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镇东街道发展多元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群众共富“底气十足”
陈桂芬(中)与游客聊天。

游客在农家小院游玩。

  本报记者 程超 通讯员 陈祺祺 文/图
  近年来,镇东街道立足实际,引导群众发展多元经济:开发农家院落办起农家乐,因地制宜发展柑橘产业,大力发展电商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实现了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奏响了乡村振兴“协奏曲”。
  农家乐开启致富路
  在镇东街道金果村,村民陈桂芬正在家中忙碌,每逢周末、节假日,她家小院里总是熙熙攘攘,前来游玩的游客特别多。
  “2019年,我修了这个小院,这里环境好,空气新鲜,当时想的是以后退休了自己养老住。”陈桂芬说,前些年,她和丈夫在外承包工程,赚了一些钱,于是把老家房屋重新修了,新房建好以后,不少朋友过来玩。
  朋友们建议她开办农家乐,陈桂芬也觉得这个主意好。她专门聘请了厨师,接待城里来的游客,金果村距城区仅20分钟车程,来的游客特别多,农家乐的生意特别好。
  “每到周末有10多桌,节假日接待的游客更多一些。”陈桂芬说,现在她还在房前屋后栽种了果树,修缮了鱼池,游客来了可以在这里采果和钓鱼,农家小院变成了致富增收的“聚宝盆”。
  栽种果树助农增收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镇东街道金果村海拔在400米至800米之间,适合柑橘的生长。初夏时节,金果村绿树成荫,村民的房前屋后和山上栽种了各类果树,其中最多的是柑橘树。眼下正是给柑橘树剪枝疏果的季节,三五村民正在果林间忙碌。
  “我们家房前屋后都栽种了果树,还有家里的4亩地,也种了果树,主要是柑橘。”村民田世友说。田世友今年61岁,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老婆在城里租了房子照顾2个上小学的孙子。平时他一个人在家里务农,年纪大了,做不了繁重的体力活,种果树比较适合,一年的收入也还不错。
  金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村里只留下一些老人,很多田地闲置。3年前,王国均把这些土地流转过来,种下了柑橘树。
  “这里是我外婆家,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看到很多田地闲置了,我感到比较可惜,于是我就种了110亩柑橘。”王国均说。
  今年50岁的王国均,以前在城区经营一家羊肉汤锅,生意不错,也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他遭遇车祸,腿受了伤,于是来到金果村创业。
  “我种的是无籽沃柑,今年进入了丰产期,预计收入40万元。”王国均说,作为当地的种植大户,他鼓励村民到他的果园里务工,同时还让大家在房前屋后也栽上同品种的果树,他统一收购和销售。
  发展电商鼓了腰包
  “镇东街道的水果远近闻名,根本不愁卖,除了城里的游客前来采摘,还有不少人通过电商,把水果销往全国各地。”镇东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熊静说,电商创业最成功的是彭世国。
  今年54岁的彭世国,以前在外打工,2016年回金果村创业,先是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和地里种了数亩柑橘,后来发展到50亩。为了销售水果,2016年,他开办了农村淘宝店。
  “当时只做淘宝店,现在我还在拼多多、抖音、快手各个平台都开了店。”彭世国说,他还成立了国香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聘请了2名大学生来做网络直播带货,销售额逐年增长。
  “眼下在卖桐子叶粑粑,还有开县冰薄月饼,上海市、深圳市等大城市的人喜欢吃开州特色食品。”彭世国说,前一段时间他销售“开县春橙”,每天发货300件以上。
  彭世国介绍,去年他的销售额超过400万元,主要是镇东街道的水果及其他乡镇街道的农产品,今年截至目前,他的销售额超过了100万元。通过电商创业,他找到了事业的方向,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