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以平凡之举让爱薪火相传
——记区社保中心居民养老保险科科长张松
    张松(左二)为群众解答政策咨询。(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谢国邦
  7月3日,第三届重庆市“最美社保人”评选活动开启线上投票通道,不少网友纷纷线上了解他们的事迹,为自己心中的“最美社保人”投票。
  区社保中心居民养老保险科科长张松上榜“最美社保人”候选人名单,他以平凡之举让爱薪火相传的事迹,赢得了不少网友的称赞。
  今年1月,张松被市社会保险局授予“百日大练兵”比武竞赛“优秀个人”称号;3月,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岗位练兵明星”;4月,他又获得市人力社保局嘉奖。
  “美在敬业、美在品行、美在感恩。”相处多年的同事这样评价张松。
  寒门立志改变命运
  命运于张松似乎有些不公,但他从未对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环境有所抱怨。
  1986年夏天,渝北区一个农村家庭里,一对年近50岁的夫妇老来得子,取名张松。
  耗尽半生,父母对张松的到来自是疼爱万分,无奈家境贫寒,他自幼生活非常窘迫。年幼时,张松就比同龄的孩子矮小,加上父母年迈,时常遭受异样的眼光。
  家穷志不短,张松从小立志苦读,成绩优异,他期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2003年,他以中考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渝北中学录取。
  从农村到城市,张松的眼界开阔了,而他的生活却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父母年过六旬且体弱多病,张松在学校每月的生活费很难保障。好在他遇到了一个有爱的集体,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境况后,纷纷慷慨解囊,助他完成了高中学业。
  “大家都在帮助我,那个时候我就立志,以后要把爱传递下去。”张松回忆道,同学们发现他只吃稀饭馒头,不但帮助他吃上了肉和菜,还筹钱给他买来新衣服。
  张松如愿考上重庆工商大学,就在他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时,高中老师及时给他联系到一位爱心人士提供资助,张松的心再次被爱融化。
   把爱洒向一方热土
  2010年,张松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来到大进镇双龙桥村。初来乍到,偏远和贫穷,并没有吓倒他。看到当地群众如同自己父母般挣扎在贫困线上,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为此,他在大进镇坚守了7年。
  双龙桥村离大进镇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张松吃住在村两年时间,他喜欢进院串户,了解群众的诉求与愿望,主动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受大家喜爱。
  后来,张松到大进镇政府工作,虽然身在机关,但仍心系群众。只要下到村里,他总是耐心与群众交流,接受群众咨询,脸上始终带着真诚的笑容。
  2016年年底,张松进入区社保中心工作。面对新岗位,他从零开始,刻苦钻研业务知识,逐步成为单位里的业务骨干。
  作为社会保险的服务窗口,必须熟练掌握人社领域的养老、创业就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多项政策与法规,才能高效快捷地为群众服务。
  “每天再忙,也要挤时间学习。”多年以来,张松已养成了这一良好的习惯。他说,政策和法规在不断更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
  去年年初,一对长期工作生活在西藏的临江镇户籍夫妇来到区社保中心服务大厅准备补缴养老保险。因资料不齐全不能补缴,尽管张松再三解释政策,这对性格暴躁的夫妇还是现场责骂起来。
  张松一边安抚一边仔细核查资料,和当事人一起研究解决办法,最终得到了当事人的信任。这对夫妇再次回到西藏找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在张松的协助下很快补缴了养老保险。
  张松的真诚服务,打动了这对夫妇,他们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了区社保中心表示感谢。
  社会保险服务窗口虽小,却牵扯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处处为群众着想,事事为群众分忧,张松一直努力践行。他细心细致地解释宣传,以心换心的真诚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以己之能回馈社会
  今年2月,张松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这是他16年坚持无偿献血27次的殊荣。
  2006年夏天,接济张松上大学的全国政协委员、爱心企业家刘雅煌的一句话,让张松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
  “小松,你安心学习,我会一直帮助你,我不求你的回报,只希望你能把爱的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这句话,张松一直记在心中,一直在寻找把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的方式。
  张松在20岁生日那天,走进了停在路边的献血车,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400毫升。
  “人如果只知道索取,那他将一无所有。”从献血车里走出来那一刻,张松感觉心里踏实多了。
  一次次勇敢地伸出手臂,张松16年累计献血14500毫升,相当于3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
  有一次,重庆市血液中心征求张松,一位白血病患者与他的血型配对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毫不犹豫答应下来。这次献血距他上次献血不到3个月,家人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他却安慰道:“点滴之恩,要涌泉相报,带给别人希望,才无愧当年受赠。”
  勤俭节约捐款抗疫
  张松的家庭经济到现在依然拮据,他一个人的收入维持着全家人的开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毅然捐出了7400元。
  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时,看着电视上播报全国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画面,张松的眼眶湿润了。
  “何其有幸生在这个团结友爱的国度!”张松拿出手机,毫不犹豫地捐出了500元。没过多久,他又追加捐款了500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松前后一共捐款7400元。
  他行慷慨之举的背后,是生活中的节俭。一件高中时期的毛衣穿到现在仍舍不得丢,身上所穿的衣服很少有上百元的……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张松捐款时,他父亲生病住院找亲戚借的医药费用还没还完。他是在和亲戚商量肯延期还钱后,毅然把工资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