重要的体温调节途径。
人体的汗腺大约有400万个,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腺和会阴处,而小汗腺就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集中分布在手掌和脚掌。
每个人汗腺的发达程度和位置不同,加上不同的基础代谢,出汗量和出汗位置就因人而异了,比如有些人额头出汗多,而有些人腋下出汗多。汗液作为一种新陈代谢的产物,排出身体的同时带走多余热量。所以出汗的作用是散热,保持人体体温的平衡。
至于民间关于“出汗排毒”的说法,则是不严谨的。汗液的组成包括99%的水分和1%的其他成分,例如铁、钠、钙、钾以及尿素氮等代谢废物。也就是说,出汗排出来的主要是水,并非化学意义上的“毒素”。至于有些人出汗后有难闻的味道甚至是狐臭,也不是排出来的体味,而是汗液接触到皮肤并被皮肤上的细菌分解而产生的气味。
二、多汗VS少汗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一天的排汗量在500到1000ml,高温或者运动都会导致出汗增加,夏季出汗量可达到1500到2000ml,约等于3到4瓶矿泉水的量。然而,根据每个人汗腺的数量和分布不同,在高温下和运动后出汗各有不同,只要身体没有不适就是正常的。
除了以上两种因素,影响出汗的还有生理方面的因素。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肥胖性出汗:较为肥胖的人,脂肪较厚,散热也慢,因此出汗就更多。
味觉性出汗:摄入辛辣食物时,辣味会刺激到交感神经,使人出现出汗的情况。
精神性出汗:常说的“捏一把汗”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或者兴奋的情况下,小汗腺受到一定的神经刺激,能够促进汗水的分泌和排出。
孕期出汗:女性怀孕后,雌激素水平较高,基础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导致出汗增多。
以上的出汗情况,都属于正常的代谢反应,只要在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就没有什么问题。然而,还有一些出汗情况,可能暗示着某些疾病。
三、异常多汗和异常少汗
受疾病影响,出现异常多汗的常见情况有:糖尿病、甲亢、结核、高血压、肿瘤、充血性心衰等。但是此类情况在导致异常出汗的同时伴随着其他不适症状,比如发热、咳嗽等。
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不炎热的温度下或者非运动状态下,仍然大量出汗,这种情况被称为冒“虚汗”。有些人夜间睡觉出汗,则叫做“盗汗”。只要出现异常情况,都建议到医院检查。
有些人属于“汗少”体质,平时很少出汗,身体也并无不适,可能是先天的汗腺少或者不发达。但是在天气热、运动后,出汗量突然变少,就要小心是疾病影响了,比如一些皮肤病,比如鱼鳞病、反射性皮炎等,或者是神经损伤以及霍纳综合征等。这类患者在炎热天气或者运动后,可能导致全身性无汗或者少汗,建议尽快去医院检查。
所以出汗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大家日常可以关注下自身的出汗情况,以便预防身体疾病。
四、夏季大量出汗后如何应对
夏日炎炎,不少人出门一趟就大汗淋漓,大量的出汗导致人体丢失水分,同时流失不少的电解质,可能出现烦躁、疲惫乏力,心慌、面色发红等症状,一些老年人还容易出现血管堵塞,突发心梗。所以夏季出汗后要采取一些行动。具体有以下做法:
1.多喝电解质水
前面说到汗液基本是水分,那么大量出汗后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注意不要因为口渴而猛灌,建议小口、多次地饮用。
2.多吃富含钾、钠的食物
出汗会流失电解质,其中的钾元素能够调节细胞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心肌功能,使心跳规律正常,可以通过食用绿叶蔬菜或者水果来补充。流失的钠元素则可以通过饮用淡盐水来补充。这也是为什么跑步后都要喝一些矿物质饮料的原因。
3.及时降温
当身体温度升高,出汗严重时,除了补充水分外,也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比如吹风扇、喝冷饮、洗手洗脸等,从根源上减少水分的流失。条件允许下,出汗后建议尽快更换衣物或者洗澡,让身体变得舒服些。
在夏季出一些汗反而对身体有好处,大家可以准备运动起来,多流汗,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当然,也要注意不要在大热天里过度运动,当心中暑哦! (区科协供稿)
有说法称,流太多汗是身体虚弱的表现,但也有人说不流汗不利于身体排毒。那么,这些说法哪个靠谱?流多少汗才是好的呢?
