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高桥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培育“高字号”奏响“奋进曲”
高粱基地。

机收高粱。

艺术家在高粱基地采风创作。

乡村美景如画。(受访单位供图)

  禾苗青葱,稻田如毯;高粱定根,拔节生长;菜籽压榨,香气四溢……近日,记者行走在高桥镇的村庄田野,所见所闻皆生机,万事万物皆蓬勃。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近年来,高桥镇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大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为思路,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叫响高齐高酒业、高安高大米、高胜高菜籽油等7个“高字号”“高桥造”农特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如今,产业旺、村落美,高粱美酒醉山水;土特产、鲤鱼塘,天然气矿远名扬的新农村画卷,在高桥大地徐徐展开。
   红高粱红日子
  太阳升起一丈高,高桥镇齐力村8组村民黄一寿头戴草帽、手握锄头,在村里的高粱基地除草、施肥,汗水顺着脸颊滴落,湿透了衣裳。“每天有100元的收入,累点也值得。”黄一寿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汗珠,“马上收工了,这大热天不能与太阳斗狠咧!”
  齐力村依托集体经济组织,流转1800亩土地种植高粱。“村民除每亩土地可获300元流转费外,还可在边角地种植高粱,村集体按每斤2.5元的价格收购。”齐力村党支部副书记向长勇介绍,村集体向村民免费提供高粱种子,赊销肥料、农膜等农用物资。
  黄一寿向村集体流转了10多亩土地,种了4亩高粱,空余时间就在村集体的高粱基地务工。“三项收入加起来,一年有1万多元呢。”黄一寿告诉记者,他家的收入在村里只算一般,收入最多的农户超过3万元。
  每到夏末秋初,红红的高粱漫山遍野。如何让丰收的希望变成增收的梦想?齐力村瞄准加工酿酒做起了文章。
  通过争取项目,齐力村投资380万元,建成集粮食烘干、高粱加工、白酒窖藏于一体的高齐高酒业有限公司,年生产优质高粱白酒60余吨,成为我区第一家由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的酒厂。
  “传统的酿酒坊,窑池只有7孔,以周轮流发酵酿酒。”高齐高酒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向方远说,他们的窑池有30孔,以月轮流发酵酿酒。
  从7天延长至30天,漫长的发酵期极大地提升了白酒的品质。而纯中药曲子的加工“秘方”,更是让高齐高白酒在市场上不怕“巷子深”。2022年,齐力村依靠酿酒实现集体收入83万元,以发放现金或派发白酒等形式,向全村脱贫户、入股农户分红10余万元。
  与此同时,高齐高酒业整合全镇28家白酒生产企业抱团发展,酿制18度—68度的高粱酒、糖梨酒、四粮液等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酒。全镇年产800吨优质高粱白酒,远销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四川等地。
  生态米生意经
  智能操控,机器轰鸣……在高桥镇新安村大米加工厂,经过清理去石、筛选除渣、碾米去壳、色选抛光、电子称重、输送打包等工序,10公斤装的高新高大米便“瓜熟蒂落”走向市场。
  “我们这里海拔高,水稻生长期长,大米软糯可口,产品供不应求。”新安村党支部副书记吴绍军拍了拍手上的糠灰,急忙从裤兜里摸出手机接通来电,“好嘞,我马上把10袋大米送过来。”
  新安村山高坡陡,村民不愿耕种零星分散的“簸箕田”“鸡啄地”。村里便成立了开州区高桥镇新安村经济联合社、开州区新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350亩田种植水稻,带动邻近的永和村、中山村种植水稻800多亩。
  “我们采用统一选购优质高产多抗良种集中连片种植、统一推荐使用和供应安全优质高效农业投入品、统一田间管理规范农事作业、统一收获贮运‘四统一’种植模式,确保了大米品质更优。”每隔一周,高桥镇农业服务中心职工谭红伟都要到稻田察看秧苗长势,指导传授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一株稻撬动产业,一粒米拉长链条。新安村建起了日产4吨的大米加工厂,年产优质大米900吨。
  “水稻全身都是宝,稻草沤肥还田,稻壳可作酿酒辅料,细糠碎米是畜禽的好饲料。”新安村党支部书记唐小平介绍,稻米产业在村里催生了8户养牛、养猪大户,全村稻米及衍生产业年收入超200万元。
  菜花香油飘香
  端午节前,又到了农村榨油的高峰期。在双胜村油料加工厂,金黄的菜籽通过烘炒、压榨、脱磷、除渣、过滤、精炼、冷却等程序,香气四溢的菜籽油新鲜出炉。
  带着压榨的余温,在加工厂等候的快递员小李赶紧填写好快递单,油料加工厂厂长朱宏伟用手机对着运单拍了照,5桶菜籽油便开始了远涉广东的“旅程”。
  “菜籽油每斤售价13元,不少在外地的老乡通过电话订货,这周已快递了40多桶。”朱宏伟翻开微信向记者炫耀一位老乡的留言:油炸的食品颜色金黄,味道太香啦!
  双胜村以集体经济形式,流转1200多亩土地种植油菜,带动周边的白杨、同乐等村规模种植油菜5000多亩。
  春天,金黄的油菜花铺天盖地,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景观光。“公路沿线小卖部的生意特别火,部分零食甚至卖断了货。”双胜村党支部副书记张云安称,目前已有不少村民回乡创办农家乐、民宿等。
  既要发展产业,又要守护青山,还要绿水长流。高桥镇在发展特色产业中,把生态环保放在第一位,实现“农业种植——粮油加工——余料养殖——畜粪还田”的循环生态模式,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2022年,全镇村(社区)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性纯收入267.3万元,其中最少的村有5万多元,最多的村100多万元。
  “酿好一杯酒,供好一袋米,榨好一桶油。”高桥镇党委书记何小波表示,该镇将坚持以村集体经济为主导,盘大盘强高粱、水稻、油菜等主导产业,持续做实做好高齐高酒业、高安高大米、高胜高菜籽油等“高字号”农特产品,筑牢产业连片、利益连体、股权连心的发展模式,用实干绩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记者喻建国)
  (图片除署名外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