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健康护航
本报记者 谢国邦
6月9日下午,五通乡五通村村民王会明来到五通乡卫生院进行康复理疗。
年近60岁的王会明左侧肢体偏瘫,他家离五通乡卫生院虽然只有两三公里,但此前,他宁愿前往60公里外的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治疗。
如今,王会明愿意来五通乡卫生院治疗,主要是看到这里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水平大幅提升,觉得在这里治疗效果不错后,每隔一个多月,他就会来这里“报到”。
在五通乡,很多群众和王会明一样,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怀疑到信任,最终实现了“小病不出乡”。
五通乡卫生院的变化,得益于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区扎实推进医共体医通、财通、人通“三通”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乡镇下沉,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衡化发展,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用活“资金池”
乡镇卫生院焕新颜
五通乡卫生院距离开州城区约70公里,地处开州区、万州区、梁平区交界处,曾是全区房屋最陈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是全区设施设备最老旧的医院。该院承载着辖区8000多人的健康保障工作,却一度门可罗雀。
五通乡卫生院院长杨建波介绍,此前,由于缺设备、缺技术、缺人才,导致患者越来越少,医院运营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好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雪中送炭,让五通乡卫生院迎来“新生”。
2021年,五通乡卫生院申请到“资金池”的资金70万元用于流程改造和中医馆建设。2022年,该院又申请到“资金池”的资金30万元用于数字化门诊建设。仅仅两年时间,该院医疗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在镇上的医院就可以做CT检查,不用再往大医院跑,省时、省心又省钱。”前不久,中和镇村民谭孝祥在中和镇中心卫生院做完CT检查,由三甲医院医生远程出具了诊断报告,经过精准治疗,半个月后便康复出院。
谭孝祥提到的CT机价值近400万元。2022年,中和镇中心卫生院获得“资金池”100万元支持,再加上自筹的资金,购买了这台设备。
“有了CT机后,患者与医院实现了双赢。”中和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黄文算了一笔账:该院做CT检查的费用相比区级医院便宜5%以上,自CT机投用以来,至少为辖区患者节约了10万元的医疗支出。同时,不少患者做完CT检查后,选择留在镇中心卫生院医治,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就诊率。
一座“资金池”激活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潭春水。为让更多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好看病”“看好病”,我区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和区级技术服务协作“资金池”,将其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储备金。
其中,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按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上一年医疗收入的1%,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一年医疗收入的3%筹集资金。区级技术服务协作“资金池”按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上一年医疗收入的0.1%、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一年医疗收入的0.3%筹集资金。
目前,我区共筹集“资金池”资金2200万元,有2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申请使用资金1435万元,用于48个能力提升项目。今年,该资金筹集规模将达到1700多万元。其中,3家区级医院主动担当作为,将向“资金池”注入900余万元,并承诺每年只注入资金,不使用资金。
破解人才荒
小医院有了“大”服务
今年以来,到温泉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时常需要排队,为他们诊疗的医生是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黎小娅。
黎小娅今年34岁,在一些人看来,一位从专科学校毕业的年轻中医,难以得到患者的认可。黎小娅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人气,是因为她曾到区中医院进修,接受过名中医为期一年的倾心指导,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患者中树起了好口碑。
“医共体带来了‘人通’,化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进难的问题。”温泉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勇军直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医共体为推动人才流通和培养搭建了良好的渠道。
温泉镇中心卫生院与区中医院结为医共体,医疗技术人员不仅实现了上派学习、下派指导,区中医院还在院感防控、流程管理和质量提升等方面,给予温泉镇中心卫生院指导建议。
目前,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分别牵头与27家、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了2个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常年开展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并对全区4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远程诊疗全覆盖,2022年开展远程诊疗3.17万例。
基于医共体组织框架,我区扎实推进“区聘乡用”改革,让医疗技术人才下沉,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从2022年开始,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无基层工作经历的执业医师类人员在申请副高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年。新招聘在编的、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将被适时选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至少1年。
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区建立了“区聘乡用”人员绩效考核机制,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为基本考核内容,确保“区聘乡用”改革落到实处、惠及群众。
看病更安心
基层医院创甲争优
做实医共体,受益的不仅是温泉镇中心卫生院。
和谦镇仁和村村民姚孝田患有脑胶质瘤,此前,由于和谦镇卫生院没有无创呼吸机,他每次住院都需前往城区的医院。
和谦镇卫生院自从与区中医院结成医共体后,区中医院选派了中医科、儿科等科室的3名医生前往和谦镇卫生院开展为期1年的服务。此后,和谦镇卫生院不仅引进了无创呼吸机,在设置参数、调试设备等方面也得到区中医院医生手把手指导,为姚孝田这类患者就近就医创造了条件。
除了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医共体的成立,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5月8日,区中医院院长魏海波带领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来到和谦镇卫生院,指导医疗、护理、院感防控、公共卫生等方面工作,助力其创建甲级乡镇卫生院。
今年,我区在前期成功创建9家甲级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将重点推进和谦镇卫生院、中和镇中心卫生院、赵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甲级创建工作,同时推动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达到乙级标准。
创建甲级乡镇卫生院有何好处?中和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黄文介绍,创甲成功后,医院的收费标准仍维持不变,但就医环境和服务能力将得到极大改善,可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我们将以创建甲级乡镇卫生院为契机,全面提升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区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我区之所以能大规模地创建甲级乡镇卫生院,主要得益于以“三通”为基础,打破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资金、人才和设备等方面的瓶颈,并在全市率先建立医共体内对口指导机制,确保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我区将始终着眼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扎实推动综合医改提能增效、惠民有感。
