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育共同体 促进教育同城化







2021年以来,万开云三地教委认真贯彻落实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党政联席会议精神,从教育同城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内容,持续深化三地联动、协同发展的教育合作机制,打造万开云教育共同体,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合力推动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聚焦同城
三地一体共绘教育蓝图
同城战略——建立同城化发展机制。据悉,为有序推进万开云教育同城化发展,三地教委起草了《万开云教育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探索建立中小学同城化招生制度、深入推进教育科研区域共进、不断深化艺体教育合作、全面建立教育发展联盟、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建立万开云研学旅行共享互通机制等方面,在大平台架构下有序开展工作。
专题研讨——共谋同城化教育发展。三地召开中等职业教育同城化发展专题会,在规范招生行为、组织招生宣传、优化生源供给等方面达成共识;联合筹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优质课竞赛和“巴渝工匠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师生赛事活动;商议成立“万开云职业教育联盟”和“万开云中等职业教育学科(专业大类)中心教研组”。召开贯彻全市职业教育大会渝东北座谈会精神,研究分析渝东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6条难题,明确13条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召开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片区特殊教育发展专题会,总结6条工作成效和经验。
科学规划——共绘同城化教育蓝图。按照重庆“一区两群”城镇发展格局,万开云三地教委起草《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拟定《万开云教育同城化发展2022年工作清单》,明确8项年度项目、13条具体事项。坚持跨区域教育系统谋划、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改革开放水平,为持续打造万开云教育共同体,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合力推动教育发展共绘美好蓝图。
机制共建
资源共享促进同城发展
先导引领——建立同城运行机制。三地共同设立重庆市教科院渝东北教研工作中心,承担渝东北万州、开州、云阳等11个区县教育研究、指导、服务工作。成立黄炎培职业教育研究院渝东北分院,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助力三峡库区特色经济建设发展。成立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片区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积极构建“协作共建、资源共享、齐头并进、整体提升”的发展格局,提升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片区1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水平。
联合攻关——建立同城教研机制。联合举办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片区特殊教育教师线上专题培训、“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培训项目”万州片区培训、渝东北片区校(园)长乡村振兴专题研修、万州区首届中小学科技节——“万开云”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论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片区特殊教育交流活动、重庆市职业院校数控车工技能大赛和幼儿保育教师综合技能大赛等多项教学研讨活动。
交流互访——建立同城交流机制。开州区汉丰第八小学四年级近500名师生到万州区中小学实践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万开云高中教育同城化发展主题论坛——新形势背景下振兴区域高中探索”在云阳县举行,三地140余人共同研讨学习市内外高中名校的办学经验、新形势背景下区域高中教育振兴之策;三地教委联合调研万州职教中心旅游实训中心、巴哈制造工厂、绿色制造人才培养和创新中心,深入交流实训教学经验。
深化改革
多措并举推进教育惠民
同城招生——健全中小学同城化招生制度。一是实现三地毗邻地区学校义务教育就近跨区招生,惠及学生1300余人。二是推动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查询实现数据共享,学生学籍异动便捷化服务管理;三是落实区外学生同等享受学生资助1400余万元、营养改善计划900余万元等惠民政策。
探索改革——健全重点高中同城化招生制度。研究出台《2022年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部分市级重点中学面向自主招生地指标到校录取工作方案》,万州二中、万州中学、开州陈家中学、云阳中学、云阳中山外国学校等5所市级重点高中共计投放指标120个,于2022年秋季学期试行同城化招生。
平等入学——健全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制度。一是统筹安排随迁子女到相对就近的学校入学,2021年秋季万开云三地接收区外随迁子女入学共计5000余人;二是统筹部分优质学校学位,供流动人口子女摇号入学,惠及万开云三地随迁子女3200余人;三是部分优质学校与周边学校设置共同招生范围,由学生自主选择就读学校,万开云三地2000余人首批实现自主择校。
(本版文字由万开云同城化发展联合办公室提供,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