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返乡创业感恩故土 投资办厂造福桑梓
——记重庆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景海
    余景海接受记者采访。(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程超
  6月19日,重庆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对89名“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和95家“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进行了表彰。重庆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景海荣获“重庆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今年45岁的余景海是南雅镇书香村人,大学毕业后就南下广东省深圳市打工,经过多年打拼,成功创办了自己的企业。2018年,余景海怀揣着家乡情怀,创办了重庆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把深圳工厂扩建的反渗透水处理膜项目设在家乡开州,2020年正式投产。经过几年发展,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今年公司产值预计超过1.5亿元。
  南下深圳打工
  “我大学就读于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信息化专业,毕业后去了深圳打工。”余景海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他从小刻苦学习,努力考上大学。1998年刚毕业的余景海怀着对大城市的憧憬,踏上了追梦之旅。
  最初,余景海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学的又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一定能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可是现实却无情击碎了他的梦想。
  “由于没有工作经验,连续20多天找不到工作,身上的钱也花完了。和我一同去的5个同学都被现实击退回了老家,只剩下我一个人坚持留下来。最终我进了一家台资企业从最底层的杂工做起,每月工资600元。”余景海说。
  “我觉得年轻的时候没必要计较太多,只要你肯吃苦、肯奋斗,哪怕起点低一点,一样会获得成功。”谈及那段打工的日子,余景海感慨万千。
  有心人天不负。余景海所在的企业是一家生产溜冰鞋、滑板车等运动器材的大型台资企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余景海,很快得到了赏识,接连被提拔。从杂工到流水线工人,从车间主管再到办公室ERP系统和总务管理负责人,最后他成了董事长助理,协助管理企业事务。
  自主创业办厂
  “在做董事长助理期间,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余景海说,那段时间,他从企业老板那里学会了管理企业的丰富经验,为他以后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1年,余景海收获了爱情,与同企业的湖南女孩结婚。婚后,他决定创业。余景海说,他想给家人最好的生活,大城市房价很高,打工肯定很难买得起房子,必须创业才能挣更多的钱。
  余景海创业的想法得到了该企业老板的支持,并借给他8万元,助他创业。受到了鼓励的余景海拿出多年的积蓄,创办了一家生产塑料薄膜的企业。
  创业艰难百战多。本以为可以大赚一笔的余景海发现,由于技术上没有优势,他生产的产品利润微薄,赚不到什么
  钱。
  “产品销路、销量都不好,还要给工人发工资,那几年过得艰难。”余景海说,那段时间他四处筹措资金,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还是原企业的老板提供了资金上的帮助,让他渡过难关。
  2011年,余景海在一次展会上接触到反渗透水处理膜技术,并率先将其应用到生产中,很快他的产品在市场上打开销路。“我们生产的产品,不但在民用领域可以解决健康直饮水的问题,还可以在工业领域用于中水回用和污水处理,且能用于海水淡化和盐湖提锂等特种分离领域。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订单如雪花般飞来,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余景海说。
  政策扶持助力
  2018年,情系家乡开州的余景海,成立了重庆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把反渗透水处理膜项目投资到了家乡。
  “我回家乡投资办厂,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重视。比如去年因疫情我们企业的生产遇到了一些难处,全靠有关政策补贴,才让企业渡过难关。”余景海说,最初把企业搬回家乡还有所顾虑,但现在企业享受到不少税费减免以及政策红利,让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他有信心把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重庆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有员工100多人,员工每月工资在4000元至7000元之间,让许多老乡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如今,开州的投资环境相当好,区领导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贴心服务,他们针对企业还配备有专门的服务专员,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他们解决。”余景海希望更多在外创业的开州人能返乡投资,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