6月9日下午,五通乡五通村村民王会明来到五通乡卫生院进行康复理疗。
年近60岁的王会明左侧肢体偏瘫,他家离五通乡卫生院虽然只有两三公里,但此前,他宁愿前往60公里外的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治疗。
如今,王会明愿意来五通乡卫生院治疗,主要是看到这里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水平大幅提升,觉得在这里治疗效果不错后,每隔一个多月,他就会来这里“报到”。
在五通乡,很多群众和王会明一样,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怀疑到信任,最终实现了“小病不出乡”。
五通乡卫生院的变化,得益于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我区扎实推进医共体医通、财通、人通“三通”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乡镇下沉,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衡化发展,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用活“资金池”
乡镇卫生院焕新颜
五通乡卫生院距离开州城区约70公里,地处开州区、万州区、梁平区交界处,曾是全区房屋最陈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是全区设施设备最老旧的医院。该院承载着辖区8000多人的健康保障工作,却一度门可罗雀。
五通乡卫生院院长杨建波介绍,此前,由于缺设备、缺技术、缺人才,导致患者越来越少,医院运营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好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雪中送炭,让五通乡卫生院迎来“新生”。
2021年,五通乡卫生院申请到“资金池”的资金70万元用于流程改造和中医馆建设。2022年,该院又申请到“资金池”的资金30万元用于数字化门诊建设。仅仅两年时间,该院医疗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在镇上的医院就可以做CT检查,不用再往大医院跑,省时、省心又省钱。”前不久,中和镇村民谭孝祥在中和镇中心卫生院做完CT检查,由三甲医院医生远程出具了诊断报告,经过精准治疗,半个月后便康复出院。
谭孝祥提到的CT机价值近400万元。2022年,中和镇中心卫生院获得“资金池”100万元支持,再加上自筹的资金,购买了这台设备。
“有了CT机后,患者与医院实现了双赢。”中和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黄文算了一笔账:该院做CT检查的费用相比区级医院便宜5%以上,自CT机投用以来,至少为辖区患者节约了10万元的医疗支出。同时,不少患者做完CT检查后,选择留在镇中心卫生院医治,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就诊率。
一座“资金池”激活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潭春水。为让更多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好看病”“看好病”,我区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和区级技术服务协作“资金池”,将其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储备金。
其中,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按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上一年医疗收入的1%,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一年医疗收入的3%筹集资金。区级技术服务协作“资金池”按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上一年医疗收入的0.1%、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一年医疗收入的0.3%筹集资金。
目前,我区共筹集“资金池”资金2200万元,有2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申请使用资金1435万元,用于48个能力提升项目。今年,该资金筹集规模将达到1700多万元。其中,3家区级医院主动担当作为,将向“资金池”注入900余万元,并承诺每年只注入资金,不使用资金。
破解人才荒
小医院有了“大”服务
今年以来,到温泉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就诊的患者时常需要排队,为他们诊疗的医生是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的黎小娅。
黎小娅今年34岁,在一些人看来,一位从专科学校毕业的年轻中医,难以得到患者的认可。黎小娅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人气,是因为她曾到区中医院进修,接受过名中医为期一年的倾心指导,诊断和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患者中树起了好口碑。
“医共体带来了‘人通’,化解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进难的问题。”温泉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勇军直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医共体为推动人才流通和培养搭建了良好的渠道。
温泉镇中心卫生院与区中医院结为医共体,医疗技术人员不仅实现了上派学习、下派指导,区中医院还在院感防控、流程管理和质量提升等方面,给予温泉镇中心卫生院指导建议。
目前,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分别牵头与27家、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了2个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常年开展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并对全区4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远程诊疗全覆盖,2022年开展远程诊疗3.17万例。
基于医共体组织框架,我区扎实推进“区聘乡用”改革,让医疗技术人才下沉,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从2022年开始,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无基层工作经历的执业医师类人员在申请副高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年。新招聘在编的、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将被适时选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至少1年。
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区建立了“区聘乡用”人员绩效考核机制,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为基本考核内容,确保“区聘乡用”改革落到实处、惠及群众。
看病更安心
基层医院创甲争优
做实医共体,受益的不仅是温泉镇中心卫生院。
和谦镇仁和村村民姚孝田患有脑胶质瘤,此前,由于和谦镇卫生院没有无创呼吸机,他每次住院都需前往城区的医院。
和谦镇卫生院自从与区中医院结成医共体后,区中医院选派了中医科、儿科等科室的3名医生前往和谦镇卫生院开展为期1年的服务。此后,和谦镇卫生院不仅引进了无创呼吸机,在设置参数、调试设备等方面也得到区中医院医生手把手指导,为姚孝田这类患者就近就医创造了条件。
除了让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医共体的成立,也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5月8日,区中医院院长魏海波带领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来到和谦镇卫生院,指导医疗、护理、院感防控、公共卫生等方面工作,助力其创建甲级乡镇卫生院。
今年,我区在前期成功创建9家甲级乡镇卫生院的基础上,将重点推进和谦镇卫生院、中和镇中心卫生院、赵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甲级创建工作,同时推动2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达到乙级标准。
创建甲级乡镇卫生院有何好处?中和镇中心卫生院院长黄文介绍,创甲成功后,医院的收费标准仍维持不变,但就医环境和服务能力将得到极大改善,可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我们将以创建甲级乡镇卫生院为契机,全面提升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区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我区之所以能大规模地创建甲级乡镇卫生院,主要得益于以“三通”为基础,打破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资金、人才和设备等方面的瓶颈,并在全市率先建立医共体内对口指导机制,确保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我区将始终着眼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扎实推动综合医改提能增效、惠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