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雪宝山崖柏央视“露脸”引关注
保护珍稀植物播种绿色希望
  本报讯(记者 喻建国)“以前听说过,但真正了解这个物种,还是这次收看央视的报道后,才知道了它的‘前世今生’。”5月24日,白桥镇武城村党支部书记童才平兴奋地说,雪宝山崖柏上央视是我们开州人的骄傲,也是我区保护生物多样性交出的高分答卷。
  崖柏,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是远古时期遗存下来的珍稀濒危物种,一度被宣布“野外灭绝”,直到1999年才被重新发现,目前主要分布于重庆大巴山南坡的雪宝山山脉,全世界野生成年崖柏的数量不足一万株,数量极为稀少。
  近年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一直在开州开展崖柏的人工繁育试验,终于在2021年成功实现了崖柏的规模化繁育。今年4月下旬,一批在开州繁育的崖柏第一次走出雪宝山,走出开州,走出重庆,在全国30余个自然保护区开展迁地保护和试验性栽培研究。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一天,拯救崖柏系列报道在央视《东方时空》连续播出三集,时长超16分钟。随后,拯救崖柏系列报道同时在央视新闻栏目、央视客户端、央视微博频繁“露脸”,保护崖柏的感人故事引发广大观众的高度关注。
  “我区保护崖柏的工作能上央视,确实不容易,感觉特别惊喜。”区林业局正高级工程师熊森认为,雪宝山崖柏能到内蒙古、宁夏等地落户“安家”,这是研究团队克服困难、不断超越取得的硕果,成绩可喜可贺。希望崖柏在不同海拔、不同区域都能够茁壮成长,充分展示我区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所做的努力。
  “从发现到培育,再到‘移民’走出去的过程,每一步都凝聚着我区相关部门和科研团队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区生态环境局环评和自然保护科科长郑华坦言,崖柏能够在高山和贫瘠土地上生存,对改善我区生态环境、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这次央视重磅推出拯救崖柏系列报道,也与区融媒体中心陈永松、王晓宇两位记者的辛勤劳动分不开。
  “从选题到拟出拍摄方案,再报题给央视编导确定;从雪宝山无人区到内蒙古、宁夏,再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耗时1个多月,素材整整拍了1个T,同期声至少有5万字。”陈永松介绍,为让每一帧画面都与实况和文字相匹配,他与搭档王晓宇每天剪辑到心口发慌,半夜才回家休息,第二天一早又爬起来剪辑修改。
  “当地记者跟随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崖柏‘护卫队’,深入雪宝山无人区记录他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整个报道既有曲折的故事,也能看到科研团队不畏困难的精神。”央视总台编导认为视频画面丰富精彩,充分展现了我国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的成就。
  据了解,为保护好“植物界大熊猫”,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专门的崖柏“护卫队”,他们大多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从事崖柏保护工作不仅要忍耐长居深山的寂寞,还需练就一身在悬崖峭壁之间攀爬行走的本事,露宿野外更是家常便饭。这次他们跟随崖柏走上镜头,感到无比欣慰。
  “这次通过央视报道后,在全国90多家媒体转载转播,浏览量达4700万,完全出乎了我们的预料。”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喜形于色地说,“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更有力量。下一步,我们将搞好迁地保护和试验性栽培工作,不断挖掘这一珍稀物种的科研价值,为保护绿水青山奉献青春和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