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创新,让“老产业”获得新的比较优势
  今年是开州区竹溪镇规模种植再生稻的第32个年头。是什么让这项传统产业历久弥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通过种植模式、种植技术创新,“老产业”也能获得新的比较优势。
  记者了解到,虽然不少稻田仍由一家一户种植,但借助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代耕”,在劳动力使用较多、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仍然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这种“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让繁重的粮食种植变得更为轻松,生产效率也更高,在用工成本较高的今天,可有效降低种植成本。
  与此同时,竹溪镇还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再生稻种植的收益。过去再生稻由农户加工后销售,每公斤稻米售价不足6元钱。去年,该镇对再生稻的包装进行改进,推出适应消费潮流的小包装、精包装,再结合来体验农事的游客的心理需求销售再生稻稻米,结果再生稻身价大涨,每公斤售价达到20元,大大提升了收益。
  当然,即便竹溪镇发展再生稻产业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不能固步自封。比如目前存在的中稻收割后难以实现机收、部分品种再生能力减弱等问题,都需要当地在产业发展中不断总结、探索,通过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解决,确保进一步增加收益、降低成本,让产业获得新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