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大进镇实现以茶绿山、以茶强镇、以茶富民目标,乡村振兴大有“钱”景
茶叶变“金叶”托起致富梦
本报记者谢国邦
大进镇万亩生态茶园一角。

村民采摘茶叶。

红旗村风貌。

杨柳村漂亮的民宿。

双龙桥村美景。

  万亩茶山,点缀秦巴。和美大进,茶润万家。盛夏时节大进镇的茶山上,一望无垠的茶树,生机盎然。
  近年来,大进镇坚持茶文化引领茶产业发展、茶科技推动茶产业发展、茶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理念,以“1447”创新实践思路引领茶产业发展,全面发挥出茶产业的综合价值,实现以茶绿山、以茶强镇、以茶富民的目标。
  “1447”创新实践思路就是以红旗村为示范,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茶”统筹重要论述、和美乡村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系列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坚持“4”个实践路径、实现“7”个目标价值,推动全产业链纵深发展。
   问需于民求发展
  地处北纬30°的大进镇,属于黄金产茶带,海拔700-900米,区域年均降水量1583毫米,年均气温14.4℃,空气湿度适宜。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达到高产优质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自然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生长。
  红旗村是大进镇最先复兴茶产业的村,经过几年的发展与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机制,产业综合效益日渐显现。
  今年,红旗村茶叶迎来盛产之年。目前,全村茶产业产值已达700万元,该村被大进镇确立为“三茶”统筹的和美乡村发展示范村。
  悠悠茶香,古韵悠长,大进镇种茶史可追溯到盛唐时期。自2018年来,大进镇举全镇之力复兴茶产业,1万多亩山地种上茶树、披上绿装。
  复兴茶产业,路在何方?大进镇以问需于民、问技于专家、问路于市场寻求产业发展出路。
  2019年,大进镇紫金村从4组到8组,广泛召开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镇村干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最终种下了800亩茶树。
  和紫金村一样,大进镇党政干部对19个村(社区)深入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村民发展意愿和建议,遵循将村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则,通过各村(社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确定将茶叶作为扶贫主导产业,随后形成产业发展规划。
  听取村民意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也要问计于专家,寻找发展谋略。
  大进镇邀请重庆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深入产业发展地块进行现场考察评估,紧扣地方“优势”做文章,因地制宜选择茶叶作为特色产业,打出人有我优的“特色招”。
  茶产业发展回归于市场,以市场的手段助力持续发展。大进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公司化运作模式,对市场前景、经济效益、销售渠道等进行综合考虑,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需求引进龙头茶企,打通茶叶销路。
  打造发展“新引擎”
  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大进镇坚持党建统领、集体引领、市场导领的原则,不但增加了茶产业的活力,也增添了茶产业的综合带动效应。
  大进镇以“八张问题清单”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建强支部堡垒,带动产业发展,优化乡村治理,着力打造“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不断增强工作辨识度。
  去年,大进镇按照“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把群众增收实现在产业链上”的思路,成立大进镇巴渠茶园基地联合党支部,下设管护、加工、营销、增值等五个党小组,为茶产业发展提供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服务、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市场营销。
  2018年,大进镇成立巴渠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统揽全镇茶叶销售。公司从茶叶品种、茶叶品质、茶叶品牌等方面加强源头管理,解决产品统一品控的问题。
  巴渠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还组建了一个劳务公司、一批劳务经纪人、一支专业技术团队、一批采茶能手、一批采茶工人、一支运营团队、一支运输队伍,统一组织本地劳动力和脱贫户,集中开展茶叶采摘技能培训。特别盯牢头茬春茶的采摘,由合作社专人提前发布招工信息,招募采茶工,抢时采摘,确保品质优、韵味足的茶叶应收尽收。
  同时,大进镇还进一步厘清职责,促进茶产业发展。针对茶产业生产环节,实行分村统建,分片统管,分户倒包的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对管护各个细节进行全面把控,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大进镇坚持分村制宜,统一建设,各村根据基础条件和村情差异,统一谋划和布局,科学确定茶叶品种和种植规模,统一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
  各个茶园坚持分片适宜,统一管护,按照“大基地+小单元+网格化”管护思路,根据耕作、人行便道及茶园周边的自然分界线,将茶园划分为若干个片区,形成唯一识别编号,由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茶农统一进行管护。
  让村民参与管护,实现利益共享。各村实行适度分户,分户倒包,鼓励以户为单位适度规模进行承包,推动精细化管理,提高茶园管护质量和效益。
  “分清了职责,更加专注于管护。”大进镇群和村党支部书记谭发财对“三分”管护体制赞不绝口。
  2019年以来,群和村统一建成3600多亩茶树,统一管护标准,实行分户倒包。今年,该村茶产业产值达到了80万元。
  万亩茶山变“金山”
  “经过三四年的培育,茶产业的经济、环保、社会和科研价值相继凸显。”大进镇党委负责人介绍,产销研学游立体化发展,农旅融合让茶山变成了“金山”,不但增加了集体和农户的收入,还涵养了一方青山绿水。
  大进镇7个村把茶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产业、示范产业和共富产业进行培育和打造,让茶叶成为致富的“金叶”。
  红旗村充分盘活闲置资产,建成投产2500亩茶园,当地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就地增收,村民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是欣欣向荣的“茶村”。
  茶产业推动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农村交通得到了大改善。如今,大进镇农村道路交通四通八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便利的出行条件让村民切实感受到茶产业发展带来的便利。
  种茶能挣钱,在大进镇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茶产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吸引了不少人返乡创业。今年,群和村茶产业吸引了10多名村民返乡承包茶园。
  集体经济的发展,让不少村由“空壳村”变成“强村”。大进镇以“三变”改革为路径,积极探索土地入股、资产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集体经济增收模式,使村民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红利。
  大进镇万亩生态茶园每年可带动村民就业2万人次以上,给村民带来劳务收入160万元。
  效益分红是村民的另一笔收入。各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生收益的基础上,会定期分红给村民,对困难村民实行优先分红。巴渠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每年按净利润的4%补贴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特困户等困难群体。
  目前,大进镇产出的白茶、红茶、绿茶等,以“巴渠云雾”为主打品牌,对接市场需求细分为“巴渠雪芽”“巴渠银针”“巴渠雀舌”“巴渠毛峰”“巴渠毛尖”等系列,产值2300万元以上。
  大进镇还将产业发展融入旅游中,充分利用茶园优质自然生态资源发展“五游”经济,通过美化茶园环境开展生态旅游、延伸茶俗茶事开展节事旅游、创新茶艺体验开展休闲旅游、挖掘茶叶功效开展养生旅游、利用茶学科普推动研学旅游,走出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去年,大进镇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700万元以上。
  一栋栋民居坐落于茶山之间,绿白相间,错落有致。大进镇以茶为底色,绘就出产业强、农村兴的美好画卷。
  (本版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