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驻村“流水账” 帮扶“润无声”
——记正安街道白华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周胡生
周胡生(左)帮助村民除草
本报记者 李泉 文/图
  “正安街道白华村5组脱贫户刘兆翠有视力障碍,今天帮她家干了2个多小时的农活。”3月14日,周胡生在驻村日记本上记了下来。
  今年38岁的周胡生,是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重科智谷园区运营部副部长。2021年5月17日,他被市委组织部帮扶集团派驻白华村担任第一书记。
  在驻村的日子里,周胡生除带领队员脚踏实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外,他习惯把每天干的事、农民盼的事、脱贫户愁的事都记录下来:上午察看大棚菜苗长势,中午带脱贫户到医院检查,下午帮助老王销售沃柑……这看似一笔笔“流水账”,却记录着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点点滴滴,凝聚着他们的辛苦与付出。
  走访群众摸清底数
  “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按分工安排,分别到各村开展组长选举工作。”去年6月7日,周胡生在日记里写到。
  周胡生到村后,迅速开展遍访工作,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建立遍访台账,重点走访边缘户、监测户,对因病因灾因事故等原因可能返贫、致贫的对象,做到应帮尽帮、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两个月的大走访、大排查,每家每户的经济来源、身体情况,周胡生都了如指掌。
  “我是主动请缨参加乡村振兴工作的,既然来了就要履职尽责。”周胡生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凭着多年积累的园区运营管理经验,周胡生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到田间地头传授技术、帮村民卖米卖鸡、支持村民创业创收、了解本村产业发展情况、到周边村观摩学习取经……周胡生一刻也没闲着。他说:“产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才能促进群众脱贫稳定增收。”
  搭建平台产品出村
  “农产品的价值高了,才能销售出去,给村民带来收入。”去年5月30日,周胡生在日记里写到。
  白华村发展水果产业1200亩,其中沃柑1000亩、金翠李200亩,今年将陆续投产。周胡生明白,只有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才能让群众的腰包尽快鼓起来。
  认准了这个理儿,周胡生着手打通物流瓶颈,先后与顺丰速运、邮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助抖音、小当家、邮乐小店、花城农夫等线上平台销售农产品,与重庆主城、开州城区等商超对接线下销售农产品。精准定位农产品品质,按照高、中、低标准进行价格分区,千方百计挖掘农产品附加值,着力把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礼品、礼品变纪念品,获取更高的市场价值。
  作为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高管,周胡生对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实施策略。他将村民的农产品融入科技元素,走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创新路子,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展村民增收空间。
  办好实事村民点赞
  “上午联系重庆旅游学校食堂采购经办人,售卖白华村的大米、鸡、鸭、蛋、果等农产品500多斤。”去年5月28日,周胡生在日记里写到。
  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周胡生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带货,帮助村民提高收入。
  去年11月23日,远在广州的周若兰收到一份来自开州的礼物,这是周胡生通过花城农夫平台,邮购到外地的一份“土味”。
  驻村以来,周胡生多方牵线搭桥,让白华村与顺丰、邮政等快递行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每次回重庆主城,他都要带些脱贫户的农产品卖给朋友、同事或亲戚,村民们都叫他“带货书记”。
  截至目前,周胡生已为村民销售价值10万元的农产品,他还通过联系大宗团购、网络带货等方式,帮助销售价值20余万元的腊肉、豆干等“土货”。
  “做好每件小事,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不遗余力推进乡村振兴,不辜负白华村群众的期望。”周胡生说,能扎根乡村干出一番事业来,也算得上不悔青春。
  “为了让群众喝上水,他差点掉下悬崖。”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去年的一个夏天,村里突然停水,周胡生带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前往人饮池源头排查故障,沿途全是陡坡悬崖,部分路段只能抓着水管勉强通行,他险些从500多米高的峭壁滑落。这件事让村民十分感动。
  “到底是怎样一种力量让你不畏艰险?”面对记者提问,周胡生回答道:“群众事无小事,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才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