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薛波返乡创业种果树致富后逢人便说
“家乡变好了,我们回来了”
薛波给樱桃树修枝
开栏语
  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做优开放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设渝东北川东北营商环境高地。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全区上下以最大的力度、最诚的姿态、最优的政策,欢迎返乡创业发展。即日起,本报开设“归雁经济”专栏,聚焦返乡创业中的先进典型,激发全民创业创新创造热情,增添我区发展新动能,为加快建设“一极两大三区”现代化开州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程超 文/图
  曾几何时,无数人背起行囊,远离家乡,外出闯荡。
  而今,随着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不少“候鸟”归巢,返乡创业,收获希望与梦想。
  大德镇刘家坪村村民薛波,十八九岁便外出务工,历尽艰辛。如今,他返乡创业,苦干实干,建起了属于自己的“花果山”。
   返乡建起“花果山”
  春风吹拂,在大德镇刘家坪村“薛一刀”农场,花期刚过的樱桃树挂满了小小的果实,再过一段时间,就到樱桃成熟采摘的季节。
  “这里的果树品种较多,有10亩樱桃、20亩黄桃、10亩翠冠梨、10亩青脆李、10亩杨梅,共60亩。”农场主人薛波说。
  2001年,薛波外出打工,辗转到广东、福建、江苏等地,进过电子厂、服装厂。“城市虽大,却没有我的家。”在外漂泊的日子里,薛波始终牵挂着家乡,思念着亲人。
  2016年,薛波返回家乡,花费多年务工的积蓄,买了一辆小货车,在开州城区开了一家专营食材配送的公司。
  “公司就3个人,主要负责城区中小学、幼儿园的蔬菜和食材配送。”薛波说,他既是老板,也是员工。
  2018年,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薛波看到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便回到大德镇刘家坪村,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40亩,栽植樱桃和黄桃。
  “在开州城区,每年樱桃上市,价格高,销路也不错,所以开初选择种樱桃、黄桃。”薛波说,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赚到钱。
  网上打开“销售窗”
  通过几年发展,薛波的农场渐渐有了名气,规模也由最初的40亩发展到现在的60亩。去年,农场销售收入超30万元。
  “种植这么多品种,技术从哪儿学的呢?”面对记者的疑惑,薛波给出了答案:多次参加区上和镇里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从抖音、网络、书本上自学嫁接、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种植“真功”。
  好酒也怕巷子深。薛波于是利用网络平台,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个叫一亩田的APP非常好用,比如樱桃成熟了,我就拍几张图片,写段介绍文字,再发到上面去,就有商家联系买货。”薛波说。
  薛波开通了抖音账号,经常发布与农场相关的视频,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光埋头苦干,你种的水果再好,也难免滞销。”薛波说,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种植过程,放心地购买水果,从而拓宽销售渠道。
  瞄准旅游“做文章”
  “如果把果园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前景会更好。”薛波说,他理想中的果园是:二月份赏樱花,三月份看桃花,四五月摘樱桃,六七月摘黄桃,八九月摘梨子、李子。
  有了梦想,就要朝前走。“我们村离镇上很近,都是水泥路,距离开州城区也就半小时车程,游客前来很方便。”薛波告诉记者,他现在是刘家坪村的“本土人才”,他想把农场建得漂漂亮亮,吸引游客前来赏花摘果,带动乡亲的农产品“搭车”销售。
  “游客来赏花摘果,顺便买一些鸡蛋、土鸡、蔬菜等,还可以吃顿农家饭,这样是不是可以增加乡亲的收入?”薛波反问记者。
  目前,薛波每天都在更新抖音视频,花开了、挂果了、路畅了……他把生活的点点滴滴推到抖音上,吸引不少粉丝的关注。“随着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前来旅游的人也会慢慢增多。”薛波说。
  “是返乡创业好,还是外出打工好?”记者话音刚落,薛波便脱口而出:“在家挣的钱并不比外出打工少,还照顾了父母妻儿,感觉生活很踏实,也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