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武隆:
千年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外国游客到景区游览。

沧沟乡大田乡村旅游区级示范点建设启动大会。

沧沟乡大田古村落民居。

  翻开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大田村的乡村振兴档案,有一件名为《重庆市武隆县沧沟乡大田村大田组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的档案格外醒目。封面是一排村落民居,里面则记述了以这排民居为代表之一的千年古村落——大田传统村落的历史及建设规划。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故事,看看大田村的新变化。
  “大家排好队,穿好救生衣,抓紧扶手,注意安全。”
  空气滚烫,万木欣荣,时值盛夏,位于大田村“大田湿地人家”景区迎来旅游高峰,木棕河漂流区的安全员刘雪松正忙着为游客们检查安全措施。截至目前,景区陆续接待游客30万人次左右,不仅成为周边市民的首选打卡地,更吸引了来自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6个国家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据档案史料记载,大田古村落中央的小山堡名为“学堂堡”,在古巴国时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村落历史悠久,地处武陵山腹地,风景秀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是古代官方信使从涪陵到彭水往来的必经之所,更有“一楼九堡十三铺”驿站之说。村落内大量建筑为清末所建,并以两层的木结构为主,多成院、或聚落形态。村落布局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依山就势,加之渝东南山区特色农耕习俗和浓厚的私塾文化,使之获得“千年古村落”的美名。
  但大田古村交通不便却是不争的事实,车不通,人不来,致富的路子就堵住了。为了改善生活,村里人只能选择往外走,刘雪松就是其中之一。
  “家里穷得都吃不起饭,我还年轻,兴许闯一闯就成了呢。”1999年,18岁的少年怀着一腔热血去到浙江务工,这一走就是20年。然而,背井离乡的滋味并不好受,文化程度较低的刘雪松,只能靠在工地打零工为生,收支的不平衡渐渐让一家人生活变得拮据。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一则家乡的好消息传来:“大田湿地人家”景区即将开放,面向周边村民大量招工,同时,沧沟乡政府积极动员村民自主创业,发展周边农家乐等,让农户们获得更多的收益。
  “外边生活花销大,孩子还要上学,不如回家乡拼一把。”2019年,刘雪松带着一家四口回到大田村。“村里变化大,车通了,人也多了,我刚回来就有人找上门,叫我去景区当漂流安全员。”在乡政府的一路引导帮助下,2020年,他在景区办起了特色美食餐馆,生意红火,生活有了盼头。当初还在为温饱窘迫的少年,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大田村大田组组长。他表示,自己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批受益者,未来将继续不忘初心,带领大家积极谋划产业,帮助更多家乡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乡村振兴,其本在人。为保证村民的利益,沧沟乡采用“集体主导、企业共建、村民参与”的模式,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以“主人翁”角色激发农户的内生动力,让老百姓广泛参与到旅游服务的全链条中,既要做古村落保护的“受益者”,更要做古村落保护的“建设者”。
  沧沟乡乡长李丹表示,乡村振兴是一项大工程,我们会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在为村民谋利益图发展的过程中,突出本地特色元素,找准“一村一品”的发展定位,做亮“大田湿地人家”旅游品牌。同时,尊重环境、尊重自然,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大田古村落焕发出蓬勃生机。 (来源:七一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