一、人为什么出汗?
一般情况下,人体体温保持在37℃左右,当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或者做了运动的情况下,体温会升高,此时就需要借助皮肤散热来平衡人体温度。汗腺出汗就是一个重要的体温调节途径。
人体的汗腺大约有400万个,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腺和会阴处,而小汗腺就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集中分布在手掌和脚掌。
每个人汗腺的发达程度和位置不同,加上不同的基础代谢,出汗量和出汗位置就因人而异了,比如有些人额头出汗多,而有些人腋下出汗多。汗液作为一种新陈代谢的产物,排出身体的同时带走多余热量。所以出汗的作用是散热,保持人体体温的平衡。
至于民间关于“出汗排毒”的说法,则是不严谨的。汗液的组成包括99%的水分和1%的其他成分,例如铁、钠、钙、钾以及尿素氮等代谢废物。也就是说,出汗排出来的主要是水,并非化学意义上的“毒素”。至于有些人出汗后有难闻的味道甚至是狐臭,也不是排出来的体味,而是汗液接触到皮肤并被皮肤上的细菌分解而产生的气味。
二、多汗VS少汗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一天的排汗量在500到1000ml,高温或者运动都会导致出汗增加,夏季出汗量可达到1500到2000ml,约等于3到4瓶矿泉水的量。然而,根据每个人汗腺的数量和分布不同,在高温下和运动后出汗各有不同,只要身体没有不适就是正常的。
除了以上两种因素,影响出汗的还有生理方面的因素。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肥胖性出汗:较为肥胖的人,脂肪较厚,散热也慢,因此出汗就更多。
味觉性出汗:摄入辛辣食物时,辣味会刺激到交感神经,使人出现出汗的情况。
精神性出汗:常说的“捏一把汗”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或者兴奋的情况下,小汗腺受到一定的神经刺激,能够促进汗水的分泌和排出。
孕期出汗:女性怀孕后,雌激素水平较高,基础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导致出汗增多。
以上的出汗情况,都属于正常的代谢反应,只要在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就没有什么问题。然而,还有一些出汗情况,可能暗示着某些疾病。
三、异常多汗和异常少汗
受疾病影响,出现异常多汗的常见情况有:糖尿病、甲亢、结核、高血压、肿瘤、充血性心衰等。但是此类情况在导致异常出汗的同时伴随着其他不适症状,比如发热、咳嗽等。
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在不炎热的温度下或者非运动状态下,仍然大量出汗,这种情况被称为冒“虚汗”。有些人夜间睡觉出汗,则叫做“盗汗”。只要出现异常情况,都建议到医院检查。
有些人属于“汗少”体质,平时很少出汗,身体也并无不适,可能是先天的汗腺少或者不发达。但是在天气热、运动后,出汗量突然变少,就要小心是疾病影响了,比如一些皮肤病,比如鱼鳞病、反射性皮炎等,或者是神经损伤以及霍纳综合征等。这类患者在炎热天气或者运动后,可能导致全身性无汗或者少汗,建议尽快去医院检查。
所以出汗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大家日常可以关注下自身的出汗情况,以便预防身体疾病。
四、夏季大量出汗后如何应对
夏日炎炎,不少人出门一趟就大汗淋漓,大量的出汗导致人体丢失水分,同时流失不少的电解质,可能出现烦躁、疲惫乏力,心慌、面色发红等症状,一些老年人还容易出现血管堵塞,突发心梗。所以夏季出汗后要采取一些行动。具体有以下做法:
1.多喝电解质水
前面说到汗液基本是水分,那么大量出汗后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注意不要因为口渴而猛灌,建议小口、多次地饮用。
2.多吃富含钾、钠的食物
出汗会流失电解质,其中的钾元素能够调节细胞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心肌功能,使心跳规律正常,可以通过食用绿叶蔬菜或者水果来补充。流失的钠元素则可以通过饮用淡盐水来补充。这也是为什么跑步后都要喝一些矿物质饮料的原因。
3.及时降温
当身体温度升高,出汗严重时,除了补充水分外,也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比如吹风扇、喝冷饮、洗手洗脸等,从根源上减少水分的流失。条件允许下,出汗后建议尽快更换衣物或者洗澡,让身体变得舒服些。
在夏季出一些汗反而对身体有好处,大家可以准备运动起来,多流汗,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当然,也要注意不要在大热天里过度运动,当心中暑哦! (区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