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之光点亮万家灯火
韦忠(中)和同事检测设备。
韦忠进行变电器换装。
韦忠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本报记者 张鑫坪 通讯员 潘洪
身着电力工作服的韦忠,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话语不多。但谈起电力运维工作和他的“小发明”,他的话匣子瞬间打开。
自1991年从事电力工作以来,韦忠先后当过运行工、检修工、班长、专责,掌握的专业渐渐从水电专业拓展到火电、供电、运维……从一线工人到技术骨干的成长路上,韦忠始终未曾改变的是,坚守一线的初心与决心。
“他是电力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同事对韦忠的评价。作为国网开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运维(电缆)管理专责,他所在的部门要负责整个开州城区配电端运行保障,守护着全区390公里电力线路平稳运行和18万余户居民的安全用电。
“触”电32年
韦忠“触”电已经32年,多年来,他把一线当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见到他刚毅的身影。
2016年高考前夕,汉丰街道都市新民居小区电缆分支箱炸裂,多个电缆头烧坏,导致大面积线路故障。韦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冲在抢修“战线”最前沿。
到达现场,韦忠做好安全措施后,立即投入抢修工作。查看故障电缆、联系更换电缆分支箱、重新制作电缆头、开展耐压试验……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连续奋战了16个小时,终于在天亮前完成抢修工作。
“现在天气这么热,要影响居民用电7天,居民生活怎么办?”在一次“迎峰度夏”期间,韦忠管理的平枫南北线路施工中,某施工单位不小心挖断了电缆,造成大面积线路故障。综合考虑“迎峰度夏”供电服务压力和高温下学校、医院、车站和周围居民用电问题,他否决了之前的施工方案。
掌握时间,就是掌握胜利。为此,韦忠白天跟随施工人员现场勘测,晚上回来加班加点绘制当天的勘测图纸,草拟多个施工方案进行比对。根据实地勘测情况,他要求增加开关刀闸,对线路分段施工,在线路施工中同步开展负荷割接,这样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环网供电。最终,依托该方案,只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施工。
破解难题
“轰隆隆……”2014年5月,一声春雷响彻夜空。天还未亮,韦忠便带领10余名电力工人奔赴文峰街道桂香村(现高市村)抢修现场。那里一台公用变压器被雷击损坏,影响100余户村民生活用电。
事故变压器位于桂香村一处距离公路约50米的山坡上,变压器起吊设备无法抵达作业。韦忠和同事到达现场时,只能扛着设备,踏着泥泞的山路前往。在两根电杆之间,韦忠和同事架起一根圆木,通过人工吊装的方式,换装新的变压器。但这种传统办法不容易掌握受力,吊装途中还需绕过架设变压器的槽钢,韦忠等10名抢修工人花费4个小时才完成变压器换装。
山区安装、更换变压器受地理和交通环境影响,变压器起吊设备有时无法到达施工现场,只能靠人工起吊,既费时又费力。能否研发一种简易装置,让人工吊装省时、省力?
在大家庆祝桂香村恢复供电时,一个设想在韦忠脑海里悄然萌芽。
“能否把变压器电杆看作塔吊的支点,利用杠杆原理改变起吊角度和距离?”韦忠将研发思路瞄准工地上最常见的塔吊工作原理,并利用工作之余查阅大量书籍,最终研发出台架式变压器起吊装置。
在这套装置的加持下,人力换装变压器只需2名工人、半个小时就可完成。
不断创新
“小发明”带来“大甜头”,这让韦忠心里埋下了一颗创新的“种子”。
“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我总会想着用技术去解决它。”近几年来,韦忠创新的脚步从不曾停歇,发明了多项组合式工器具,解决了工作中需要人员多、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诸多难题。
说起多年的发明成果,韦忠如数家珍:台架式变压器起吊装置、便捷式维护装置、可调式放线推车、检修切割刀具等4项发明成果获得了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台架式变压器起吊装置还获得重庆市专利评比三等奖。此外,他的多项QC成果获得重庆市全面质量管理优秀QC成果奖励。
发现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思维和工作模式下,韦忠的“新意”不仅仅体现在上述实用“小发明”,更多地展现在日常保电供电的具体工作中。
2019年8月25日夜间,文峰片区主变故障,2万户居民面临用电困难。多年的一线运维经验,让韦忠快速思考出一套“带电作业+倒闸”的补救方案:在维修过程中,将该片区居民的用电负荷转移,最大限度地降低主变故障对居民的用电影响。
作为运维(电缆)管理专责,韦忠的日程表上没有8小时内外之分,只需一个电话,他就会迅速赶赴故障现场。国网开州供电公司墙面上,挂满的17项个人荣誉、23项集体荣誉,清晰地记录着这位一线电力工人的坚守与创新。
(国网开州供电公司供图)
韦忠进行变电器换装。
韦忠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本报记者 张鑫坪 通讯员 潘洪
身着电力工作服的韦忠,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话语不多。但谈起电力运维工作和他的“小发明”,他的话匣子瞬间打开。
自1991年从事电力工作以来,韦忠先后当过运行工、检修工、班长、专责,掌握的专业渐渐从水电专业拓展到火电、供电、运维……从一线工人到技术骨干的成长路上,韦忠始终未曾改变的是,坚守一线的初心与决心。
“他是电力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同事对韦忠的评价。作为国网开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运维(电缆)管理专责,他所在的部门要负责整个开州城区配电端运行保障,守护着全区390公里电力线路平稳运行和18万余户居民的安全用电。
“触”电32年
韦忠“触”电已经32年,多年来,他把一线当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见到他刚毅的身影。
2016年高考前夕,汉丰街道都市新民居小区电缆分支箱炸裂,多个电缆头烧坏,导致大面积线路故障。韦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冲在抢修“战线”最前沿。
到达现场,韦忠做好安全措施后,立即投入抢修工作。查看故障电缆、联系更换电缆分支箱、重新制作电缆头、开展耐压试验……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连续奋战了16个小时,终于在天亮前完成抢修工作。
“现在天气这么热,要影响居民用电7天,居民生活怎么办?”在一次“迎峰度夏”期间,韦忠管理的平枫南北线路施工中,某施工单位不小心挖断了电缆,造成大面积线路故障。综合考虑“迎峰度夏”供电服务压力和高温下学校、医院、车站和周围居民用电问题,他否决了之前的施工方案。
掌握时间,就是掌握胜利。为此,韦忠白天跟随施工人员现场勘测,晚上回来加班加点绘制当天的勘测图纸,草拟多个施工方案进行比对。根据实地勘测情况,他要求增加开关刀闸,对线路分段施工,在线路施工中同步开展负荷割接,这样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环网供电。最终,依托该方案,只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施工。
破解难题
“轰隆隆……”2014年5月,一声春雷响彻夜空。天还未亮,韦忠便带领10余名电力工人奔赴文峰街道桂香村(现高市村)抢修现场。那里一台公用变压器被雷击损坏,影响100余户村民生活用电。
事故变压器位于桂香村一处距离公路约50米的山坡上,变压器起吊设备无法抵达作业。韦忠和同事到达现场时,只能扛着设备,踏着泥泞的山路前往。在两根电杆之间,韦忠和同事架起一根圆木,通过人工吊装的方式,换装新的变压器。但这种传统办法不容易掌握受力,吊装途中还需绕过架设变压器的槽钢,韦忠等10名抢修工人花费4个小时才完成变压器换装。
山区安装、更换变压器受地理和交通环境影响,变压器起吊设备有时无法到达施工现场,只能靠人工起吊,既费时又费力。能否研发一种简易装置,让人工吊装省时、省力?
在大家庆祝桂香村恢复供电时,一个设想在韦忠脑海里悄然萌芽。
“能否把变压器电杆看作塔吊的支点,利用杠杆原理改变起吊角度和距离?”韦忠将研发思路瞄准工地上最常见的塔吊工作原理,并利用工作之余查阅大量书籍,最终研发出台架式变压器起吊装置。
在这套装置的加持下,人力换装变压器只需2名工人、半个小时就可完成。
不断创新
“小发明”带来“大甜头”,这让韦忠心里埋下了一颗创新的“种子”。
“工作中时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我总会想着用技术去解决它。”近几年来,韦忠创新的脚步从不曾停歇,发明了多项组合式工器具,解决了工作中需要人员多、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诸多难题。
说起多年的发明成果,韦忠如数家珍:台架式变压器起吊装置、便捷式维护装置、可调式放线推车、检修切割刀具等4项发明成果获得了实用新型国家专利,台架式变压器起吊装置还获得重庆市专利评比三等奖。此外,他的多项QC成果获得重庆市全面质量管理优秀QC成果奖励。
发现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思维和工作模式下,韦忠的“新意”不仅仅体现在上述实用“小发明”,更多地展现在日常保电供电的具体工作中。
2019年8月25日夜间,文峰片区主变故障,2万户居民面临用电困难。多年的一线运维经验,让韦忠快速思考出一套“带电作业+倒闸”的补救方案:在维修过程中,将该片区居民的用电负荷转移,最大限度地降低主变故障对居民的用电影响。
作为运维(电缆)管理专责,韦忠的日程表上没有8小时内外之分,只需一个电话,他就会迅速赶赴故障现场。国网开州供电公司墙面上,挂满的17项个人荣誉、23项集体荣誉,清晰地记录着这位一线电力工人的坚守与创新。
(国网开州供电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